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属/三元乙丙橡胶粘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德荣  王维明 《粘接》2002,23(1):43-44,52
研究了IN501胶粘剂的配比,烘干、抽真空工艺和M-25表面处理剂对金属/EPDM粘接性能的影响,对确定的最佳技术方法进行了重现性和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IN501胶粘剂A/B的质量配比为5:3时,对金属表面用M-25处理,涂刷的胶粘剂的试件抽真空15min,可获得工艺和性能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3种胶粘剂体系(如205/252体系、813/821体系和P-11/538体系等)分别与不同金属基材(如铁片、镀锌片和不锈钢等)进行金属-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粘接,并比较了不同胶接件的粘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涂膜厚度为5~25μm、硫化温度为135~185℃和硫化时间为15 min时,813/821体系中铁片-EPDM胶接件的粘接效果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橡胶与金属粘接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对粘接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5.
侯瑞祥 《粘接》1996,17(4):27-28,48
光学仪器金属结构件的粘接侯瑞祥(江南光学仪器厂,南京市,210037)1前言粘接技术在光学仪器上的应用,可以简化产品零部件结构及其机械加工工艺,并能实现其它连接方式难于解决的各种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实现薄型、微小型及结构复杂零件之间的连接。粘接接头表...  相似文献   

6.
7.
8.
9.
金属与天然橡胶的热硫化粘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异氰酸酯分子中的—NCO基团用酚类衍生物加以保护,添加硫化促进剂、高分子成膜剂等,用于金属与未硫化橡胶的热硫化粘接,并对影响粘接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将弹性体粘合到金属上使用得最广泛的胶粘剂系统是30~35年前开始启用的,基本上是由一底胶层和一覆面粘接剂层(面胶层)组成的二胶展系统,厚一般为35-30μm。底胶通常是卤化聚合物、热固性树脂和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颜料的组合物。金属与底胶层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物理相互作用。有多种不同市售覆面粘接剂可用于将不同种类的弹性体粘合到金属上。这些粘接剂一般由下列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卤化聚合物、交联剂如三硝基苯和对醌二肟、氧化剂、填料如炭黑和铅化合物及有机溶剂。由于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特别是要求不排放有机溶剂,并简化制造…  相似文献   

11.
氯化乙丙橡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分别以三元乙丙橡胶和二元乙丙橡胶为原料,在氯气的作用下,研究了氯化乙丙橡胶的合成。进行了溶剂的筛选,讨论了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氟橡胶与金属黏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氟橡胶与金属的黏接机理,综述了氟橡胶与金属黏接用硅烷偶联剂、有机硅胶黏剂和含增黏组分胶浆的研究进展状况,指出简便实用、效果良好的黏接工艺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乙丙橡胶工艺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气相聚合法等3种乙丙橡胶的生产工艺;介绍了Ziegler-Natta及茂金属乙丙橡胶催化剂,并对我国乙丙橡胶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秀芝  邹向阳  董德  李强 《弹性体》2006,16(4):73-75
乙丙橡胶(EPR)是世界第三大合成橡胶品种。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乙丙橡胶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笔者研究了乙丙橡胶的国内外供需状况,对产品性能和应用的需求进行了重点论述,并对我国今后乙丙橡胶生产的方向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乙丙橡胶生产、供需和技术概况及价格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董颖  郭春红  杜娟  张洪凯  程佳 《弹性体》2004,14(2):58-61
虽然我国EPR产品产量在不断增加,但我国EPR进口数量仍保持较高水平。笔者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了近年来EPR生产、技术、消费和价格情况,为EPR生产和消费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丙烯酸金属盐对金属-橡胶(天然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共混物)黏接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炭黑填充量减少20-30份,加入2-5份的丙烯酸锌原位增强被黏橡胶。不仅保持了金属一橡胶黏接体的力学性能。而且明显改善了被黏橡胶的耐撕裂性能、与金属的黏合效果以及剥离破坏状况。破坏形貌变化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位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乙丙橡胶/ SiO2纳米复合材料。分别以乙丙橡胶(EPDM)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接枝改性的乙丙橡胶 (EPDM-g-KH570)在前驱体四乙氧基硅烷 (TEOS)中溶胀,再浸入含有正丁胺的催化剂溶液中催化前驱体的原位溶胶-凝胶反应。考察了不同溶剂以及催化剂含量对TEOS转化率和原位生成的SiO2粒径的影响。采用FT-IR、SEM等测试手段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KH570后,TEOS转化率明显提高,SiO2粒径明显减小,在材料中的分散性很好。  相似文献   

18.
The mechanism of adhesive bonding of rubber to metal using an interlayer of bonding agent (adhesive) is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various physical and chemical events such as adsorption at the metal surface, chemical crosslinking within the adhesive, interdiffusion, and formation of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at the rubber–adhesive interface.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eel strength of a natural rubber (NR)–adhesive–metal joint, made by vulcanization bonding using nitrile–phenolic adhesive containing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toluene diisocyanate–nitrosophenol (TDI–NOP) adduct, is presented. A single‐coat adhesive, consisting of a p‐cresol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 nitrile rubber (NBR), and vulcanizing agents in methyl ethyl ketone solvent, was selected for the study.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the peel strength was obtain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TDI–NOP adduct into the nitrile–phenolic adhesive. The peel strength increases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DI–NOP adduct in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increases, then levels off with a transition from interfacial failure to cohesive tearing of rubber. The peel strength improvement is believed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erfacial reactions between the bonding agent and natural rubber, when TDI–NOP adduct is incorporated.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81: 2597–2608, 2001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硫化黏接工艺制备了天然橡胶(NR)/溶聚丁苯橡胶(SSBR)-圆形金属黏接体,考察了硫化体系、增强体系对NR/SSBR-圆形金属黏接体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填充量炭黑增强NR/SSBR与圆形金属界面的最低黏接强度明显低于低填充量炭黑增强NR/SSBR;增加促进剂NOBS用量降低了橡胶与圆形金属界面的最低黏接强度;用3份预处理短纤维代替15~20份炭黑,不仅保持了被黏橡胶的邵尔A硬度及拉伸强度,而且明显改善了与圆形金属的黏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总结了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相容性和共硫化性差的原因,从调节生胶共混比、增加增容剂用量、优选交联剂、改进共混工艺、对生胶进行化学改性和辐射硫化改性等角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在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并用胶共混改性方面的技术进展,并对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共混改性领域内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