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Ti硅化物-p型体区形成的反偏肖特基势垒结构引入绝缘体上硅动态阈值晶体管.传统栅体直接连接DTMOS,为了避免体源二极管的正向开启,工作电压应当低于0.7V.而采用反偏肖特基势垒结构,DTMOS的工作电压可以拓展到0.7V以上.实验结果显示,室温下采用反偏肖特基势垒SOI DTMOS结构,阈值电压可以动态减小200mV.反偏肖特基势垒SOI DTMOS结构相比于传统模式,显示出优秀的亚阈值特性和电流驱动能力.另外,对浮体SOI器件、传统模式SOI器件和反偏肖特基势垒SOI DTMOS的关态击穿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将Ti硅化物-p型体区形成的反偏肖特基势垒结构引入绝缘体上硅动态阈值晶体管.传统栅体直接连接DTMOS,为了避免体源二极管的正向开启,工作电压应当低于0.7V.而采用反偏肖特基势垒结构,DTMOS的工作电压可以拓展到0.7V以上.实验结果显示,室温下采用反偏肖特基势垒SOI DTMOS结构,阈值电压可以动态减小200mV.反偏肖特基势垒SOI DTMOS结构相比于传统模式,显示出优秀的亚阈值特性和电流驱动能力.另外,对浮体SOI器件、传统模式SOI器件和反偏肖特基势垒SOI DTMOS的关态击穿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就热载流于效应、软失效、体效应及寄生电容等问题将薄膜全耗尽CMOS/SOI器件与体硅CMOS器件的进行比较。并阐述薄膜全耗尽CMOS/SOI技术是低压低功耗集成电路的理想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SOI技术的快速发展,SOI集成电路的ESD保护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可靠性设计问题。介绍了SOI ESD保护器件方面的最新进展,阐述了在SOI ESD保护器件设计和优化中出现的新问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6.
传统SOI DTMOS器件固有的较大体电阻和体电容严重影响电路的速度特性,这也是阻碍SOI DTMOS器件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有人提出通过增大硅膜厚度的方法减小器件体电阻,但随之而来的寄生体电容的增大严重退化了器件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SOI DTMOS新结构,该器件可以分别优化结深和硅膜的厚度,从而获得较小的寄生电容和体电阻.同时,考虑到沟道宽度对体电阻的影响,将该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侧向栅-体连接的器件结构.ISE-TCAD器件模拟结果表明,较之传统SOI DTMOS器件,该结构的本征延时和电路延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尽管SOI(绝缘体上硅)材料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其应用一直被限制在抗辐射等特珠领域。然而,已有迹象表明采用8OI技术将成为当今IC主流技术。其理由是:泄漏和短为效应使得传统的体硅已不再适应先进的CMOS电路生产,而由SOI材料的隐理绝缘层呈现的隔离效应可满足先进CMOS电路的要求。最近几年来,人们已经研究开发了许多不同的SOI技术,但目前使用在集成电路生产上的只有两种:SIMOX(注入氧隔离)技术和粘合硅片技术。在SIMOX工艺中,标准硅片进行氧离于注入,然后再进行高温退火.结果在硅表层下氧和硅结合形成一层硅…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主要讨论了SOI集成技术及其发展前景,介绍了SOI技术在VLSI应用方面 的优越性以及在微电子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主要讨论了SOI集成技术及其发展前景,介绍了SOI技术在VLSI应用方面的优越性以及 在微电子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dynamic threshold MOS (DTMOS) transistor based full-wave rectifier with ultra-low power consumption is presented. The proposed circuit composed of only four NMOS and seven DTMOS transistors when many rectifier circuits consist of passive circuit components such as diodes, resistors and active circuit elements. The layout occupies an active area of 24.6 µm × 65.01 µm and post-layout simulation results performed using Cadence Environment with 0.18 µm TSMC CMOS technology parameters. The rectifier circuit with ±0.2 V DC supply voltages can be operated up to approximately 500 MHz and consumes only 2.83 nW thanks to the DTMOS transistors. 相似文献
16.
17.
SOI技术和槽栅MOS新器件结构是在改善器件特性方面的两大突破,SOI槽栅MOS器件结构能够弥补体硅槽栅MOS器件在驱动能力和亚阈值特性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保证了在深亚微米领域的抑制短沟道效应和抗热载流子效应的能力.仿真结果显示硅膜厚度对SOI槽栅MOS器件的阈值电压、亚阈值特性和饱和驱动能力都有较大影响,选择最佳的硅膜厚度是获得较好的器件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部分耗尽SOI器件BTS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的部分耗尽SOI体接触技术,与其它体接触技术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SOI器件的浮体效应。形成多晶硅栅之前在源区进行大剂量P+杂质注入,然后形成非对称源区浅结结构。然后生长硅化物电极,厚的硅化物穿透源区浅结与下面高浓度的体区形成欧姆接触。二维器件模拟表明该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强反型区体区电势,从而抑制了浮体效应。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