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刘治平 《钢铁研究》1993,(2):63-63,58
据1991,(5)报道,顿聂茨黑色冶金科研所与马基耶夫钢铁公司开发并在500t 平炉上使用了利用加强冷却的斜插氧枪向熔池深吹氧的炼钢工艺。在选择最佳氧枪吹氧参数时,一个主要因素是冷却液体的物理性能、冷却液的流速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介绍了武钢平炉“七五”以来的节能工作进展,同时对平炉炼钢系统的节能方向与途径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孙光辉 《鞍钢技术》1997,(11):16-20
论述了平炉用氧冶炼时,氧在钢水中的化学过程和放热过程,系统地阐述了平炉顶吹氧气冶炼条件,耗氧量、吹氧时间及氧枪结构等特点。作为平炉炼钢最后阶段的记载,为炼钢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平炉炼钢法已有123年的历史。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平炉钢产量曾在世界各种炼钢方法的钢产量中居主导地位。但是,自氧气转炉炼钢法同世18年后(1970年),平炉的主导地位已被氧气转炉所代替,且炼钢生产朝着以氧气转炉为主的方向发展,这是总的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氧气转炉代替平炉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氧气转炉取代平炉的进程也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如日本、西德等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半炉全部取稍了;有的国家如苏联、捷克等,至今钢产量中平炉钢还占50%以上。近20年  相似文献   

9.
平炉燃烧高,炉顶寿命低,但目前还不能完全淘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设计了炉顶氧油枪。实验证明:采用炉顶氧油枪可使火焰在废钢上的铺展面增大到70% ̄80%,提高了废钢的加热质量和速度,综合能耗降低了5 ̄7kg标煤/t钢,炉顶烧损速度降低了0.7 ̄0.9mm/炉。  相似文献   

10.
11.
陈方利 《冶金能源》1989,8(1):58-58,15
1.前言 武钢一炼钢厂是一个平炉炼钢厂,是50年代苏联援建的,1965年开始将煤气平炉改为重油平炉,重油以蒸汽雾化、透平风助燃和增强火焰刚度,后来平炉增加了小管吹氧。5号平炉在1982年改为双枪顶吹氧以来,非顶吹氧期仍采用重油枪燃烧装置,重油仍以蒸汽雾化、透平风助燃和增强火焰刚度。在顶吹氧期同时烧油,火焰温度提不起来(仅下部温度有些提高),平炉升温慢,尤其炼炉后总是如此,油耗高,产量低,炉子坏的快,水冷构件烧坏严重,另外,炉子下部易堵塞。平炉不仅效率低,而且工人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12.
13.
大型顶吹平炉投产以来,由于降碳速度快,因而造渣困难,脱硫能力差,长期不能冶炼硅钢。针对上述问题,对造渣工艺进行改革,获得成功,不仅降低了消耗,提高了质量,缩短了熔炼时间,而且也满足了用户对硅钢的要求,同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16.
А.  СЭ 刘治平 《武钢技术》1990,(8):40-43,61
1988年,苏联整个冶金行业的平炉车间共生产了8110万吨钢,占全国钢产总量的54%,其中平炉钢为6580万吨,双床平炉钢为1530万吨。在苏联冶金行业中,用转炉和电炉取代平炉的进程比拟定的发展计划要慢得多,因此平炉车间的产钢量变化不大。许多平炉车间(看来比全行业发展计划要多)将长期生产下去,原因之一是,认为将资金优先用于建造连铸车间更为合理,特别是在使用铁水炼钢熔池吹氧的大型平炉车间,全行业70%的平炉钢都是由这些车间生产的。对这些大型平炉车间需要给予极大的关  相似文献   

17.
18.
顶吹氧平炉炼钢熔炼过程中造渣是重要的,由于平炉炼钢供氧强度大,一氧化碳反应激烈,钢液降碳快,熔炼时间短等,给造渣带来困难。采用新型熔剂--钛渣作造渣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三年多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数据,结果使用钛渣作造渣剂,可以 降低熔渣熔点,改善熔渣流动性,降低铁料消耗,提高炉底寿命。  相似文献   

19.
苏天森 《炼钢》1990,6(6):57-59
本文论述了平炉炼钢发展连铸生产的迫切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并从经济效益分析也是可行的。同时提出了加快发展平炉连铸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可供冶金工作者和平炉生产厂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德纯  李景林 《炼钢》1993,9(2):18-24
采用含钛渣作为顶吹氧气平炉炼钢的造渣熔剂,能够加速石灰熔解,促进碱性炉渣形成;在TiO_2的参预下,使熔渣形成低熔点共熔相,缩小C_2S固相区,扩大液相区;改善了冶炼过程中熔渣的性能,能够适应顶吹氧平炉炼钢造渣的要求。300t平炉每炉加入0.6~0.8t钛渣,能获得综合效果较好的熔渣,成本较低,是一种新的造渣熔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