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制备了钴锌双金属氰化物/戊二酸锌(DMC-P123/ZnGA)复合催化剂并用于催化CO2与环氧丙烷(PO)共聚反应。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MC-P123以更小粒径均匀分散到ZnGA中;该催化剂对于CO2与PO共聚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并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碳酸亚丙酯(PPC);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2 h时,催化效率大于550 g聚合物/g催化剂,PO的转化率达到94%;所得共聚产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6万,碳酸酯链节含量大于68%,CO2固定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2.
以钴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Co-Zn DMC)为催化剂,高催化效率地合成了CO_2/StO二元共聚物,以及CO_2/StO/CHO三元共聚物,并对催化剂和聚合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等进行表征。二元共聚催化效率高达3600 g 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达94.5%,(?)n=13000 g/mol,分子量分布PDI=1.29;三元共聚催化效率为890 g 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为92.6%,(?)_n=16700 g/mol,PDI=1.61。通过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聚合产物的热性能,三元共聚物的T_g较聚碳酸苯亚乙酯提高了10℃左右,其碳酸酯键热分解温度都比相应的二元共聚物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制备对甲苯磺酸(PTSA)改性戊二酸锌催化剂ZnGA150,采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测试(BET)表征催化剂结构.结果表明,ZnGA150具有高的结晶度和大的比表面积.利用ZnGA150催化CO2和环氧丙烷(PO)共聚合反应,研究表明,ZnGA 150具有高的催化活性,所得聚碳酸亚丙酯(PPC)的产率为73.3g PPC/g催化剂.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核磁共振谱(1H-NMR、13 C-NMR)研究表明所得PPC具有完全交替结构.研究聚合反应条件,确定ZnGA150催化CO2和PO共聚合反应最佳条件为40h、60℃和5.0MPa.  相似文献   

4.
高结晶度DMC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钴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Co-Zn DMC)和铁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Fe-Zn DMC),元素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表征结果为高结晶度DMC催化剂。用这两种催化剂分别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均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效率,并对产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进行表征。100℃反应15h,Co-Zn DMC的催化效率达7000g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为45%,-Mn=35900。80℃反应15h,Fe-Zn DMC的催化效率为410g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为71%,M-n=13300。通过DSC分析,共聚物的Tg随碳酸酯键含量的增加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MCM-41型介孔分子筛,采用浸渍法负载磷钨酸于MCM-41介孔分子筛中,煅烧得到新型HPW/MCM-41固载催化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扫描电镜(SEM)对固载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对棉纤维催化降解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新型HPW/MCM-41固载催化剂即持有了磷钨酸的Keggin结构,同时又保持了分子筛的完整介孔结构,具有催化、筛分双重性能。棉纤维催化降解反应数据显示,磷钨酸负载量、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液固比及停留时间均影响HPW/MCM-41降解纤维素的性能。在单因素实验最佳反应条件下,棉纤维素降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较为均匀,降解产物的产率较优。  相似文献   

6.
完全交替的聚碳酸亚环己酯可用作微电子牺牲材料,文中用水杨醛,邻苯二胺和叔丁醇铝制备了SalenAlOC(CH<,3>)<,3>,以N,N-二甲胺基吡啶(DMAP)作为共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和氧化环己烯共聚,用核磁共振(<'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催化效率最高可达494g Polym/g Cat...  相似文献   

7.
文中利用双金属催化剂(DMC)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共聚,催化效率最高达到1139g/g催化剂,远远高于以前报道,其中碳酸酯键含量最高可达50%。实验发现,催化剂浓度是影响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而温度的高低基本决定了碳酸酯键含量的多少。文中还研究了聚碳酸亚乙酯的体外降解性能,在降解液中经历大约70 d后,共聚物几乎全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低分子量聚乙二醇。  相似文献   

8.
付新  王冬华 《化工新型材料》2011,39(11):90-92,123
在MCM-41上负载修饰剂-聚乙烯亚胺(PEI),采用氮吸附、红外光谱和热重(TG)等手段表征材料的结构,利用静态吸附的手段测定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EI改性后的MCM-41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能有了明显改善.MCM-41分子筛吸附量由改性前的8.8 mg/g增加到了改性后的90.2 mg/g.此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介孔分子筛MCM-41为载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通过沉淀聚合,成功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二氧化硅介孔复合材料(MCM-41-gPHEMA)。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对所制复合物形貌与产率的影响。对所合成的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比表面积、小角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分析等表征。研究了复合物的溶胀性及在不同pH下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水溶液的吸附性能与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MCM-41-g-PHEMA的孔径约为6.3nm,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复合物对BSA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速率方程,最大吸附量为35mg/g。  相似文献   

10.
以聚醚多元醇、二缩三乙二醇或季戊四醇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用Zn-Co双金属氰化物(DMC)高效催化CO2和环氧丙烷(PO)调节共聚合成了数均分子量为3000~8000的多官能度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共聚物的分子量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几种分子量调节剂均能成功合成两官能度或四官能度的共聚产物,产物中碳酸酯键含量最高可达60%,催化效率最高达663 g/g催化剂,副产物最低可控制到4%。文中还考察了温度、压力、调节剂及催化剂用量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发现60℃的低温更有利于CO2和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而且要获得碳酸酯键含量较高的产物,需控制调节剂和催化剂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SalenCrⅢCl催化二氧化碳(CO2)与环氧丙烷(PO)共聚反应,合成出新型脂肪族聚碳酸丙烯酯,利用红外光谱仪(IR)、氢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该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40℃,CO2的压力1.5MPa,SalenCrⅢCl与DMAP的物质的量比为1∶2,反应20 h可获得完全交替的聚碳酸丙烯酯,分子量高达63 kg/mol。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戊二酸锌(ZnGA)催化制备二氧化碳(CO_2)、环氧丙烷(PO)和降冰片烯二酸酐(EA)三元共聚物,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脂肪族聚碳酸酯(PPCEA),产物产率高。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戊二酸锌能够有效催化CO_2、PO和EA三元共聚合反应,所得三元共聚物PPCEA相比于聚碳酸亚丙酯(PPC)具有高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负载戊二酸锌(s-ZnGA)催化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和邻苯二甲酸酐(PA)三元共聚反应,得到一种新型的三元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苯酐(PPCPA)。用核磁共振谱(1H-NMR和13C-NMR)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研究了PPCPA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的引入可以提高聚碳酸亚丙酯(PPC)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随着PA含量的增加,PPCPA的热分解温度显著升高,其玻璃化温度(Tg)和拉伸强度先增高后降低,主要是由于聚合物中聚醚含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负载双金属PBM型为催化剂,通过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与马来酸酐(MA)的三元开环共聚反应,得到一种三元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酐(PPCMA)。用FT-IR1、H-NMR1、3C-NMR、DSC、WAXD对PPC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地引入了马来酸酐单元,且共聚过程中不发生双键交联和构型转化。有效地提高了聚合物的特性粘数[η],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降解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降解,提出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室温会发生解拉链降解和无规断链降解。解拉链降解主要在残余聚合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光和热对该反应具有明显催化作用。无规断链降解放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具有端烯基组分的化合物。根据实验提出了抑制降解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16.
A simple and green method of depositing monometallic (Ru, Rh, Pd) and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Ru-Rh, Ru-Pd and Rh-Pd) on an ordered mesoporous silica support (MCM-41)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CO2) is described. Metal acetylacetonates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as CO2-soluble metal precursors. Suitabl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for synthesizing each kind of nanoparticles were applied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se nanocomposites were perform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 The nanoparticles had average sizes varying from 2 nm to 8 nm. The Ru nanoparticles were clearly shown to be inside the mesopores of MCM-41 from the TEM image. These nanocomposites used as catalysts for hydrogenation was demonstrat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scCO2 prepared Ru/MCM-41 catalyst was nearly 8 times than that of a Ru/MCM-41 catalyst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impregn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7.
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和SEM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研究表明有机改性的凹凸棒在聚碳酸亚丙酯中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70nm。利用TG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发现纳米尺寸凹凸棒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的热稳定性,其中凹凸棒含量为0.5%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最好,其5%、50%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73℃、291℃和289℃,相比PPC分别提高了63℃、53℃和52℃。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液插层法制备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有机蒙脱土(PPC/O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失重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仪(DMA)等对PPC/OMMT的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和TEM测试表明,OMMT均匀分散于PPC基体中并形成了插层型的纳米复合结构;DMA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  相似文献   

19.
蒋果  陈寿  王文广 《塑料包装》2013,23(2):16-19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是一种采用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合成的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较差的特点使之较难应用在包装软管上。本研究采用聚烯烃塑性体对PPC进行改性,作为中间层,通过多层共挤工艺,制备五层包装软管。研究不同聚烯烃塑性体的添加对软管挤出流动行为、厚度分布和阻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初步实现了PPC改性材料在包装软管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硝基苯法合成RT培司(4-氨基二苯胺)的废水色度高、组分复杂、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OH)难以分离回收。提出采用磁性MCM-41对RT培司废水中有机副产物进行选择性吸附分离。制备的磁性MCM-41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和振动样品磁场计(VSM) 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磁性MCM-41颗粒的粒径范围为200~300 nm, BET比表面积约为655.2 m2/g, 孔径分布为0.5~4 nm, 内核铁酸镍的存在使磁性MCM-41具有超顺磁性。吸附研究表明磁性MCM-41对RT培司废水中吩嗪、偶氮苯和苯胺等有机物具有良好吸附作用, 经5次吸附磁分离后, RT培司废水中四甲基氢氧化铵能够达到回用要求, 吸附后的磁性MCM-41在外加磁场下极易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