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种新型双向软开关DC/DC变换器及其软开关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隔离型双向软开关DC/DC变换器。变换器中的开关元件能够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并且二极管实现零电流关断。上述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开关损耗,电磁应力和电磁干扰。在简要介绍变换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特别是推导出各开关元件实现软开关的条件及其数学表达式,并得到了实现软开关的通用条件。试验结果证明根据该通用条件设计的实验样机能够在大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  相似文献   

2.
罗方林  Rash.  MH 《电源技术应用》2000,3(8):405-410
零电流开关(ZCS)技术可以显地降低开关由导通转向关断时的功率损耗。然而,大多数章中论述到的零电流开关变换器仅是单象限运行。本介绍的四象限DC/DC零电流开关准谐振罗氏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在四个象限内运行、运用软开关技术的零电流开关变换器,能够有效地降低功率损耗,从而极大地提高功率传输效率。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中的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3.
采用软开关技术可以有效克服功率变换器的开关损耗。介绍了软开关脉宽调制DC/DC全桥变换器的实现原理,给出了多种零电压开关(ZVS)和零电压零电流开关(ZVZCS)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分析了它们的性能特点和结构优缺点,指出了零电压零电流开关脉宽调制DC/DC全桥变换器在中、大功率场合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应用全桥移相软开关技术设计了轻轨列车用辅助高频DC/DC隔离变换器,并进行了实验分析验证。变换器实现了软开关,并能提高电能变换效率和变换器功率密度。应用软开关高频隔离方案可减小机柜体积,便于设备安装维护等,这也是轻轨列车辅助变流器设备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软开关三电平DC/DC变换电路的发展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突出优点及其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各发展时期有技术代表性的典型电路拓扑结构及其主要性能特点。针对零电流技术中因引入储能电容而引起的副边高电压应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三电平直流变换电路拓扑:通过耦合电感实现电流回零,通过改变耦合电感的变比来方便地设定原边环流置零时间,降低环流损耗,实现内管的零电流关断。实验样机验证了这种电路的主要性能,电压电流实验波形显示了三电平的低电压应力特点和零电压开通、零电流关断的软开关性能。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一种新型双管正激软开关DC/DC变换电路拓扑.由于它采用了新颖的双管正激软开关技术,在不使用辅助开关管的情况下,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关断,并成功研制出48V/10A的实用小功率DC/DC通信电源模块.该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频率高,效率高,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DC/DC变换器的种类,讨论了软开关的工作原理和零电压开关及零电流开关的实现方式。并对BUCK变换器的零电流准谐振电路和Boost变换器的零电压准谐电流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单开关DC/DC变换器的一种软开关实现策略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Buck、Boost、Buck-boost、Flyback等各种单开关DC/DC拓扑的软开关实现策略,即同步整流加上电感电流反向的策略。根据两个开关管实现软开关的条件不同,提出了强管和弱管的概念,给出了满足软开关条件的设计方法。一个24V输入,40V/2.5A输出,开关频率为200KHz的同步Boost变换器样机,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软开关实现策略的正确性,其满载效率达到了96.9%。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软开关双单元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现有双单元DC/DC 变换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软开关双单元DC/DC 变换器,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给出了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实验结果。该变换器实现了主开关的零电压、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辅助开关的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以及输出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  相似文献   

10.
罗方林  Rash.  MH 《电源技术应用》2000,3(10):526-531
工业应用中通常要求能够满足多象限运行。零电压开关(ZVS)技术能够显地降低开关由关断状态转向导通时的功率损耗。然而,大多数章中论述到的零电压开关变换器仅是单象限运行。本介绍押象限DC/DC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罗氏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在四个象限内运行、动用软开关技术的变换器。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功率损耗,从而提高功率传输效率。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中的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谐振复位软开关双管正激型 DC/DC 变换器。它将谐振复位方式应用到双管正激变换器中,解决了双管正激变换器占空比不能大于0.5的缺点,同时保留了双管正激开关电压应力小的优点。此外,该拓扑利用谐振复位的特点和副边串接饱和电感的方法实现了所有开关的软开关,因此可以应用于高输入电压、宽范围、高效率要求的场合。文中对该拓扑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软开关的实现和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拓扑的上述优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移相全桥零电压PWM软开关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软开关的工作过程,阐述了超前桥臂和滞后桥臂的实现条件,依据能量交换守恒原理对电感和电容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对PWM软开关电路特有的占空比丢失现象进行了分析,仿真验证了适应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机输出特性的移相全桥零电压PWM软开关电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双管正激DC/DC变流器,利用谐振复位使变流器工作在0.5以上的占空比,利用变压器二次侧串联饱和电感的方法使变流器所有开关管实现软开关,适于宽范围输入、高效率要求的应用场合.分析了变流器的工作原理,对变流器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一台250~400V直流输入,54V/5A输出的样机验证了该变流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直流混合开关电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直流开关电器可靠运行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开关过程的无弧通断.采用直流开关电器与电力电子器件相结合方式,设计并实现了能够实现无弧通断的直流混合开关电器.提出的时序配合方法为直流混合开关电器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为大功率直流混合开关电器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由于实现了无弧通断,该开关电器具有高可靠性、长寿命、防爆、绿色环保等特点,适用于国防、电力系统、煤矿、铁路机车电器控制等多种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boost电路升压比不高的缺陷,改进了一种组合式光伏发电直流升压电路,该电路结构前端采用boost电路和半桥电路串联组合成的升压逆变电路,用隔离变压器实现两级升压,副边采用副边移相控制的一种改进的三电平结构。改进后电路的开关管数量增加,电路中的开关管均实现软开关,从而减少开关过程中的损耗,电路的效率提高。该电路的特点:(1)电路结构简单明了;(2)平均电压增益较高,为后端的逆变提供一个较高的电压;(3)所有开关管实现软开关功能,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零电流转换(Zero Current Transition,简称ZCT)全桥DC/DC变流器。它不仅实现了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在整个负载范围内的零电流开关(ZCS),而且实现了输出整流二极管的软换流。本文重点分析了变流器的辅助电路,通过增加一个箝位二极管,改善了电路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理论分析。改进的变流器满载时变换效率可达95%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的高效率Boost PWM变换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奇峰  黄少先 《电气自动化》2006,28(1):30-31,35
传统的Boost ZVT PWM变换器的主开关管实现了软开关,但是辅助开关管是在硬开关下关断。因此,变换器的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oost ZVT PWM变换器,详细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及实现软开关的条件。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Boost变换器的有源开关管和二极管均实现了软开关,并且在满载时效率可达到94%左右。新型的Boost ZVT PWM变换器的思想也可以扩展到其它的基本变换器拓扑中得到新型零电压转换PWM变换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Boost ZVT PWM变换器的主开关管实现了软开关,但是辅助开关管是在硬开关下关断。因此,变换器的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oost ZVT PWM变换器,详细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及实现软开关的条件。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Boost变换器的有源开关管和二极管均实现了软开关,并且在满载时效率可达到94%左右。新型的Boost ZVT PWM变换器的思想也可以扩展到其它的基本变换器拓扑中得到新型零电压转换PWM变换器。  相似文献   

19.
传统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逆变器一般工作在硬开关状态下,导致产生了较大的开关损耗,降低了电机的整体效率。介绍了一种用于大功率大电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软开关逆变器方案,通过PSpice仿真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给出了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实现软开关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