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末清初太仓乐郊园示意平面复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凯 《风景园林》2017,24(2):25-33
明末清初太仓的乐郊园为当时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但对此园的研究尚不深入,与此园的历史地位并不匹配,这主要是由于历史材料的局限,也与研究方法有关。本文通过几种材料的综合比对判断,在获得历史材料间的关系认识基础上,针对两篇园记分别作出示意平面复原、并综合3种材料绘制总体示意平面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乐郊园的布局构成、景物配置、营造过程等基本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园林作出认识上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怎样维修旧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梁园是清代佛山梁氏家族的私家园林,位于佛山城Z区松风路和先锋古道一带,于道光年(796~1850)间建造,占地二百余亩,主要由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和汾江草庐四组建筑组成,与顺德清晖园、东范可园,番禹余荫山房被誉为广东四大名9园,而梁园的规模之大居首。梁园建筑群体组合顺畅、园林景致秀丽,石景挺拔、自然,加以地方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园景增添了浓厚的地方情调。可惜的是随着岁月流逝、历劫沧桑、疏于管理,使园林建筑受毁。1992~1996年分期复建。修复梁园的宗旨卫、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旧貌,明确绝对保护界线,寻找原地…  相似文献   

4.
北京的“半亩园”是清代著名园林建筑师李渔(笠翁)设计的宅园。自乾(隆)嘉(庆)以来,不少笔记、杂著都提及此名园。此园在八十年代毁去。毁前北京林学院汪菊渊等作过调查,但未作复原考证、详细讨论。本文根据清·麟庆著的《鸿雪因缘图记》及清人多种笔记,考证半亩园的原貌,绘出清·道光年半亩园的平面图,并对园中的建筑外型、室内外装修、室内陈设、植物配置、叠石理水等加以分析研究。半亩园的湖石、片石、石筍、块石构成溪、山、池、墙,不作杂凑之局;及而各呈其妙,故三百年来园以石名。园既有富丽堂皇的厅堂廊轩,又有山林野趣的溪流石矶,更有幽深别致的谷涧小庭和奥如旷如的假山水沼、平台曲室。故虽居京师尘嚣中,确可得咫尺山林之景。半亩园曾是李渔的力作,查李渔所著《闲情偶记》中所论及的造园意匠可在此园中找到不少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贾捃 《华中建筑》2008,26(4):186-191
历代北京私家园林是重要的生活场所,其主人和其他游客在此举行的游观、宴乐、赋诗以及日常居住等各种活动体现了园林的复杂功能,并对园林景观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该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考证,对历史上北京私家园林中的人的活动形态进行研究,分析园居生活与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其地域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1)
明末清初,国画山水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期。在国画山水的影响下,陶瓷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青花装饰,在技术、色彩、构图等多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绘画和陶瓷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两者在表现形式、基本构图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国画的发展是陶瓷发展的基础,而陶瓷的发展是国画的升华。文章对明末清初国画山水对陶瓷青花装饰的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38-42
作为继古心、寂光二位律师之后的集大成者,读体见月律师整理律典,恢复律制,制定清规,整饬纲纪,结交名流,扩建道场,最终将整个明末清初的律宗中兴运动推至顶峰,从而成为明清律宗中兴的真正实现者。  相似文献   

8.
邵星宇 《建筑学报》2023,(9):102-108
基于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园林实例的复原研究,探析了明末清初江南园林中普遍存在的以“画意”效果为导向、关注视觉形式的一类营造手法,将其归纳总结为“画意”布景手法,并指出了其所关涉的实施要素和限制条件。同时通过对明末清初“画意”园林中的“厅堂”视点展开“画意”布景分析,揭示了“隔池观山”和“山踞池畔”两种最为主要的空间布局和构图策略,并讨论了其与同时期文人画论间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0)
文章以明清时期的民窑青花瓷笔筒的装饰特征为主要内容,通过归纳和整理明清民窑瓷器笔筒的作品,注重探索明清民窑笔筒青花瓷绘的装饰特征,从民窑瓷器的构图元素和青花装饰元素产生的原因、绘画性艺术特征以及所产生的意境入手,结合点、线、面元素分析其绘画艺术性,并研究这个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3)
该文作者通过逐层地分析高居翰编写的《气势撼人》一书,认为高居翰作为海外研究中国艺术史的知名学者,其研究有独到之处。同时,从某些角度看,他对于中国古代绘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高居翰的一些观点,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不可全盘接受。  相似文献   

11.
言华 《园林》2021,(3):38-46
采用文献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明清时期古徐州之地的徐派园林。结果表明:文献记录这一时期园林共115处,其中,皇家园林14处,私家园林73处,官署园林2处,寺观园林6处,书院园林8处,公共园林12处。由于漕运的发达,带动古徐州地区的经济繁荣,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区域园林进一步发展繁荣,徐派园林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外檐装修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栏杆,除了维护功能外还有极好的装饰功能,对建筑气势的营造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明清时期的扬州第宅建筑记录着中西文化的融汇与建筑技艺的发展。对其栏杆的形式与材料进行梳理,分析建筑功用和美学意境,可以从一个侧面补充我国建筑及其装修的地域性文化研究体系,并希望能对现代的建筑设计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早期会馆主要指最先在北京出现的士绅会馆。明清早期会馆功能渊源于儒家祠堂、讲会书院、官房馆驿三大建筑类型,分别继承了其祭祀、教育和馆宿的三大建筑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殡葬和经济功能一起整合进来,形成具备集会(祭祀、教育、娱乐)和馆宿两大建筑功能的新的建筑类型。从建筑功能到建筑布局,明清早期会馆的布局来源主要有改扩建和新建两大类。改扩建的会馆其原有建筑来源有二,一为拓祠为馆,二为舍宅为馆。明清早期新建会馆为主要为单列式小型会馆。  相似文献   

14.
元明时期的北京私家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珺 《华中建筑》2007,25(4):102-104
该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北京造园史上的重要时期元代和明代北京私家园林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列举其中的名园实例,并对这两个时期的造园手法、风格特征以及文化内涵作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少锐  韩怡 《重庆建筑》2005,(10):18-20
中国历代的造园师们在师法自然的观念指导下,以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为源泉,创造了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造园风格。明清私家园林小巧精致,为了在一个有限的人工环境里展现无限的大自然,造园家们合理组织,使其空间层次极富变化,空间序列曲折多变,园林内向而又开放,富有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6.
周向频  陈路平  王庆 《风景园林》2021,28(1):112-117
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不同家族各具特色的营园实践思想和家族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形成园林地域特色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人家...  相似文献   

17.
苏州明清园林中的歇山顶亭具有典雅、精细、秀美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气质,以及灵活、多样、与环境巧妙结合的特性,独具一格,很值得研究。文章从吴文化与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手,对苏州明清园林中歇山顶亭的平面形状、构架体系及构件细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歇山顶亭大木构架特点。本研究的开展有助于对苏州明清园林中歇山顶亭的分类与特征进行补充,并为进一步挖掘香山帮木作营造技术的渊源与变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由于受到西方经典建筑风格影响,徽派建筑打上洋风烙印。本文根据典型案例,结合相关文献和图片,从建筑立面效果、装饰元素及装饰材料等方面新旧嬗变,初步探讨了地域建筑文化传承与变迁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9.
贾星星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21,37(4):133-138
"花屏"是明清园林中一项独特的造景细节,也是明清园林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大量明清园林的园记、园图等史料的考察,梳理了"花屏"的多样形式、功能和造景手法,并探析了这一造景形式的历史演变、审美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了"花屏"经过从对西晋石崇"锦步障"和南宋"飞英会"的继承和延续,到明代"花屏"的兴起与流行,再到晚明文人对其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清代"花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历史演变,并阐述其对日韩园林造景的影响。通过该研究,可更加细致地认识明清园林发展中的特点和转变,也对古园复原研究、当代植物造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