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孙伟雁 《通信世界》2004,(33):31-31
曾经硝烟四起的光纤光缆市场,在行业协会的监督.光纤光缆厂商的共同努力和媒体的倡导之下.价格战终于有了叫停的趋势。硝烟未散各个厂商已是伤痕累累,而从运营商到终端用户,在看似“占了便宜”的光纤光缆价格战中也受到了不少的连累——光纤光缆价格过低,使得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资金匮乏,并可能导致生产技术水平下降,后续服务减少,劣质光纤光缆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第2大光纤生产企业和第5大光缆生产企业,长飞光纤光缆占据了国际市场10%以上的份额。  相似文献   

3.
宿建光 《通信世界》2004,(37):49-49
目前,光纤光缆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光纤光缆的恶性竞争势必会影响从事光纤通信产业相关产品研究开发和制造生产的公司。为此本刊记采访了上诠光纤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立天,他向我们讲述了上诠公司对目前光纤光缆市场的看法和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现代传输》2007,(6):16-17
2001年,中国光通信市场从高峰跌落低谷。当时日、美拥有光缆产业的前端——光纤及光棒,虽然国内光缆企业众多,但上游光纤产业未能形成气候,国内大多光缆制造厂商“等米下锅”,中国光纤市场供不应求现象严重,光纤价格不断升高,远远高于其市场价值,这给当时中国通信建设带来巨大额外成本的同时又制约着中国通信网络的建设与发展。2002~2003年,由于国外企业无序扩大产能及国际光通信市场的调整,国外光纤企业将大量剩余光纤向中国倾销,导致中国光通信市场加速滑落。  相似文献   

5.
有关专家近日指出,以目前中国国内各大光纤光缆生产企业扩张的势头,中国光纤光缆市场将会在明年开始出现供大于求局面,相关企业从宏观上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已刻不容缓。据测算,到明年,中国的光纤光缆生产能力将达到2000万芯公里。而实际上,去年全国光纤光缆的总需求量为800万芯公里左右,今年预计在1100万芯公里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长飞总裁徐锡州、烽火通信总裁吕卫平等业内权威人士指出,到2005年,国内市场光纤光缆将会严重过剩。届时,光纤的价格可能由现在的每公里35美元降至18美元。我国光纤光缆市场将供大于求…  相似文献   

6.
6月23日是星期六,北京天气不错,人们走出家门,或到郊外溶入自然,或到超市购物,或在公园散心,都在尽情享受着周末的轻松。而在中国大饭店的多功能厅,来自信息产业部有关司局的领导、电信运营商和国内11家著名的光纤光缆生产企业的老总们放弃了周末休息,聚集在这里,讨论光纤光缆行业的发展大计。会议由特恩驰(南京)光纤有限公司和《通信世界》杂志社共同主办。随着我国通信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大了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这种形势下,光纤光缆作为电信网络建设的基本产品,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季节。业内人士可能印象很深,从1999年到今年5月,国内光纤光缆市场一直处于非常火爆的状态,所有的光缆企业都有一种面对市场的巨大需求而力不从心的感觉,好象市场成了一个喂不饱的无底洞。而作为光缆原材料的光纤,更是供不应求。既能生产光棒、也能生产光纤、更能生产光缆的企业,在这个火热的市场,潇洒的签单、潇洒的赚钱,着实让那些等着光棒的光纤企业、等着光纤的光缆企业眼红了一把。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有高潮就有低谷。从今年5月起,由于受美国经济减弱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光纤的需求不再强劲。国内的光纤光缆企业如何面对这种变化,规范整个产业市场,值得探讨。在这次...  相似文献   

7.
韩群 《通信世界》2005,(46):18-18
12月7日晚,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通信世界》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光纤光缆企业高层圆桌会议”在京举行,著名光通信专家、光纤光缆企业高层及行业协会领导共计20余位共聚一堂,对我国光纤光缆事业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并对行业的未来做出了展望和预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与会专家在行业前景、企业自律、行业监管等方面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8.
郑宏 《通信世界》2006,(21A):M0003-M0003
久违了的“供不应求” 近年来,光纤光缆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供大于求,与此相伴的是光纤光缆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迅速下降,生产企业利润微薄,大量企业面临生存考验。在市场的严冬里,一些企业陆续停产、转产或者贱卖,而更多的企业在低迷的市场中坚持,等待冰雪融化之后春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4):144-144
产能严重过剩企业遭遇“寒冬”从2002年全球电信业进入调整期以来,全球光纤光缆市场需求大幅萎缩,需求量从2001年的1.1亿芯公里下降到2002年的约6000万芯公里,这是全球光纤光缆行业20年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全球光纤光缆行业十几年来不断扩大的产能出现严重过剩。与此同时,全球光纤市场的重心逐步转移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光纤光缆市场需求保持了持续增长。根据KMI的预测,2004年-2008年全球光纤光缆市场需求平均增长速度为6%,到2008年通信光缆的市场总需求将达到8498万公里,同时,亚太地区光纤市场需求在2008年之前将保持12%的增长速度,占…  相似文献   

10.
2003年7月1日,商务部发布2003年第24号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简称“G652单模光纤”)。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光纤。约占用纤量的70%。商务部为何要进行此次反倾销调查?这还得从光纤光缆行业说起。  相似文献   

11.
王倩倩 《通信世界》2003,(40):21-22
2003年12月17日,在由《通信世界》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光通信技术与市场研讨会期间,来自政府机构的官员、行业协会的专家与全国30家光通信企业的高层领导参加了一个特别的圆桌会议,即2003年光纤光缆产业发展高层座谈会。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在《通信世界》杂志社总编项立剐的主持下,与会的业界精英从市场、政治和产业链等各个层面探讨了我国光纤光缆企业的现状与出路,相信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数据通信》2009,(6):54-55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3G网络建设的启动,光纤成为通信相关产品市场中最为紧俏的商品。目前,我国主要光纤生产企业均出现即使满负荷生产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状况,而部分光缆生产厂则因买不到光纤开始陷入停工待料的窘境。虽然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一年一度的光纤“集采”招标价格尚未最后确定,但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光纤光缆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相关光纤生产厂家在已经进行的运营商“集采”招标中的报价普遍高于2008年的水平。多年以来,我国光纤产品价格第一次呈现出明显的回升势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国内光纤行业三次反倾销为背景,阐述了我国光纤行业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提升的重要性。基于我国光纤光缆行业的现状,分析了光纤光缆产业链的核心竞争点,指出了国内与国外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论述了在历史机遇下我国预制棒制造工艺与设备研究需要提速升级,并给出了面对行业技术竞争的措施。最后对我国的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通信》2009,(6):54-55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3G网络建设的启动,光纤成为通信相关产品市场中最为紧俏的商品。目前,我国主要光纤生产企业均出现即使满负荷生产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状况,而部分光缆生产厂则因买不到光纤开始陷入停工待料的窘境。虽然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一年一度的光纤“集采”招标价格尚未最后确定,但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光纤光缆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相关光纤生产厂家在已经进行的运营商“集采”招标中的报价普遍高于2008年的水平。多年以来,我国光纤产品价格第一次呈现出明显的回升势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双层多用途光纤一次被覆,这种新的被覆可以用于常用的松套管光缆以及带状光缆之类更多紧凑的光缆结构中,随着光纤进入本地环路,要求光纤更能适应水,高湿度和高温之类荷刻的环境,由于在内层一次被覆中采用了酸性增粘剂,所以这种被覆层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和较高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讲当前全球光通信市场发展良好势头以及国内光纤市场的供需情况,同时讲到光缆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呼吁,光缆生产企业一定要缆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也建议运营商在采购中努力探索更科学、更符在生产中采用品牌厂家的优质光纤和符合标准的优质光缆原材料,以充分保证光合运营商长远利益的集中采购方式。  相似文献   

17.
黄芬 《通信世界》2002,(30):52-53
2002年的中国光纤市场跌入低谷,需求仅有约800~900万公里,按200元/公里的光纤价格计算,中国光纤和光缆市场只有约50亿(光纤20亿、光缆30亿)的产业规模,而中国仅光纤生产企业就有11家,而且这个数目可能还会增加,上规模的光缆企业有50多家,这么多企业分食区区50亿的产业,惨烈竞争自然不可避免。而且经过近1年的市场竞争,虽然中国的光纤光缆市场早已伤痕累累,光纤光缆企业已是苦不堪言,但国际光纤巨头们依然不想放过这块“诱人的蛋糕”,正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这个“火力”集中的战场,可以预见,2003年的中国光纤光缆市场依然是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18.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光纤光缆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既有起步阶段的引进吸收、合作开发,又有国内研究机构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既有行业高速发展的喜悦,也有2001年以来整个行业低迷的痛苦。30年的艰苦奋斗,30年的创新发展,走过而立之年的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总体上显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性,为未来光纤光缆产业的升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9月15日~17日,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光电线缆分会、富阳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富通集团协办的"第三届中国通信光电线缆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国光纤光缆三十年大会"在浙江富阳隆重举行,会议同期还举办了"2007中国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及FTTH发展研讨会"、"《中国光纤光缆30年》首发式暨辉煌业绩报告会",表彰了1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和30位"中国光纤光缆30年风云人物"。大会不仅得到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电信运营商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我国通信线缆行业相关企业的广泛响应。针对我国光纤光缆产业30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会代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对促进产业发展应当努力的方向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第三届中国通信光电线缆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国光纤光缆三十年大会"既是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的一次庆功盛典,又是一个推动产业升级,谋求光纤光缆产业更高发展目标的动员大会。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全年FTTx的集采量达到400万线以上,按照每户光纤长度500m(1:32分光),全年需求量在200万芯公里左右。另外,未来几年中国市场FTTx用户必将出现井喷式发展,2012年中国FTTx用户有望突破5000万户;根据光纤光缆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3G将带动未来5年光纤需求年增长18%-24%。面对新的机遇,国内主要光纤光缆产家已经做好相应准备提高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光纤光缆市场供不应求,大部分厂商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有不少厂商还增加了生产线,建设了新的厂区。”这是当前国内光纤光缆厂商的真实写照,随着3G启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数字电视全面推广,以及FTTH的渐入佳境等众多利好因素的扑面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