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Fowler常速叠加DMO理论,根据给定的速度将共中心点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动校正(NMO)和共中心点(CMP)叠加,然后通过在频率波数域的速度变换实现DMO处理,获得常速叠加DMO结果,这是一种速度估算。最后在常速叠加DMO数据体的速度道集上制作速度谱,将这种速度估算以能量谱的形式显示出来,以获得精确的均方根速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二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 ,DMO处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做法 ,即在获得共反射点道集后 ,仍采用共中心点道集的时距曲线方程进行速度分析。因此 ,获得的速度分析结果低于介质的均方根速度。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对二维情况下共反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导出了可直接用于进行 CRP道集速度分析的时距关系方程式 ,从而为 DMO后的速度分析及其动校正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一种在没有事先确定速度函数的情况下,在共中心点地震数据常速迭加中加入倾角时差校正的方法。运动学的倾角时差校正在速度空间中的形式特别简单。因此速度分析能在倾角校正后的最终的三维数据体上完成。对应于确定速度函数的迭加剖面,能在倾角校正常速迭加之间插值提取。该法适用于窗范围内横向速度的变化很小的情况,如果在充分宽的数据窗范围内横向速度变化很小,则偏移步骤即可在很少的附加费用下加入,并且可在确定速度函数之前加入。  相似文献   

4.
七 VSCAN常速扫描这个模块是用由用户提供的一组速度,对整条测线或测线的一部分记录进行常速扫描。根据不同选件,可以把校正后的一个CDP的各道校正迭加,得到一个输出道(空选件),也可以不作共深度点迭加而实现道集扫描(NS选件,此选件也可以把几个CDP的对应道迭加)。输出道可以是整道记录,也可以是记录的一部分。常速扫描以后,将记录按一定的规律排列,使同一速度的扫描结果排在一起,以供用户从中选择最佳速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二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DMO处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做法,即在获得共反射点道集后,仍采用共中心点道集的的距曲线方程进行速度分析。因此,获得的速度分析结果低于介质的均方根速度。针对这种情况,本对二维情况下共反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导出了可直接用于进行CRP道集速度分析的时距关系方程式,从而为DMO后的速度分析及其动校正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的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的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地、沙漠及其他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的线性散射噪声和随机噪声很强,有效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较低,静校正问题严重,使用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见效。本文利用折射波信噪比高的特点,将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应用于折射波资料处理,通过交互手段,逐段估算折射波的速度,用合适的速度对地震记录进行线性动校正,在共炮点或共中心点道集上,用相关方法计算各道与模型道时差,再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信噪比较低、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奏效的复杂地表区,获得良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仍然以“迭加”概念为基础,但是它已不是共中心点的简单迭加,而是一个共反射面元内所有道的迭加。为了提高迭加的效果,本文利用二元线性回归方法求出三维静校正时差、纵横向倾角时差和非共中心点时差。合理地利用这些时差,对于提高三维观测和弯-宽线观测的效果以及空间解释都是有益的。此法也可以单独作为三维静校正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9.
在经过动校正的共中心点道集上,采用单道模型,通过两次互相关运算求出静校正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自动静校正的精度,改善速度谱及迭加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任意V(z)DMO处理技术在大港深层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对常速频域DMO和倾角分解DMO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任意V(z)DMO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常速DMO相比,任意V(z)DMO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其脉冲响应不再是简单的SMILE椭圆,依据速度场情况,其响应很难用解析式表达,通过对大港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任意V(z)DMO方法更能适应速度变化较大的情况,因而对延伸较长的大倾角绕射和反射能够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三维偏移技术的主要缺陷并不在于零偏移距的算法本身,而是在于产生零偏移距输入数据的迭加过程。在常规的共中心点迭加中可能存在如下四个问题:·共中心点道集中可能存在共中心点不一致的道,而且,实际上共中心点的概念并不存在。·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共中心点道集中的反射时间可能不适合用双曲线描述,因此,“迭加速度”的概念也不会存在。·相交斜层需要使用不同的迭加速度。·一组迭加波可能是不同反射点的反射。  相似文献   

12.
常规地震处理中,正常时差校正(NMO)是为了增强共深度点和共中心点迭加剖面的反射信息。然而,当存在断层时,来自两断块的反射相互干扰及其边缘绕射限制了断层位置的确定,而且,迭后偏移破坏了绕射曲线图,则进一步抑制绕射中心的正确成像。本文提出由加强绕射点的信号幅值来帮助解释绕射边缘的一项新技术。它包括对假定绕射位置的数据进行时差校正和振幅校正。最大绕射振幅出现在绕射点上方的炮检距中点接收道。由于在中点两边的绕射振幅迅速衰减,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振幅校正。此外由于所有道都有绕射信息,将这些道迭加可形成相对于某一绕射点的一个迭加道,设想每一接收点下都存在绕射点,重复上述迭加过程即可形成共断点(CFP)迭加剖面,该剖面用强振幅来显示绕射点位置。用有噪音和无噪音两种合成地震记录来验证该方法,结果表明相当有效,但对用于时差校正的速度模型十分敏感,因此常用 NMO 迭加速度模型来突出绕射点位置。最后,用该技术处理了艾伯塔省公主井南部的实际野外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地震处理Ⅱ     
用迭加优化法估计表层一致性剩余静校正 (Surface-Consistent Residual Statics Estimation by Stack Optimization) Joshua Ronen and Jon F.Claerbout,Stanford Univ.(S4.1) 表层速度异常的效应,大致就是产生导致共中心点迭加结果畸变和恶化的时侈(静校正)。在野外静校正不精确时,必须由地  相似文献   

14.
反射地震成象可由偏移共中心点倾斜迭加资料得到。基本方法是对每一个共中心点集合作倾斜迭加,然后组成倾斜迭加剖面。早先研究者是用共炮点或共接收点集合作倾斜迭加偏移。可是共中心点倾斜迭加能享受到中心点座标的实际好处。此外,偏移方程不需要因陡倾角、大炮检距或垂直速度的变化而作近似。一个理论上的缺陷是对侧向速度变化未作确切的处理。倾斜迭加偏移是一种迭前偏移方法。它解决了普通迭加中的倾角选择性问题,特别是当水平反射层与陡倾角反射层相交时。这样对全部倾角作正确处理也改进了成象的侧向分辨率。倾斜迭加偏移也提供了在偏移改进了地震资料以后直接计算层速度的方法. 倾斜迭加偏移的运动学处理(旅行时处理)对超临界反射及折射也是精确的。这些同相轴要转换到-t面。倾斜迭加偏移方程将-t面转换为深度—中心点速度面.通常,偏移时倾角影响,在速度反演时就自动考虑了。  相似文献   

15.
引言当研究 P 波或 S 波时,常速介质叠前地震数据的零偏移距变换(TZO)是人们很熟悉的也是很容易实现的。TZO 是引用倾角时差(DMO)处理来校正倾角影响的,它可在正常时差(NMO)校正之前进行,也可在正常时差校正之后实现(Hale,1984;Forel 和Gardner,1988)。经过 TZO 处理之后,叠前共中心点道集更接近于共反射点道集。与一般的 P-P 波或 S-S 波不同的是转换 P-SV 波或 SV-P 波的下行波和上行反射波的速度是不同的,即使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也是如此。这就使得有转换波时的运动学特征比没有转换波时复杂得多。处理这一复杂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对转换波运动学特性取近似,使  相似文献   

16.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的反射点,常规的基于双曲线动校正理论的水平叠加技术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时,用倾角一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法可以校正视倾角引起的时差,提供一个不受倾角影响的共面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采用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常规NMO出射角超过35。时引起的大偏移距校正过量问题,为DMO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地层均方根速度;采用时间一空间域的克希霍夫求和三维DMO,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道集,然后叠加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叠加剖面,叠后采用三维扩展STOLT偏移;最后进行方位角速度打描、叠加、偏移,识别地层方向特性和方向各向异性。针对宽方位角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准噶尔盆地阜11井含油区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使用的常规DMO数据处理方法忽略了速度的影响,认为DMO处理对速度不像全偏移那样敏感。但实践证明,在某些情况下作DMO处理必须考虑速度的影响,否则会给地震成像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从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出发,导出了类似于常速DMO公式的变速DMO公式(与Hale等称之的squeezingDMO相类似)。该方法是对常速DMO方法的一种修正,计算效率与常途DMO相当,但处理效果要好于常途DMO方法。理论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速度随深度变化地区的大倾角反射成像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封一说明     
《江汉石油科技》1995,5(2):F0004-F0004
左上:江汉三维交互地震处理系统是江汉石油管理局物探处在DECI作站5000/200和Aavance公司ProMAx平台上独立研究开发。该系统具有三参数速度分析、三维速度模型、带方位角三维迭加、三维DMO迭加、三维折射镜校正、三维剩余静较正、三维一步法偏移和三维迭前偏移等先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地下反射界面的倾角较大时,地震资料常规共中心点叠加遇到的问题只能用叠前偏移解决。但是,使用叠前偏移方法十分昂贵,因此用倾角校正(DMO)与常规叠后偏移方法结合,可获得与叠前偏移方法相当的结果,而且成本较低。本文对已发表的各种DMO方法的精度、效率、振幅等问题,作了分析、比较后得出:叠后DMO方法灵活、方便,可扩展到三维或用于老资料处理,能获得与曾前偏移相近的效果。它对硬件环境及机时的要求条件较低,可在中小型计算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20.
DMO技术 (倾角时差校正技术 )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料处理技术。它主要是针对叠前能识别出倾角的道集中 (如共炮检距道集 ) ,通过特定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计算 ,消除正常时差校正 (NMO)无法消除的地层倾角的影响 ,以实现叠前部分偏移 ,达到提高剖面叠加质量的目的。对于野外施工规则覆盖次数均匀的资料 ,常规DMO处理效果好 ,但对于由于野外施工不规则或丢道而造成覆盖次数不均匀的资料 ,常规DMO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覆盖次数低的区域常会引起斜干扰和空间假频 ,这时EQDMO(即均衡DMO)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在简单给出EQDMO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通过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来验证EQDMO在覆盖次数不均匀资料处理中的重要性 ,进而结合实际资料 ,给出关于EQDMO在实际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