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黄土高原地区解决干旱缺水、促进雨水资源化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黄土高原地区先进、高效、适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林木的固沟减蚀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倬 《泥沙研究》1993,(1):14-21
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其沟谷部位陡峭、破碎,水土流失严重,虽不利于农业生产,但具有林草发展优势。林木生长快,其生长量比相对干旱的梁、峁和坡面快很多,因而发展林木,郁闭快,经济、生产效益好。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今后需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大规模淤地坝建设,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淤地坝建设规模可行性分析,实施内蒙古黄土高原区域淤地坝坝系建设能有效地改善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所以,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建设规模是合理的、可行的、迫切的。  相似文献   

5.
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在拦截泥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新安县地处黄河上中游,属黄土高原地区,又是农业大县,大力发展淤地坝建设,增加基本农田面积、农业增产增收、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新安县的淤地坝发展思路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6.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农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穷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水土流失原因及其灾害,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止措施——农业耕作措施,梯田和林、草整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地方的降雨量为250~600 mm,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136.91亿m~3,人均484.58m~3,仅为全国人均的1/3。自然降水年际变率大,季节分布不匀,干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因子,同时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土地贫瘠,风蚀、水蚀和沙化严重,农业生产不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使水资源问题突出。根据上述情况,文章重点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几种调水方式和增产途径,可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地理位置以及降水量、径流量初步分析探讨,得出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却又降水集中和不合理的耕垦,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水资源更为紧缺。因此,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特征及分布规律,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水利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曹全意 《人民黄河》1999,21(10):17-18,28
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分布广泛,其生态农业的建设实质上是解决干亓和水充失之间的矛盾,发展集水农业,针对目前集水农业的各种措施,经过地比分析,优化出了5种投入少、效果好,、简单易行的技术途径,其综合运用对于加快该区生态农业建设步伐个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地区节水灌溉增产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紧张,地表水平均年径流量仅为62.21亿m3,地下水为68.70亿m3,人均484-58m3,仅为全国人均2317.79m3的1/3。现有灌溉农田占耕地面积13-20%,而粮食产量却占黄土高原地区的1/3以上,使得发展节水灌溉成为黄土高原农业的总趋势。本文分析了节水灌溉和作物产量的关系,多角度探讨了地面节水灌溉、地上节水灌溉、地下节水灌溉三种不同形式,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旱作农业补充灌溉进行了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可知节水灌溉成为“两高一优”农业的有效途径和粮食再上新台阶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鄂竟平 《中国水利》2003,(23):15-18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做好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2003年,水利部党组把淤地坝建设列为水利建设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启动实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这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件大事,必将对黄土高原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充分认识加快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重大意义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治…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和黄河主要产沙区,几十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在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面临新的需求。为了给未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近70 a来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研究表明: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暴雨集中及植被缺乏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尤其是水力侵蚀,在危害当地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的同时,导致大量泥沙下泄影响黄河防洪安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治理理念尚需更新、水土流失治理科技水平亟待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投入机制尚需改进、水土流失治理监管体系尚需完善;新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是,坚持“防治结合+工程治理”方略,重视植被恢复,加强封禁管护与禁牧休牧,创新机制、调动广大农牧民积极性,坚持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提高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地位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证明,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今后需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大规模淤地坝建设,为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沟骨干工程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1986年开始专项建设,经过试点、示范和规模发展,为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开发利用水沙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17年的是设实或,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为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集雨工程是解决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法稳 《中国水利》2004,(21):33-36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贫困地区之一,导致这一地区贫困的主原因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当地政府为解决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尤其是为解决农村生活用水问题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发展微型水利工程收集雨水,就是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并为老百姓广泛接受的办法.前不久,本刊记者就采访了黄土高原地区集雨工程做过专门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法稳.  相似文献   

16.
王福林 《人民黄河》2000,22(1):33-35
山坡地是黄土高原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农、林、牧业生产基地,同时又是地表径流产生,汇集以及各种类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主要区域,在研究山坡地水土流失特性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并提出推广集雨,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目标产量施肥技术,农业丰产栽培技术,农业丰产栽培技术,径流林业技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措施来提高山坡地经济效益,使面积广大的山坡地真正达以生态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现象极其普遍且十分严重,本文试图从坡地特性、河流作用等方面分析土壤侵蚀的基本特性,并针对我国的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循环利用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维勤 《中国水利》2011,(16):51-53
黄土高原地区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治理好坡耕地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通过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综合治理主要措施的分析,探讨了黄土高原坡耕地的径流泥沙、坡面水资源以及农业化肥的循环利用.提出了以整治梯田工程、营造经济林、建设集水补水性耕地、实施封禁治理等多种坡耕地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区美国植物引种试验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黄土高原地区引种试验美国植物资源现状的同时,分析了不同植物在黄土高原地区各引种区的生长和适应性,根据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和美国北部,中西部现代模型区系成分的相关联系及其地理分布和不同生态条件的分析,探讨美国植物资源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引种试验及前景。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区引种美国植物不仅潜力巨大,而且许多优良植物在该区农牧业生产,水土保持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王晓平 《中国水利》2007,(24):I0046-I0049
黄土高原的地貌环境在世界上独具特色,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和环境问题更为世人所关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这里生态恶化,人民生活贫困:吃水难、行路难、种田难、发展难。为改善这里的生态与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了一系列以改善生态与环境、减少入黄河泥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