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11):92-92
最近,一种可以减少苦味分子影响、以酵母为原料制造的低聚核苷酸和以DNA为基础的甜味剂化合物“降苦灵”由美国新乔治州的生物技术香料公司林瓜杰公司开发成功,并已获得生产技术专利。  相似文献   

2.
《中外食品工业》2006,(7):78-78
近日,美国乔治州的生物技术香料公司林瓜杰公司,开发出一种可以减少苦味分子影响的、以酵母为原料制造的低聚核戒酸和以DNA为基础的甜味剂化合物,现已获得生产技术的专利权。这种新甜味剂“降苦灵”可用于发送医药品和食品的味道,目前各大制药公司和主要食品生产公司正在试用中。“降苦灵”可以直接添加进食品、饮料或保健食品、医药品中,达到减轻苦味、增加甜味的目的。由于该产品是天然物质,所以被认为是安全的,预计有关部门将在今后制定用于食品和饮料的法规,该公司希望该甜味剂在试用18个月后正式被批准使用。现在,已有2-3家食品材料生产公司正式研究引用这种专利技术生产制造这种甜味剂新产品。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乔治州的生物技术香料公司林瓜杰公司,最近开发生产出一种可以减少苦味分子影响、以酵母为原料制造的低聚核甙酸和以DNA为基础的甜味剂化合物,现已获得生产技术的专利权。这种新型甜味剂“降苦灵”可用于改善医药品和食品的味道,目前各大制药公司和主要食品生产公司正在试用中。“降苦灵”可以直接添加进食品、饮料或保健食品、医药品中,达到减轻苦味、增加甜味的目的。由于该产品是天然物质,所以被认为是安全的,预计有关部门将在今后制定用于食品和饮料的法规。该公司希望该甜味剂在试用18个月后正式被批准使用。现在,已有2~3家食…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品工业》2003,(4):39-39
<正> 近年,市场上将减肥、低热量作为一种理念,贯穿于食品中。由于高含量甜味剂的活跃发展,确保了以饮料为中心的稳固需要,在热饮料、健康食品的甜味添加,苦味掩盖等方面的用途却不断扩大,销路也在扩展。以下就各高含量甜味剂进行说明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汽水生产中,原料除以白砂糖作甜味物外,一般都加入糖精钠作为甜味剂,但在人们饮用后,却残留下一种不愉快的苦味。为此,本试验针对这一苦味拟以添加适量谷氨酸钠,达到掩敝和消除糖精钠所留之苦味,通过5次实验,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实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饮料的去苦方法滕原利光用灵芝、芦笋、乌龙茶等为有效成份组合而成的药剂保健饮料往往带有苦味。由于有苦味而饮用困难。为消除其中苦味,人们进行过多种研究,其中常用的是“掩盖”法,即添加甜味剂,但是也很难完全消除苦味,况且,摄入多量的甜味剂也是对健康不...  相似文献   

7.
常用的甜味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要介绍食品制造中常用以替代蔗糖作甜味剂的高甜度甜味剂、减热值甜味剂,它们的性状与应用。同时介绍一种新开发的高甜度甜味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感官分析评定方法,对阿魏酸做了以下研究:1、不同浓度阿魏酸的酸味和涩味强度;2、不同浓度阿魏酸对糖精钠和咖啡因的苦味抑制效果;3、250mg/kg阿魏酸对其他四种基本口味的影;4、250mg/kg阿魏酸对3种甜味剂苦味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阿魏酸浓度较高时具有酸味和涩味,没有甜味和苦味;阿魏酸是一种有效的苦味抑制剂,且对糖精钠的苦味抑制效果优于对咖啡因的苦味抑制效果;250mg/kg的阿魏酸对糖精钠、安塞蜜、甜菊糖的苦味均有抑制作用,但不会对其他4种基本口味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过去 10年日本国民中肥胖症、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鉴于此 ,日本饮料工业大力开发与应用健康饮料专用甜味剂 ,以取代容易使人发胖的蔗糖。据日本刊物报道 ,日本饮料工业专用甜味剂主要分为 3大类 :即化学合成甜味剂 ,如天冬甜肽 (阿斯巴甜 ) ;天然甜味剂 ,如甘草甜素 (甘草酸 )、甜叶菊苷等 ;各种异型甜味剂 ,如大豆寡糖、乳果寡糖、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据介绍 ,日本各大饮料公司 (如三得利、麒麟、朝日啤酒等 )已在其饮料产品中普遍使用甜叶菊苷和阿斯巴甜 ,以取代食后有苦味残留感的糖精钠 ,从而造成日本糖精钠…  相似文献   

10.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2,38(3):30-30
<正> 过去10年日本国民中肥胖症、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鉴于此,日本饮料工业大力开发与应用健康饮料专用甜味剂,以取代容易使人发胖的蔗糖。 据日本刊物报道,日本饮料工业专用甜味剂主要分为3大类:即化学合成甜味剂,如天冬甜肽(阿斯巴甜);天然甜味剂,如甘草甜素(甘草酸)、甜叶菊苷等;各种异型甜味剂,如大豆寡糖、乳果寡糖、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据介绍,日本各大饮料公司(如三得利、麒麟、朝日啤酒等)已在其饮料产品中普遍使用甜叶菊苷和阿斯巴甜,以取代食后有苦味残留感的糖精钠,从而造成日本糖精钠市场的逐年萎缩。无论甜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们在60多年前就发现,糖精和甜蜜素等人造甜味剂混合比"单用更好",但这个令人困惑的现象至今仍难以解释。近日,刊登于《细胞-化学生物学》期刊上的研究解开了这个谜题,研究发现这些混合物能"关闭"苦味受体。"许多甜味剂都表现出不受欢迎的味道,这限制了它们在食品和饮料中的使用。而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工具和知识,以找到更好的甜味剂。"该研究负责人、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的  相似文献   

12.
<正> 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人造甜味剂的使用可能给某些产品带来苦味或不良后味,防腐剂如山梨酸盐和苯甲酸盐的添加也可能导致苦味的出现;此外,过度处理产品或使用营养疗效添加剂和咖啡因也可能引致其他异味的出现。这些异味可能是很突出的。食物的苦味可能来源于天然存在的苦味化合物,或由于保存及加工处理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所致。因此,异味掩盖剂的开发一直是行业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甜味剂是世界上耗用量最大的一种食品添加剂,随着各种新型的甜味剂产品的开发。复合甜味剂也相继出现。本文论述了关于复合甜味剂的特点和好处及开发复合甜味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食品甜味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甜味剂产品的发展蔗糖是人类长期以来普遍食用的天然甜味剂。近年来,我国蔗糖年生产量为450~500万吨,不能满足国民消费需求,年进口食糖达到300多万吨。要逐步改变食糖依靠进口的局面,当前除了发展甜菜糖、甘蔗糖和淀粉糖生产以外,还应适度发展高甜度甜味剂的生产。60年代以来,我国高甜度甜味剂消费以糖精为主,但是,糖精并非理想的甜味剂。7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引进甜味菊甙生产技术,近年已形成年产600吨甜味菊甙的生产能力。甜味菊甙甜度为蔗糖的200倍,但带有苦味,用量增多会对食品口感产生不良影响。随着分离技术的提高,特别是与蔗糖配合使用,苦味已不成为突出的问题。然而,目前发展甜味菊甙的制约因素是土地问题。每亩地所产甜叶菊仅能提出甜叶菊甙10千克,相当于20吨蔗糖的甜度,而600吨甜叶菊则需地6万亩。  相似文献   

15.
甜味剂是世界上耗用量最大的一种食品添加剂。随着各种新型的甜味剂产品的开发,复合甜味剂也相继出现。本文论述了关于复合甜味剂的特点和好处及开发复合甜味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在60多年前就发现,糖精和甜蜜素等人造甜味剂混合比"单用更好",但这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从至今仍难以解释。近日,刊登于《细胞-化学生物学》期刊上的研究解开了这个谜题,研究发现这些混合物能"关闭"苦味受体。"许多甜味剂都表现出不受欢迎的味道,这限制了它们在食品和饮料中的使用。而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工具和知识,以找到更好的甜味剂。"该研究负责人、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的Maik Behrens说。  相似文献   

17.
<正>谱赛科品类提供的甜味解决方案口感绝佳,纯粹而简单。这些特定分类的甜菊糖解决方案能在不牺牲口感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降低糖分——保留真正的风味和优良的口感。利用品类解决方案开发的产品应用能显著减少苦味,涩味和异味。谱赛科是一家带领着天然甜味剂甜菊糖的创新并推向市场的英国上市公司。该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全力以赴地致力于甜菊叶各个方面的研究及它对味道的影响,在研究上它倾注多年的努力,以解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甜味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人们生活中,甜味剂为一种调味品,将其应用到食品中,不仅能使食品更美味,还能预防疾病的产生。甜味剂的产生主要分两种方式,即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在甜味剂的使用与发展过程中,在市场上占有较大地位。因为甜味剂是一种无热量或者低热量的产品,容易使人产生高血糖等疾病。所以,分析国内外甜味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动向十  相似文献   

19.
苦味是五种基本味感之一,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研究发现,苦味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因而苦味食品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新嗜好。但苦味食品开发中存在如何将口感和保健功能相结合,开发出大众普遍接受和喜爱的低苦味或无苦味食品。食品加工新技术和其他领域的发展将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山东食品发酵》2005,(4):49-49
最近,国际相关组织在卡路里控制研讨会上新批准了两种由水果原料开发生产的天然甜剂,它们是脱氢查耳酮(Dehydrochaecome,DHCS)和新脱氢查耳酮(Neo-DHC)。以水果为原料制成的低发热量甜味剂脱氢查耳酮,属于高甜度甜味剂,是一种用酸橙的类黄酮化合物成分诱导无热量甜味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