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人本身作为城市景观视觉设计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研究,梳理了寒地城市景观设计中人、城市景观与景观视觉三者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视觉美学的角度,通过对人的外在形象设计和人的内在气质分析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研究,提出了具有寒地城市景观视觉特征的人本景观视觉设计方法,丰富了寒地城市景观视觉设计的内容,为寒地城市景观视觉审美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是我国山海城市经自然与人工长期互动形成的多尺度、多维度视觉关系集合。文章针对当下山海城市景观文脉断裂问题,从我国城市景观营建传统方式着手,总结了“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在格局、脉络和肌理方面的特征,并以厦门为例,借助舆图、八景、诗词等资料研究以及“山海城图”的六步绘制,探讨了“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的解析与重构路径。在规划设计中传承“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有利于山海城市景观特色的深挖与彰显,对根植于我国本土文化的城市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线性公园是景观设计学中的一个类型,可以理解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叠加形成的具有线性特征的复合系统。文中以城市线性公园景观视觉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哈尔滨群力音乐公园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线性景观的功能特征、现状与问题,对如何改善城市线性公园中的视觉设计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在线性景观构建的基础上探讨在视觉设计层面的改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为基于图像的景观自动化判别与分析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非常有必要系统性认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景观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筛选,系统梳理分析了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发表的20篇中文文献和90篇英文文献,并总结当前的研究趋势、主要应用方向及优劣势。【结果】结果显示:1)语义分割和图像分类在景观与健康关系领域研究中的应用最为广泛;2)生理健康威胁、体力活动、心理健康效益和环境感知评估是目前主要的研究应用方向;3)已有研究存在算法局限、计算精度不足、数据获取时间滞后及缺乏动态性等问题。【结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能促进快速、精准、大规模地进行景观与健康关系评价研究,但还需要在优化目标检测算法、融入设计和后评估过程、拓展景观与社会健康关系研究及构建时序数据集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闫新红  樊濬 《山西建筑》2007,33(5):352-353
对工业厂区在绿化规划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对厂前区、生产及仓库区、道路、水源地等不同区域的绿化设计过程进行了阐述,从而丰富了厂区的视觉景观效果,获得了理想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具有快速、安全、高效、低耗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研究工作,在发达国家已有专门的设计机构和专业人员,我国尚处于探索和实验研究阶段。本文从分析高速公路景观的构成要素入手,从人的视觉生理角度、美学原理等方面,探讨了各种景观要素的特点及其重要性,研究道路景观序列、道路线性景观、道路路际景观和路域景观,并对高速公路景观的评价提出了一般性建议,从而指出了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把握的方向和重点,确立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体系,提出相应的规划原则与方法,以贵阳市的高速公路景观规划为实践,探索高速公路景观建设及特色营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滨谊  姜珊 《中国园林》2012,28(3):22-30
基于人类视觉特征的景观形态设计是纪念性景观传达场所精神的基础。以纪念性景观中的视觉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优秀纪念性景观形态实例的搜集和整理,将纪念性景观依照视觉特征进行统计和分类,并结合案例分析,从6个方面对所提取视觉特征的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包括:空间轴线与总平面的数量关系;景观空间序列与游览路线的比照;以景观节点为驻足点的视锥;景观剖面天际线;景观视线通廊长宽高的比例;行列、矩阵及超常尺度景观要素的统计。基于分析结果,将纪念性景观还原成4种"图式"并给出数值描述,最终归纳出纪念性景观在视觉特征上的普遍规律,以期指导纪念性景观的形态设计。  相似文献   

8.
在全方位调研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本文以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为依托,阐述了景观视觉质量的内涵。以南京市“美丽乡村”——水墨大埝为例,运用景观视觉质量分析的方法,调研大众对于景观小品的评价,探讨色彩、材料、尺度三要素对乡村景观小品视觉质量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提出了基于景观视觉质量的乡村景观小品设计理念,以此推动乡村景观小品的更新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视觉原理的水域空间景观分析——以宁波东钱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云芸  赵磊  王晓俊 《规划师》2011,27(11):35-40
急功近利式的开发模式使一些风景区的景观建设混乱,景观效果不佳.宁波东钱湖风景区水域空间景观规划从如何提高湖泊风景区视觉景观质量这一根本目的出发,运用量化指标分析水域空间形态,同时以观赏者的视觉感受为依据,运用视觉原理分析最佳观赏视距和视角下的山水空间形态,对观赏点、观赏距离等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风景湖泊...  相似文献   

10.
刘滨谊 《风景园林》2022,29(9):12-17
基于笔者40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回顾了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在风景园林学科专业中的重要影响及其60年来引领风景园林美学走向科学理性的积极作用。以生命体的视角,提出应从时空、能量、信息三维度重新审视风景园林,进而依据人类2 000年来走过的风景园林景观-感知“五阶段”,重新认识、定义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的关键作用;重温景观感知领域研究的缘起、初心及早期的科学研究观与创新成就,借以分析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成因:重复性的应用研究有余而开创性的理论探索不足,分析、分解思维方法有余而综合、整合体系的思维方法缺失。论证了以“交叉、综合、体系”理念发展景观感知理论的必要性,提出了景观感应理论的基本思想,阐述了涵盖全景观感应五方面的5个“元素体”及其组成的“三元耦合”ד二元互动”ד主客合一”的哲学主张,由此构建起了一个全面、综合、一体的景观感应体系化框架,旨在推进景观感知及视觉评价研究与应用走向体系化,让景观感应在风景园林学科及其美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引领理论研究与指导规划设计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陶桂全 《山西建筑》2010,36(5):37-38
通过胡庄镇全镇村庄规划编制现状的分析,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机遇作了一些探讨,并根据已经完成的试点村庄规划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高志 《山西建筑》2002,28(8):11-12
通过方案设计实践,对建筑设计构思、环境设计要点、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案设计要素作了阐述,并探讨了中学科教体文建筑组群空间组织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景观的形式与内涵的深刻变化 ,研究景观规划设计在观念、方法等方面的相应拓展策略 ,并针对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困境与机遇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天沟、檐沟溢水与漏水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沟、檐沟、水落头时有溢水、积水、漏水等弊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析产生的原因有:设计原因、施工不规范、使用管理维护不当等,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与旅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嘉乐 《中国园林》2000,16(2):29-31
本文论述了旅行与游览的不同概念,列出了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保护与开放的辩证关系。强调风景名胜区不是产业没有理由成为企业,不能利用人民自己的财产从人民身上谋利。明确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与旅游服务是两种不同的专业领域,就深入了解各自的本质,掌握不同的运行规律,严格分工,紧密衔接,才能使风景名胜区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防灾减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我国大部分城市防灾规划所考虑的主要灾种出发,文章选择了地震、火灾和洪水这3类灾种来探讨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同时,结合已发生的典型灾害和潜在的灾害,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出发,分析了各灾种对城市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Issues around the materiality of housing and inequality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day. Yet, housing researchers have not settled on conceptual tools to account for and study the role of both social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and their housing. Outlining a new research agenda, I use the idea of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to stress the need to always account for how materi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 in myriad ways that render some people and certain material environments more vulnerable than others. I suggest typologies and comparisons as useful tools researchers might use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s – that can be malleable yet are often institutionalized – between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and caution against some assumptions that may skew our understandings of housing. I argue that attending to the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of housing reveals ways in which the materiality of other built environments might also b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李凯 《中国建材科技》2017,26(6):124-1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发展也取得重大突破,加之各类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机电设备的应用愈加普遍。机电设备是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当中重要的设备,其质量同人们关系密切,因而人们对于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不断总结实际工作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最终促进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文章重点围绕机电设备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展开论述,并就其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