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全球反恐大环境所需.全球的安防市场近几年可谓是红红火火,一片繁荣景象。据悉.2006年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已经超过50亿美元。中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安防市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自国家公安部颁布文件要求时首批21个城市进行“平安城市”试点以来,安防市场的需求更加火爆,安防企业都在欢呼:大蛋糕来了!面对如此庞大而且潜力巨大的市场机会.在相对饱和的IT市场中挣扎的IT企业当然不肯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蛋糕落入别人家口中。于是,众多IT企业纷纷加入到这个市场争夺战中。国际企业如Intel.技嘉、EMC、WD等.国内如TCL、清单同方等,部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和业内人士意识朝。和IT企业共同竞争.共同发展已或定局,安防业的IT化也是必然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A&S》2006,(7):20-20
可以说.浴血奋战二十多年的国内安防企业在历经了无数的惊喜与失落之后.逐步成长为一个较成熟的产业。在各种因素催生之下,高速发展的安防市场证明:中国不仅日益成为安防生产的重地,也是对安防需求量旺盛的重要市场。近来,像GE这样的多元化企业在中国凝云布阵,英特尔与国美加紧磋商……种种事例表明,多方势力对中国安防市场都已经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3.
储铃 《A&S》2006,(4):50-52,54,56
中国安防市场近几年来爆炸式的增长,已经开始为各安防企业实现第二次的飞越开辟了巨大的空间,与此相应的是,庞大的市场空间,也会将安防企业的“痛”与“快乐”同时放大——参与竞争者增多.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技术日新月异……然而关键的是,“唯有聆听市场的声音,赶在市场发生变化之前,就要做好准备,否则就难以生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刘爱华 《A&S》2007,(3):42-47
还在10年前.全球著名的音、视频解决方案供应商威瑞特(Verint)智能监控就通过OEH合作伙伴的方式进入中国安防市场;5年前.威瑞特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以此加强威瑞特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而随着中国数字监控尤其是网络监控技术的发展.威瑞特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新一轮扩张。面对未来.对亚洲安防市场观察长达6年之久的威瑞特亚太区总裁Ady Meretz表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确立威瑞特在中国智能化监控市场的领导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文军 《A&S》2007,(7):156-157
目前安防监控市场的模拟和数字之争非常激烈,而智能监控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到底什么样的系统更适合中国安防监控市场呢。索尼作为安防监控的专业厂家,不断地研发、制造高性能的产品,同时也利用最先进的产品、技术来设计出多种系统、解决方案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植根于中国市场”一直是索尼安防监控的业务方针,索尼不仅非常重视产品方面的“中国研发”、“中国制造”,今年又根据目前中国市场的特点设计出了索尼新型的混合网络监控系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A&S》2006,(9):128-128
1999年前后.中国安防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很多国外安防品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希望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市场。经过互相选择和观察.1999年.安盾电子正式签约为日本ALEPH安防产品华东区代理,以共谋安防发展大业。  相似文献   

7.
刘骅 《A&S》2006,(9):42-47
2004年,泰科中国区安防总经理杨伟汉宣布要在中国构建“One Tyco”的超级大工程。两年过去了他的“One Tyco”超级大工程进展如何?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2005年10月31日,这一天,在由A&S《安全&自动化》举办的“中国安防10大品牌年会”上,主办方两次都提到同一个名字——泰科(Tyco),并宣布该公司的监控及报警类产品同时入围10大品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安防市场,泰科是如何做到的?杨伟汉带领泰科安防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北京,兼具着文化、经济.教育、科技和国内/国际交往中心的首善之区,凭借着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执掌中国三大经济区之一的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牛耳。她的安防市场有何特色?“科技创安”、”科技奥运”的交相辉映.对安防商机的挹注有多少?而站在最新发展前沿的北京安防工程商们又如何看待他们的未来呢?  相似文献   

9.
刘恒 《A&S》2005,(9):108-113
ASSA ABLOY集团是当今全球门禁控制领域的行业领导者,8月,其在中国的新工厂正式举行了开幕仪式,也标志着这位安防“巨人”加快了迈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如何在这个正在崛起的市场上确立自己的位置?ASSA ABLOY又将为中国的安防市场带来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刘爱华 《A&S》2006,(9):120-121
中国安防代理经销商从事安防产品代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脚步增快,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安防的需求也渐渐兴起。这时.一些国外安防品牌进入中国.并希望寻找合作伙伴开拓市场。在这一阶段.HONEYWELL与北京马斯康、上海冠林与日本松下之间的战略结盟就是典型代表.而整个中国安防代理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大概是在2001年前后.这一阶段.上海安盾以及广州伟吴等公司纷纷加入安防产品代理的行列。  相似文献   

11.
《A&S》2014,(9):26-26
近一段时期.所谓的“深蓝战略”逐渐成为国内安防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该战略由国内知名安防厂商蓝色星际最先提出,以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战略为模板,提出中国安防行业需要适应未来安防市场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强调不同安防厂商应发挥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何小鹏 《A&S》2006,(4):86-86
目前国内安防厂商经营海外市场一股都面临着市场开拓、售后服务、价格竞争这三大难题。国外的客户只有“中国制造”的概念,在他们看来,中国目前99%的安防企业并没有什么品牌可言,因此,国内厂商在海外市场开拓这方面就少了一条“品牌效应”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从这期起,将由我来和同事们起,为大家带来新年度的《安防工程商》。顾名思义,《安防工程商》面则的自然是安防工程市场的从业人员,在过去,提到这一块市场,人们的头脑中往往想到最多的是那些由四、五个人组建起来的,所谓的“安装队”,拉下线、调下机位,就万事大吉了。但如今,在信息化的社会形势下,各种先进的光电技术、网络技术层出不穷,也使得这安防工程市场商机与暗流并存,这在我们今年列各地安防产业市场的采访中尤为突显。  相似文献   

14.
《A&S》2009,(7):36-36
亚太市场的门禁控制系统市场情况乐观,很多相对落后的国家有较多安防需求,拥有巨大增长潜力。最近.不断增加的恐怖主义威胁推动政府及私有领域.并促使安防投资加大,对安全的顾虑以及基于卡片的电子门禁控制系统(EACS)价格回落.两大因素极大地推动了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侍家骅 《A&S》2006,(7):142-143
欧洲人传统上对品质、稳定度、服务的高要求,同样地完全反映在安全市场上。在欧洲做生意,通常需要一些时间,让用户观察,当你获得用户信赖后,才有机会开始做生意。这项特殊的市场特性,直接正面地影响了当地安防厂商的经营风格,值得中国安防人士引以为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世界的所有焦点都聚集到了中国。同样.对于安防行业来说.国内外安防厂商也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市场上,不断的攻城掠地。  相似文献   

17.
储铃 《A&S》2006,(12):100-104
2006年注定要成为中国安防产业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平安城市”建设项目正式进入了浩浩荡荡的启动期,作为此项目中的主角——无数安防企业迎来了销售业绩和企业规模的高速成长。而受多次全球恐怖事件的影响,加之中国持续走高的GDP数字,全民安全意识大幅提升,在此之下,民用市场和各行业垂直市场的安防需求也蓄势而发。下面,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下,2006年里中国安防市场的“新路”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雷爱侠 《A&S》2005,(10):48-54
日益增长的中国安防市场逐渐成为亚太地区的核心力量,这给了中国字防企业无限的增长空间,同时,对国际安防巨头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面对诺大的中国市场安防业的巨头怎能边眼睛都不眨一下?事实上,他们做的,何止眨一下眼睛,甚至,全身都动了起来。  相似文献   

19.
储铃 《A&S》2006,(7):100-106
国际都市的流光溢彩与街头巷尾的普通“老上海”相呼应,国际化与本地化的冲撞,也造就了上海人本地风味浓重却又善于“赶时髦”的独特人文风貌。而在上海这样一个特定的安防市场上,以代理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和工程商为代表的安防通路商们,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学会利用当地市场的特点,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并且,有的已经开始吸取新的技术或理念,在原先的经营策略上做突破和革新,开足了企业发展的“动力马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A&S》2006,(7):28-28
9.11事件之后,各地政府增加了用于机场安全防范的预算.以抵御各种恐怖威胁和加强机场边防。基于网络的安防技术升级和整体解决方案运用,将促使全球机场安防市场升温。Frost&Sullivan预计,2006年全球机场安防市场份额达到38亿美元.2011年逼近759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