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谐趣园历史变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前身惠山园与写仿对象寄畅园从基址环境、建筑构景、园林氛围、植物景观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每个历史阶段所对应的园林在其空间布局、功能实现以及园林氛围方面均达到了园主的造园意旨,但谐趣园对寄畅园的写仿确实存在"形似神不似"的生硬痕迹。因此,对谐趣园的评价,应当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承认园林变迁与园主更迭、历史发展的莫大关系。但也不能止步于对园史脉络的梳理,还是要回归园林艺术的角度,同其摹仿蓝本寄畅园进行造园手法上的对比,分析其"写"与"创"。  相似文献   

2.
宋人造园往往从山水画中汲取造园要素和意境,前人多从意境内容方面来阐述山水画与园林的关系,而鲜有将具体绘画手法与造园手法相比较。因此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点景"这个绘画与造园相通的手法,将研究对象限定在两宋这个时代下,分别从宋代山水画和园林中总结"以亭点景"手法运用的特点,总结出五个"以亭点景"的空间模式,进一步类比,找到在"以亭点景"的手法运用上山水画与园林两者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砖瓦》2021,(7)
以郭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看与被看、藏与露、框景与成景的角度,道尽其作为江南私家古典园林,对"景"的处理的精妙之处,总结其对当下园林造园所产生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可追溯约3000余年,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但此体系的最大特色并不再于源远流长,而是在于自然天成、人工斧凿与人文情怀无敌巧妙的结合。古人把世界观、人生观和造园技艺结合在一起,看似随意的地方其实都加倍用了心思。故研究古典园林旨在将其造园手法为今所用,使建筑景观的创作能够达到不着痕迹、自然而然的效果。古典园林组景有18种重要技法,本文通过对"借景"、"对景"、"分景"三种最为重要和常用的技法分析,力求运用中能够寓情于景、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5.
范氏天一阁园林坐落在浙江宁波,至今已逾450年,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末清初江南藏书楼园林的基本面貌。天一阁园林典雅精巧,乾隆为藏《四库全书》,写仿"天一之法"建皇家七阁,园景随地宜而变,可称中国传统园林"一法多式"之典型。试从"天一阁"被写仿的现象分析七阁借助"一法多式"有效处理"园之异宜"的兴造,探索"法与式"的演化过程、内在动因及对传统造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分析了太谷县近现代园林的造园构景方式,侧面反映了北方园林渐渐在原来深厚的历史底蕴中精益求精,设计构景更加多元,也体现了在现代园林建设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典造园历史悠久,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历来注重视觉审美与听觉体验的交融互动,在长期的造园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声景经验,反映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民间的传统智慧。文章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阐述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特征和人文内涵,分析其声景营造手法及声学合理性,并探讨古典园林的声景营造对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声景思想的形成及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晓梅 《中国园林》2009,25(7):32-38
中国古典园林声景思想是在传统.天人合一"宇宙意识下,结合儒、道、释哲学背景,并经诗画艺术的审美提炼与造园实践的经验总结共同建构起来的.其核心不在声音的物理数量控制,而在如何透过声音表达心灵内容,从而实现园林环境对人生命的颐养.立足传统造园背景,就这一声景思想发生、发展,乃至何以如此的深层社会机制与文化动因进行了梳理,揭示了其不同于西方现代声景理论的文化特征与技术逻辑,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既是古典园林造园的灵感源泉和创作蓝本,也是古典园林发展的真实记录。文章以宋代山水画中的建筑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从宋代山水画入手,探究宋代山水画中"建筑"作为构景要素的构景特征,从中找寻山水画"画理"与古典园林"园理"的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园林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是物质与文化的双重载体,但现代山地公园的建设仍存在未能合理利用和保护山地景观资源的现象,且景观的城市化、现代化、同质化较为严重。文章基于地域视角分析了自然环境和人文要素对巴蜀传统山地园林的影响,总结了巴蜀传统山地园林的艺术特征和造园要素特征,希望能为当代川渝山地园林在地性设计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