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添加防冻液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及流动阻力的影响,采用实验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在不同埋管进水温度下的换热及阻力特性,给出了管道添加防冻液的流量和阻力修正系数,进而对地埋管低温工况下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污水换热器大多为卧式壳管式换热器,本研究考虑到污水换热器中污垢在管壁的沉积问题,设计了立式满液式蒸发器,搭建了立式满液式蒸发器型热泵机组,污水可以直接进入机组。本试验研究了在过渡流条件下,以R22为循环工质,在不同蒸发温度和管内流体雷诺数条件下,立式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入口水温对蒸发器传热系数影响不大。冷凝温度一定条件下,蒸发温度越高,蒸发器传热系数越大,换热效果越好。提高管内流体雷诺数是提升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判断系统运行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表水源热泵的前端换热器,毛细管换热器具有优良的性能,对毛细管的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对地表水源热泵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不同管间距下的毛细管换热器三维模型,搭建试验台进行换热实验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利用Fluent对毛细管换热器进行放热工况下的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在不同地表水流速下的各个模型的进出口温差、单位席面积换热量、单位体积换热量、传热系数,来确定最佳管间距.并分析毛细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指标随地表水流速的变化,研究它对毛细管换热器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现有地表水源热泵换热器设计资料粗糙且不完全符合我国地表水的特点,应用误差较大.本文通过塑料螺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简化数学模型的大量数值计算,可知在工程设计值范围内,影响其换热能力的显著因素是换热器进出口温差和地表水体流速,而换热介质种类、换热介质流速和地表水体温度等因素对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供热、供冷工况的基本线算图和换热器进出口温差的修正系数公式、地表水体流速修正系数表.在保持基本线算图简便特性的同时,大大扩展了线算图的使用范围.本文结论可为我国地表水源热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吉礼  赵天怡  李忠建  陆亚俊 《暖通空调》2007,37(11):67-71,140
以COP为优化目标,以制热量、冷凝器和蒸发器(简称两器)水侧流速和压降、压缩机排气温度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双级循环离心压缩高温热泵系统换热器换热面积仿真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两器总换热面积优化、两器面积比优化、回热器与两器面积配比优化3个过程。建立了双级循环高温热泵数值仿真设计系统,并进行了换热器换热面积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换热器换热面积优化设计是解决热泵系统单一部件结构参数不匹配的有效途径;优化设计后,在保证热泵制热性能不变的前提下,两器总面积约降低了8.6%,蒸发换热管总管数减少了35.5%,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成岭  郭炳庆  李克成 《建筑科学》2021,37(10):42-48
随着社会对于建筑节能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以及低碳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热泵系统作为1种清洁供暖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沿海地区而言,海水源热泵系统在建筑供暖方面优势巨大.海水换热器是闭式海水源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表现直接影响到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双螺旋管式和叉排管束式海水换热器在冬季工况的运行性能,重点分析了结冰工况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换热面积下,叉排管束式换热器比双螺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低10%~20%,管外冰层厚度主要受到换热流体和海水之间温差的影响,且当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双螺旋管换热器比叉排管束式换热器的结冰厚度更大.通过热阻分析得知,管壁结冰会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有很大影响,冰层热阻最大可占到总传热热阻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7.
双级耦合热泵供暖系统换热面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马最良  朱岳梅 《暖通空调》2005,35(10):71-75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对双级耦合热泵供暖系统换热器面积进行优化,得到了系统供热系数最优时的最佳传热面积分配,最佳工质工作温度、最小总传热面积以及最小输入功率的解析式.结合实际算例,分析了换热器总传热面积对系统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设计工况下的优化结果,同时讨论了换热器种类对最小总传热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别在有渗漏、无渗漏和浸管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水渗漏利于土壤温度场的平衡,更有助于热泵系统的换热,同时对原景观水体温度的影响较小;当浸管单管间距为40 cm左右时,各温度场间的相互影响较小;相同条件下,渗漏工况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比无渗漏工况下大22.6%,各环路换热量增加的平均值都在10%以上;3种方式中浸管式热泵系统的换热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CSD物性方程建立工质R22蒸气压缩热泵循环模型,模型考虑实际循环中过冷、吸气过热及压缩过程的不可逆熵增,导出多联式热泵系统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值与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面积比、冷热源温度及热泵负荷的关系式,并建立系统IPLV值与换热面积比之间的优化模型。通过数值分析研究在不同换热面积比下冬夏季及全年IPLV值变化,分析其影响规律,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和研究空气-空气热泵蒸发器结霜的影响因素,本文综合考虑了干,湿及结霜工况下热质传递的差民和管内制冷剂温度变化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闰个反映蒸发器局部特性的直接蒸发式肋片管换热器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王松松  刘光远  杨卫波 《山西建筑》2011,37(24):112-113
通过搭建模型试验台对地下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回填材料导热系数、热泵系统不同运行模式以及不同进口温度对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对工程实践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主研发的浅层地下岩土热物性测试平台,通过模拟冬夏季取放热实际运行工况,对不同工况下地源热泵地埋管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进行了实际测试,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与周围地下岩土之间的换热状况,确定了该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冬夏季工况下的实际单位延米换热量。同时,根据测试数据推算出了该地区地下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体积热容等热物性参数,为该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的模拟分析以及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源热泵地下垂直埋管换热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发展意义及前景, 参照国外地下埋管换热器岩土温度场的求解方法,采用线源理论及热阻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传热模型,提出了采用计算法确定大地初始温度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在建设的垂直埋管换热器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单管、三管串联运行试验,为开发地源热泵技术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原理,提出在中国南方地区使用地源熟泵系统,由于未考虑到热平衡效应,而带来的热堆积现象(热屏障现象)。同时,根据实际工程经验,提出缓解热屏障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作者旨在通过介绍印染企业用水、排水及热流失现状的调查结果,提出应对流失的热进行回收利用。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调查,详细分析了热泵技术用于印染废水热回收的可行性,提供了三种利用热泵技术进行热回收的可行性方案,并对这三种方案作了详细介绍,同时指出各自的技术优点和难点,并以第一种方案为例作了经济效益分析。最后分析了推广使用热泵技术对印染废水热回收对节能环保和企业节省生产费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者旨在通过介绍印染企业用水、排水及热流失现状的调查结果,提出应对流失的热进行回收利用。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调查,详细分析了热泵技术用于印染废水热回收的可行性,提供了三种利用热泵技术进行热回收的可行性方案,并对这三种方案作了详细介绍,同时指出各自的技术优点和难点,并以第一种方案为例作了经济效益分析。最后分析了推广使用热泵技术对印染废水热回收对节能环保和企业节省生产费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福州的气候、水文条件为基础,根据不同类型地表水的特性和水温水质情况,结合地表水利用的节能条件,分析在福州采用地表水源热泵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1)闽江周边的用户适合采用水源热泵;(2)不宜采用西湖水作为水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3)可直接利用八一水库和登云水库的水源作为冷冻水或冷却水;(4)海水适合作为热泵热源和热汇。  相似文献   

18.
对成都市某商业建筑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进行动态模拟,解决地下冷热不平衡的问题。采用Design Builder(DB)软件对建筑冷、热逐时负荷进行计算。设计提出两种冷热源方案:空调热泵+热水锅炉、空调热泵+热回收热水机。采用动态数值模拟方法对U形地埋管换热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方案一地下换热器的累积吸放热量严重不平衡,方案二基本平衡。在冷热源方案二中,对750孔的地下换热器进行连续30年的动态模拟分析,地下温度可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地源热泵竖直U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地分析地热换热器中的传热过程是保证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经济可靠地运行和降低其初投资的要求,而传热模型又是传热过程的关键所在,因而确定钻孔内传热模型对于设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地热换热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3种传热模型,导出了其解析式,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为地下换热器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更精确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源热泵间歇运行对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二维非稳态导热模型对地源热泵夏季间歇运行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间歇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热泵停机后各处平均温度及平均线热流密度在穿透时间内将延续换热器正常运行时的变化规律;在总运行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开停机次数适当增加,可以有效改善地埋管换热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