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松 《治淮》2001,(3):6-8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干河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工程远景按洪泽湖300年一遇洪水设计,行洪7000m~3/s;近期工程100年一遇设计,行洪2270m~3/s,挖泓筑堤,结合渠北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2.
张家颍  胡传胜 《治淮》2004,(6):20-21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蜿蜒千里,经洪泽湖汇入长江.其上游落差大,中游比降小,加之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造成大量泥沙沉积,汛期暴雨冲刷,泥沙排入河道,致使淮河中游形成丰富的黄砂资源,开采河道砂石已成为一个行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颁布和<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的出台,淮河河道采砂正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相似文献   

3.
张健民 《治淮》2000,(4):26-27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全系统广大职工狠抓河道目标管理,加快发展水利经济。在1998、1999两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又有3个区局通过了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的河道目标管理部颁二级标准的初验,9个段由省二级晋为省一级,9个段由省三级晋升为二级,5个段被评为省三级标准,并实现了涡河堤防河道目标管理零的突破。1999年末全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4.
陈乃辉  杨冰 《治淮》2003,(5):31-32
为加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的管理,确保江河防洪安全,水利部、国家计委于1992年联合颁发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计划委员会于同年进行了转发并作了补充规定,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查、审批工作起到了规范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  相似文献   

5.
单锦章 《治淮》1996,(4):30-32
在“八五”与“九五”交接的历史性时刻,我们回顾“八五”期间淮河河道管理工作发展的历程,满怀喜悦地展望“九五”期间发展设想,意义重大。 一、1995年工作回顾 1995年,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水利基础产业政策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经营管理,全面开展河道目标管理,在加快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按章收足各项水规费、加强  相似文献   

6.
单锦章 《治淮》1994,(3):23-25
在党的十四大和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指引下,我国水利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水利部在广东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钮茂生部长对九十年代水利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作了布置。会议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河道工程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这里,结合  相似文献   

7.
8.
9.
苏冠鲁 《治淮》2001,(9):27-28
沂河和沭河是沂沭泗水系的两条大型山洪河道,同发源于沂蒙山区,流经鲁、苏两省14个县(市、区),流域面积21070平方公里。为加强工程管理,解决省际水利矛盾纠纷,合理调度洪水,1983年,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在山东省临沂市设立沂沭河管理处,对沂沭河河道及控制性闸涵工程进行直接管理。管理范围:沂河从跋山水库至省界,  相似文献   

10.
11.
朱侠  孙健 《治淮》2011,(6):45-46
淮河河道管理机构掌握着大量的国土资源,这些资源的科学开发及管理利用,不仅涉及淮河堤防的安全、河流的健康、资源效益的发挥和持续发展,还影响着沿淮万千群众的生产生活。笔者根据多年的淮河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张健民 《治淮》2004,(4):19-20
近两年来,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系统各级河道管理部门在当地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防汛抗洪、工程管理、水政执法、内部管理、工程建设、水利规费征收和多种经营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河道管理系统管理的各类工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正常的管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各级河道管理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取得抗洪抢险的胜利,各项管理工作也有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张峰 《中国水利》2014,(16):34-36
<正>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省内淮河干流河长418 km,两岸支流发达,湖泊洼地众多,流域面积为6.66万km2。安徽地处淮河中游,2003年和2007年发生的淮河大洪水告诫我们:淮河不安,安徽难安;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通过多年努力,特别是治淮骨干工程的实施促使淮河中游综合防洪体系基本形成,整体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是,2001年和2013年淮河流域大旱也暴露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河道季节性断流、船舶断航、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水位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单永连 《治淮》1998,(11):7-8
一、淮河堤防防洪工程的建设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省境流域面积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48%,省境河道长430公里。1950年开始,安徽省沿淮修筑了2370余公里各类堤防及300余座大、中、小型涵闸,其中淮北大堤和城市工矿圈堤700公里,保护耕地1000万亩。沿淮湖泊洼地开辟了4  相似文献   

15.
陈少泉 《治淮》2011,(11):40-41
淮北大堤加固工程完成后,防洪标准得到很大提高,也为工程管理升级达标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对照考核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通过对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至浮山段河道历史和近期演变分析,认为该段河道整体河势相对稳定,近期主槽略有冲刷,滩地微淤,但局部冲淤变化较大。本文还建议固定河道横断面测量位置,并加强对行洪区行洪流量、流势、流态的观测。  相似文献   

18.
王荣喜  陈平 《治淮》1999,(8):13-14
1、正阳关至凤台段河道状况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凤台段(简称正凤段)河道长44.2km,河线弯曲,比降平缓,局部河段束水严重,排洪不畅。该段河道直线距离仅32km,河道弯曲系数1.4。河底平均高程为9.2m,主槽平均宽度378m,最窄处大朱台孜至黑泥沟管理段主槽宽度仅270m,平均堤距990m。寿西淮堤退建段堤距只有500~600m。通过历次测量资料分析,河道平面变化很小,主流线摆动不大,总体上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9.
河道采砂管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道内砂石是保持河床稳定和水流动力平衡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水流挟砂运动是河流的自然规律,河道砂石的运移、采挖直接关系到河势的稳定。结合河道整治规划采砂,既可增加收入,又可借助采砂挖槽护险,扩大河道过流断面,改善洪水流态,提高防洪标准,降低中小洪水损失,一举多得。但无序、过量开采,势必导致河床下切,工程设施基础悬空甚至破坏,或形成串沟,恶化河势,危及河道工程、穿跨河建筑物安全,影响河道乃至河系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20.
河道清障是恢复和维持河道排洪能力的最有效措施。针对现状淮河干流各类阻水障碍的实际情况,提出我省淮河干流河道清障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