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为了获取东滩煤矿二迭系3煤顶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在水文地质资料极少的情况下,通过对大量地质钻孔资料的分析对比,找到了钻孔冲洗液消耗量与抽水孔水文地质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相关方程。利用相关方程求出了全东滩矿3煤砂岩顶板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际突水点资料的对比表明,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分析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是煤矿开采的基础工作,通过分析影响含水层富水性的因素,以东滩煤矿六采区为例,选取煤层顶板砂岩累计厚度、冲洗液消耗量、采区内断层及褶皱构造4个因素对六采区3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进行复合分析.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对含水层富水性影响的权重,利用GIS线性加权总和算法,建立了煤层顶板富水性多元信息评价模型,计算评价了研究区的富水性;将研究区含水层按富水性强弱分为四个区域. 该方法为缺乏水文地质资料的情况下,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跃进煤矿顶板裂隙水赋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义马跃进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分别根据勘探钻孔冲洗液消耗量、顶板砂砾岩含水层厚度、矿区构造展布状况,分析了煤矿顶板砂砾岩裂隙水的赋水规律,圈定了两个富水区域,为顶板水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大南湖七号煤矿7煤开采时可能出现的顶板突水威胁,基于研究区的钻孔数据等地质资料,采用多元地学信息复合叠加思路结合层次分析方法划定7煤顶板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区,并进一步依据富水性分区成果,采用"三图法"进行7煤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分析认为,研究区7煤顶板含水层富水性影响因素主要有含水层的厚度、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脆塑性比值等;综合因素层次分析富水性预测显示,7煤顶板含水层在研究区北部和西北部属富水性相对好和相对较好区,东部和东南部富水性相对弱和相对较弱,中部富水性相对中等。顶板突水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7煤顶板突水危险性较高,尤以北部地区较为突出,开采时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朱集东矿水文地质条件、11_(-2)煤顶板岩层及岩性特征、构造导水性、钻孔取芯率、冲洗液消耗量,并结合生产实际揭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11_(-2)煤顶板砂岩赋水性四大显著特征,为11_(-2)煤系顶板砂岩水的防治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司马矿1205工作面煤系地层为弱含水层充水,在华北矿区也具有代表性,弱含水层水的富水规律和探放技术也是其它井田正研究的内容。抓住1205工作面属于顶板弱含水层充水的特点,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局部弱富水区的判断、探查和疏放;深入分析了井田的水文地质勘查和补充勘查资料,调研了潞安矿区王庄矿、常村矿等矿的富水、探放和突水特点,基本掌握3#煤顶K、K8和K8以上中~细砂岩弱充水含水层富水规律和充水特征,顶板探放水钻孔疏放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武强  许珂  张维 《煤炭学报》2016,41(6):1341-1347
针对煤层直接顶板隔水层缺失或沉积较薄、且上覆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条件下的顶板水害评价预测,在“三图-双预测法”理论与方法指导下,分别从顶板冒裂程度和含水层富水性强度2个方面入手再次讨论了顶板含水层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顶板冒裂程度以导水裂缝带扰动破坏上覆含水层距离作为评价指标;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方法则进一步提升,以富水性指数法为依托,一方面充分挖掘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数据中与含水层富水性相关的信息,包括渗透系数、砂岩厚度、冲洗液消耗量、岩芯采取率和脆塑性岩厚度比等,并将其作为主控地质因素,另一方面将数量有限的单位涌水量作为含水层富水性的实测指标对富水性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校正,解决了在水文地质勘查程度较低情况下含水层富水性合理准确评价与分区难题。在此基础上运用Visual Modflow的DRN边界子模块对天然状态下和采取防治水措施状态下工作面的涌水量进行了动态预测。最后以台格庙矿区为例,说明了特殊水文地质结构条件下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评价和涌水量预测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8.
从东滩矿3煤顶板水文地质条件和突水事故的分析入手,找出了突水产生与地质、水文地质因素及采矿、巷道布置等方面的关系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煤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7,(1):165-167
针对新疆某矿区首采区2煤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组富水性评价问题,提出了基于AHP和Arc GIS的多源地学信息融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砂岩累计厚度、泥岩比、断层、钻孔冲洗液消耗量、岩心采取率5个影响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建立了富水性指数模型,提出相对弱富水区、相对中等富水区、相对强富水区分区方案。采用现场抽水试验结果对定性的且相对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卧龙湖煤矿砂岩裂隙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以6~8煤顶底板砂岩含水层(七含)为研究对象,基于岩性结构指数、断裂构造分维值和褶皱变形系数3个定量指标,采用模糊聚类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综合评判。研究结果表明,卧龙湖煤矿七含以中等富水性为主,弱富水性区域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和中西部,强与极强富水性区域集中分布在矿井南部;基于冲洗液最大消耗量和岩芯采取率等水文地质信息,验证了模糊聚类综合评判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王长征 《山西焦煤科技》2012,36(5):15-16,21
斜沟煤矿二水平21采区辅运大巷上山掘进遇特厚煤层垂直导水裂隙带,沟通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水,造成工作面钻孔突水,累计突水量26 511 m3,影响大巷施工2个月。通过本次钻孔突水,对煤层浅埋薄基岩区顶板砂岩裂隙水影响矿井安全生产有了进一步认识,为今后斜沟煤矿及相似地质条件矿井防治顶板砂岩裂隙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提前预测鹰骏三号井田2煤层顶板岩层富水性情况,为顶板探疏放水提供依据,本文以2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范围内岩层富水性指数数据为基础,通过Surfer软件绘制出富水性等值线图。图形显示2煤层顶板东北方向和西南角富水性较强,是采掘活动中探疏放水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禹州煤田西南部云煤二矿软煤、软底和硬顶且开采煤层厚度变化很大的两软一硬不稳定煤层顶板富水性,以某预开采的工作面研究区为背景,在采掘资料和钻孔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典型钻孔柱状对比图,并进行了岩组类型划分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主采煤层顶板岩性结构指数法对研究区顶板富水性进行了探究,获得了研究区各个钻孔位置裂隙带以内的顶板岩性结构指数量化值,通过内插进行了等值线变化特征分析。然后采用标准化方法对岩性结构指数进行富水性分区,划分出富水性相对弱、中等和强3个区域,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对研究区预采掘顶板水害防治及顶板支护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李村煤矿地质勘探钻孔资料、试井资料及井田地质条件的分析,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李村煤矿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主控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深、上覆基岩厚度是影响李村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质构造在局部构造部位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和富集,煤厚、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刘明举  崔凯 《煤矿安全》2012,43(4):112-115
通过对煤田地质勘探、钻孔揭煤资料的分析,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车集煤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探讨了煤层瓦斯赋存与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厚度、岩浆岩侵入、顶底板岩性等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认为断层、岩浆岩侵入及分布是影响车集煤矿二2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预防煤层顶板水害的发生,在系统地分析了岩溶地区煤层顶板的含水层富水性特征、构造特征、有效隔水层性质、开采扰动对煤层顶板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岩溶地区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总体评价方法.结合贵州黔西地区青龙煤矿实例,对该矿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进行了总体评价,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苏广福 《煤矿安全》2012,43(5):121-123
在现场收集大量瓦斯与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实测数据,采用瓦斯与地质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滴道盛和煤矿立井18#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分析了地质构造、煤层顶底板岩性、岩浆岩侵入、煤层底板标高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并对矿井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磁西一号井田煤层埋藏较深,其开采主要受深部奥灰承压水的威胁,为了成功开采以解放深部呆滞煤炭资源,保障矿区可持续发展,对磁西一号矿2#煤层开采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文章以峰峰矿区东部和磁西一号矿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对矿井充水因素、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采动裂隙带有效隔水层厚度、底板抗压强度及隔水能力等进行分析研究, 主要采用突水系数法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通过计算得出:带压开采2#煤层突水系数平均为0.056MPa/m,位于过渡区,突水系数具备带压开采的基本条件。由于井田内煤层埋藏深度较大的区域控制程度较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开采前需要进行补充勘探,经充分论证后,方可进行试采。  相似文献   

19.
苌延辉  宋常胜 《中国矿业》2012,21(Z1):517-519
为了防治华阳煤矿9号、15号煤层的瓦斯灾害,通过对华阳煤矿瓦斯地质资料的整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并结合煤层相关参数的现场测定和实验室测试,研究了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上覆基岩厚度、煤层埋深等地质因素对9号、15号煤层瓦斯赋存、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华阳煤矿瓦斯含量整体沿着倾斜方向按线性规律变化,受地质构造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分布呈现走向不均衡性;华阳煤矿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对瓦斯的影响与煤层埋深对瓦斯的影响基本一致;华阳煤矿瓦斯含量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