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怡  杨振  黄方千  景亚平  王翠  范晓东 《功能材料》2007,38(5):778-781,786
通过单6-对甲基苯磺酰β-环糊精酯(β-CD-6-OTs)与乙二胺反应引入活泼的氨基后,进一步与丙烯酸作用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单乙烯基修饰β-环糊精(β-CD-6-EA),并以此为单体在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存在下,分别与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共聚,合成两类分子中含悬挂式β-环糊精结构的水凝胶(CEA和CED).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水凝胶的结构,溶胀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较好的pH,温度及离子强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β-环糊精(β-CD)对水热法制备氧化锌(ZnO)及其光催化性能影响,采用XRD、SEM、FTIR和UV-Vis对制备的ZnO样品进行表征,并用罗丹明B(RB)模拟印染废水,考察ZnO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水热环境下β-CD既可抑制ZnO晶体沿[0001]方向的生长,又可抑制ZnO晶体的团聚,ZnO晶粒逐渐变小;当β-CD浓度达到18g·L-1时,可以得到纳米刺球状ZnO,对光生电子的捕获能力较强,光催化活性比普通水热合成的ZnO提高近20%。β-CD可以作为水热法制备特殊形貌ZnO的形貌控制剂,刺球状ZnO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糊精(CD)聚合物不仅保持了CD分子的包络、缓释及催化性能,还具有聚合物高分子分子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可望推出系列综合性能优良的功能新材料。本文综述了CD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工业、环保、分离分析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弱酸性的条件下将6位β-环糊精单醛通过氨化还原反应接枝到壳聚糖纤维上,用FT-IR表征了结构,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合成了包合环丙沙星的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药物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该功能纤维对环丙沙星包合与释放性能及其包合稳定性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在起主导作用;包合物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低于25℃比较稳定,35℃释放达到平衡;在同一温度下,释放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大。  相似文献   

5.
联苯-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E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固相包合法合成了联苯-β-环糊精包合物。使用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现代手段,证明了联苯-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基于茶多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吸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茶多酚和β-环糊精为原料,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得茶多酚-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对包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热稳定性能与吸氧性能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茶多酚已进入β-环糊精的疏水空腔中,成功形成了包合物。与单独的茶多酚相比,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大幅增强,吸氧性能有所下降,但其最大吸氧量可达62.8 m L/g,仍是一种高效吸氧剂。结论文中研究制备的茶多酚-β-环糊精包合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吸氧性能,而且热稳定性能较佳,可用于制备单层/多层吸氧薄膜。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β-环糊精(pCD)微球,再用顺丁烯二酸酐(MAH)改性制得丁烯二酸单酯化β-CD微球,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改性β-CD微球粒径、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的温度和200r/min~300r/min的电动搅拌,环氧氯丙烷(EPI)和β-CD的质量比为15∶1,复合乳化剂司盘-80和吐温-20...  相似文献   

8.
以β-环糊精(β-CD)和2-溴异丁酰溴进行酰化反应合成得到Br-β-CD。然后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Br-β-CD为引发剂,CuBr为催化剂和2,2′-联吡啶(bpy)为配位剂,合成了阳离子星形聚合物。利用FT-IR、1H-NMR对所制备的引发剂和阳离子星形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阳离子星形聚合物对阴离子的碱性膨润土进行改性,用于吸附溶液中的重金属Cr6+,考察了改性剂用量、吸附时间、改性剂浓度、溶液pH值对复配体系吸附Cr6+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碱性白土经改性阳离子星形聚合物改性后,对Cr6+的吸附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57%。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与聚乳酸的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声波与溶剂协同作用,制备了β-环糊精(β-CD)与聚乳酸(PLA)包合物,探讨了β-CD与PLA的摩尔比例、PLA分子量大小等因素对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并通过采用FTIR、DSC、TG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发现PLA分子量低于100,000时,制备的β-CD/PLA包合物容易分散于水中形成胶体溶液,PLA分子量达到500,000时,形成的包合物在水中成块状析出.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包合物亲水性明显增强.DSC分析表明,随包合物中β-CD含量增加,其Tg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β-环糊精和氯乙酸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混凝土减水剂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讨论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CM-β-CD的取代度及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氯乙酸与β-环糊精物质的量比为6∶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时,所得CM-β-CD的取代度最大为0.68。水泥净浆实验表明净浆流动度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加,减水剂的最佳掺量为0.8%,减水率为23.5%。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检测结果表明β-环糊精和氯乙酸发生了反应。  相似文献   

11.
以β-环糊精(β-CD)和2-溴异丁酰溴进行酰化反应合成得到Br-β-CD。然后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Br-β-CD为引发剂,CuBr为催化剂和2,2′-联吡啶(bpy)为配位剂,合成了阳离子星形聚合物。利用FT-IR、1H-NMR对所制备的引发剂和阳离子星形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阳离子星形聚合物对阴离子的碱性膨润土进行改性,用于吸附溶液中的重金属Cr6+,考察了改性剂用量、吸附时间、改性剂浓度、溶液pH值对复配体系吸附Cr6+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碱性白土经改性阳离子星形聚合物改性后,对Cr6+的吸附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57%。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制备的氨基-β-环糊精-石墨烯-二茂铁(β-CD-NH2/GNs/Fc)复合膜修饰电极,研究了多巴胺(DA)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复合膜修饰电极在pH值=7.0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DA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DA的氧化峰电流在0.1~1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5×10-8mol/L。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通过多次重复麦克尔加成和酯的酰胺化两步反应得到不同代数的树枝状聚酰胺-胺(PA-MAM);对β-环糊精(β-CD)采用磺酰化和氨化两步改性反应得到氨化的β-CD衍生物(β-CD-6-E);利用酯的胺解反应,首次将β-CD-6-E接枝到半代的PAMAM表层,得到环糊精修饰的树枝状聚酰胺-胺(PA-MAM-g-β-CD)。通过FT-IR、NMR、DSC、元素分析、动态激光光散射粒度仪等方法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的结构与设计结构吻合,2.5代PAMAM的粒径约为2.13 nm,外层接β-CD后其粒径增大到4.51 nm。  相似文献   

14.
以经乳化剂修饰过的Fe3O4为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1.28~4.15μm、分散性较好、磁含量(Fe3O4)达68%的磁性交联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合成条件的影响,对所得磁性微球的外观形态、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磁性微球可作为靶向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5.
在反相乳液体系中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然后再用Na3P3O9进行阴离子化得到阴离子β-CDP微球.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分别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阴离子微球对Pb2+、Cu2...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仪研究了酞菁铜(Cupc)、酞菁锰(Mnpc)、酞菁铁(Fepc)与β-环糊精(β-CD)的组装作用。运用摩尔比率法、等摩尔系列法确定了它们的组装比;运用双倒数法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组装稳定常数;采用饱和溶液法和固相法制得了Cupc-β-CD、Mnpc-β-CD、Fepc-β-CD组装体;对组装体进行了UV、SEM分析。结果表明在稀溶液中Cupc、Mnpc、Fepc与β-CD的组装比近似为1∶2;热力学数据分析知该组装过程能自发进行,组装过程的作用力以范德华力和偶极-偶极作用力为主;组装体与金属酞菁单体相比,有序性增加,溶解性提高,光催化能力及生物识别能力有所改善,这些性能的改善有利于合成高效的抗癌光敏剂。  相似文献   

17.
马建国  彭道锋 《功能材料》2007,38(A05):1994-1997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6-氨基-6-脱氧-β-环糊精的聚合物膜(PACD)修饰电极,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抗坏血酸(AA)共存条件下对多巴胺(DA)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其能有效消除抗坏血酸的干扰,将多巴胺和抗坏血酸二者在裸电极上的完全重叠的单氧化峰分开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氧化峰,差分脉冲伏安(DPV)图上峰间距E428mV,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氧化峰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在3.5×10^-6~5.0×10^-4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05,检出限为2.0×10^-7mol/L。可用于在AA的共存下的多巴胺样品的选择性测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β-环糊精(β-CD)独特的分子空腔,以β-CD为主体,二茂铁(FE)为客体制备了包合物。将此包合物作为成炭剂与1,3-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复配应用于环氧树脂(EP)的阻燃。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此复配阻燃剂能够有效提高EP基体达到最大热降解(分解)速率时对应的温度,且呈现出良好的成炭性能。当复配阻燃剂的添加量为20%时,EP的极限氧指数(LOI)提高到35.0%,垂直燃烧测试(UL-94)达到V-0级别;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20%的添加量能使E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29.9%和29.1%,且总生烟量降低11.5%。因此β-CD包合物和RDP复配能够有效提高EP的阻燃和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刘淑娟  马建国 《功能材料》2007,38(A02):635-637
用合成的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与中性红间的超分子作用及与戊二醛的缩聚作用,将介体和酶共同固定在电极上,制成的过氧化氢传感器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充分的电子流动性,在pH6.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100mV/s的扫速条件下,以-0.8~0.4V范围内用循环伏安法对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扫描测定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还原峰电流与过氧化氢浓度在5.8×10^-6~4.5×10^-3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832,检出下限为6-3×10^-7mol/L。用于样品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首先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了α-环糊精(α-CD),并利用α-CD与难溶性药物喜树碱的主客体包合,成功得到了一种新型的金粒子喜树碱增溶制剂(CPT-αCD/AuNPs)。研究表明,CPT-αCD/AuNPs的增溶效果可达29.04μg/m L,优于绝大多数载体;载体本身生物相容性良好。并且,金粒子-药物的多价效应和增溶效应的双重作用使这种新型体系表现出远优于自由喜树碱(CPT)和单纯环糊精包合CPT的癌细胞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