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阐述了美、英、德、日以及中国在区域或市域范围的绿地系统分类相关研究,分析各国分类的现状与特征,供我国市域绿地系统分类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安皓 《福建建筑》2022,(10):20-22
集中绿地是居民户外活动的主要开放空间,是老年人、儿童的重要活动场地。以集中绿地建设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对比国家规范标准,梳理有关集中绿地的强制性内容,突显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的重要性。选取武汉市、深圳市、上海市、赣州市、长沙市、杭州市等国内典型城市为标本,通过住宅项目批前公示内容的分析,剖析地块管控中的“空白”现象,提出从规划到实施的管控策略,助推城乡规划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国土空间宜居品质。  相似文献   

3.
区域绿地规划是城市资源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区域绿地系统概念,区域绿地及其规划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探讨东莞市区域绿地规划实践.明确东莞市区域绿地规划与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关系,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划定东莞市区域绿地的范围,并为区域绿地规划的实施制定有效的措施。文章抛砖引玉,希望对其他地区的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玲  展安 《建筑与环境》2009,3(5):74-77
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加剧、城乡建设无序等一系列问题使区域发展开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生态资源成为宝贵的稀缺性资源,人们对休闲游憩场地的需求急剧增大.生态保护的理念也随之转变,开始注重挖掘生态资源的多元化功能,提升生态资源的内在价值。珠江三角洲地区于2003年首先提出区域绿地概念,并在随后的区域规划中对珠三角区域绿地进行深入研究和初步划定,在进一步落实过程中,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国外“绿道”规划建设案例的经验与启示,丰富了传统区域绿地的内涵,调整了区域绿地划定的思路,最终构建由维育生态安全的禁建控制线和促进生活休闲的区域绿道组成的区域绿地系统,并重点提出区域绿道建设行动。本文对建设“区域绿道”的设想,以及区域绿地系统的构建对其它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刘健 《安徽建筑》2013,(6):194-195
提出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控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控要点,并阐述了其措施内容。  相似文献   

8.
浅析县域绿地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正式实施要求将建设重点由城市转移至城乡一体的大格局中,城镇及乡村的绿地建设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在分析了区域绿地分类的研究基础上,将县域绿地分为聚居区和非聚居区两个层面来讨论,从绿地的主导功能和特征出发,探讨县域绿地的分类,旨在为县域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提出的"其他绿地"的编制要求,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界定的概念出发,对"其他绿地""城市绿地"和"市域绿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其他绿地"概念做出了明确定位.并存尊重吸收现行与"其他绿地"相关规划成果的基础上,从"其他绿地"规划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和内容深度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编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建 《四川建材》2019,(1):212-213
要想减少水运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加强水运工程风险控制工作。基于此,本文以某实际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水运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水运工程安全风险的特点,针对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期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促进我国水运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也谈绿地率——兼论居住区绿地规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尧 《规划师》2000,16(5):99-101
作者就当前对居住区绿地有关概念含混不清的状况,澄清了有关概念的具体内涵外延,并从整体把握,重点控制、力求创新等几方面阐述了居住区绿地规划控制内容。  相似文献   

12.
温全平 《风景园林》2013,(6):144-148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重心由以建成区为主向建成区内外并重转变已成为当下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坚持广义绿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乡绿地的特性及其对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包括主导性、多样性、多功能性、动态性、实施主体的多元性。文章对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城乡统筹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赋予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相对独立的地位,形成与城乡规划平行和互动的规划体系,在规划对象、组织系统、技术系统、规划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过渡与转变。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绿地系统结构浅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浩  徐雁南 《中国园林》2003,19(10):52-54
对南京市城市绿地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建设绿色南京的有利因素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绿地系统结构应从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连续性、注重生态廊道的建设、建设绿色人文城市等方面进行规划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资本扩张驱动伪城市化进程使得 自然资源约束趋紧,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势在必行。文章论述了现代城市空间模型的 生态转向,提出以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空 间系统的生态支撑,总结其结构和尺度的空 间特性,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空间建 构中的先导作用,探讨一种生态优先的系统 化方法,即“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作为脊柱架 构—灰色基础设施规划作为骨架搭建—地 块、建筑等作为组织填充”。结合重庆钓鱼嘴 片区项目实践,剖析该模式的建构过程,论证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中绿色先行、灰色协同的 空间结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调查实用方法以快速测定城市中心区绿地生态效应场状况,包括确定生态效应表征指数,确定中心区绿地的中心点、观测点和参照点,观测并记录温度、湿度、噪声数据,计算生态效应四个步骤,适用于城市中心区内的各种绿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三种确定城市中心区绿地中心点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几何重心法以及本课题组创新的高绿量区域重心法和GIS中心法。然后以南京湖南路中心区的山西路市民广场为例,将三种确定方法进行比选试验,通过现场观测生态效应,确定后两种方法更能符合绿地中心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县域绿地的用地界定与特征为研究背景,分析网络结构实现生态能量流动、辐射和交换的机理。提出"生态能级"概念、理论,据此分析县域绿地与县域其他城乡发展用地的时空特征及演变。研究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分析评价,将生态空间构成要素分为正能级、零能级、负能级三阶和七级分级,提出基于不同生态能级的空间效应特征进行绿地生态网络要素的空间连接、渗透和隔离的原理方法。构建三网:以连通为核心的生境廊道网络、以辐射为核心的风景绿道网络、以承载为核心的生态安全网络,并使三网与县域其他发展用地叠加耦合。力求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以合理的绿地生态网络结构形式和多元共赢的发展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县域绿地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谭瑛  张振 《建筑与文化》2012,(12):98-99
本文初步探讨了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城市绿地设计。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特殊气候特征,从城市绿地的选址、夏季通风、冬季防风、夏季遮阴、冬季日照、植物配置等方面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于此类气候地区的城市绿地设计给出了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东伦敦绿网为例,探索了东伦敦开放空间保护与再生的三个策略:(1)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公共开放空间类型,通过提升路径连通性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系统;(2)从雨洪安全与生物安全视角出发,整合改造流域资源提升土地雨洪管理的能力,修复棕地并构建系统化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开放空间的安全格局;(3)通过创造丰富的游憩活动内容、增加文化遗产可达性、创建新的文化景观来实现开放空间的社会文化价值,提出了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应构建兼顾社会文化与生态可持续价值的开放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华中建筑》2011,29(4):73-74
论文认为注重气候、地域特点与重视计算机辅助软件是绿色建筑设计当前研究的两个重要特点,并分析了湿热气候条件下绿色建筑设计的现况,从而提出湿热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