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德国埃姆歇地区是鲁尔区的重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其空间、生态和经济的更新持续了几十年,现在仍在继续。本文介绍了埃姆歇地区的概况、历史发展和转型战略,重点描述从埃姆歇园国家建筑展到2010年埃姆歇景观公园规划的发展过程和更新内容,对其他老工业地区的空间、生态和经济更新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李炎  梁晨 《华中建筑》2014,(4):142-147
南阳古城在其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汉代宛城、唐宋小城、明代唐王府城和清末"梅花城"的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它们勾勒出了古城历史发展的前后传承脉络。其中,城市水系作为一个重要的自然要素,在古城的选址、城市对外交通、城池的军事防御体系、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防洪涝减灾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反映出水系与城市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成为深入探研和把握古城历史发展规律与特色内涵的不可或缺的线索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服务功能评价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城市规划》2015,(8):63-69
以城市公园和绿地为主的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作为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其空间的格局与功能的水平是体现城市宜居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上海为对象,在综合城市总体数量特征指标的同时,将考虑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空间的游憩需求和空间格局的特征,以体现可达性、人均占有量、功能完整性、城市空间和游憩满意度等为目标,选择更能反映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服务功能水平的综合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目前上海综合评分处于较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不是其绝对的空间数量值低,而是空间格局不合理而造成的功能受损。据此,从定位、目标的角度提出优化服务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在历史上对水系的利用和改造反映了中国传统营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智慧。其依靠自然不断利用、拓展、发掘新水源,依靠人工持续利用、维护、控制地表水系,注重多功能用水与城市水景融合,尊重历史水系的综合再利用,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实践的结晶。为了合理借鉴、保护和发展这些生态智慧,通过对北京中心地区高分辨率和高清晰遥感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地表水系解译、水系服务廊道空间量化和恢复情景对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恢复玉河正义路段对水系服务廊道提升效率最高;前三门护城河、西护城河、龙须沟和东护城河潜在的水系服务廊道将会为北京中心地区带来较为完整的地表水系服务覆盖系统。传统营城生态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北京历史水系进行保护、恢复、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载体,更可以为城市文脉修复提供水系空间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面临严重洪涝风险和洪涝调节服务供需空间的分离.为识别在满足洪涝调节服务需求方面重要性高的生态空间以纳入保护的优先级,提出了一种在生态空间中绘制洪涝调节服务需求的新技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利用流量、流边界、流方向、分配原则及其修正因子4个多维指标,表征将服务需求从建设空间向生态空间分配与投射过程的...  相似文献   

6.
申佳可  王云才 《中国园林》2021,37(6):99-104
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极为有限,识别具有关键景观生态功能的生态源及其保护优先次序,对提升区域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的耦合模型,评价了生态空间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指数;基于该指数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域的生态空间划分为6个优先级.优先级越高表明它的功能重要性越大,维持或提升服务的难度越小,...  相似文献   

7.
生态空间控制规划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有效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无序增长,对城市发展形成反向约束和引导,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效应.文章试图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类别和界定方法,提出“两线三区”生态空间管制分区,通过“线控”严格保护生态资源,界定城镇增长边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空间管控策略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态之道,城市与人都离不开水。而城市水系规划是处理水危机、保障城市安全、恢复生态平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系统性规划。本文从旅游生态安全格局的视角研究城市水系规划,介绍了水系及其类型,阐述了城市水系规划的原则、目标、内容及方法,并以运河古城台儿庄为例,探讨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水系规划与城市旅游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姚迪  乐志  姚舒然  戴德胜 《规划师》2023,(1):96-103
历史水系空间是传承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深入,历史水系空间管控成为保障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大运河江南运河段的流域特征,以无锡段为例,归纳了江南运河段历史水系空间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基于文化传承、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历史水系空间管控基本思路和技术方法,并明确了管控措施,以期为历史水系空间管控政策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燕为任  刘艳成 《城市建筑》2023,(1):10-13+17
在不同场合中,中国政府多次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对中国土地空间格局中生态空间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秦岭被誉为我国的“中央空调”及“中央水塔”,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支柱力量。本文以碳排放模型为基础,以洋县为例,构建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和可能情景,并依此对我国秦岭地区生态空间的优化、生态空间分区管控进行研究,以方便规划制定者与决策者对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进行识别和分类管理,有效指导、完善生态空间范围划定流程。  相似文献   

11.
水体自净作为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服务之一,并未成为风景园林学科进行滨水空间形态营造的出发点,如何研判场地层面的滨水空间形态是否能有效地提供水体自净更是困难重重。通过构建"水体自净效能评价方法",对水体自净"实际效能"与"设计效能"评估和拟合分析比对,旨在厘清城市公园滨水空间与水体自净生态服务效能之间的关联耦合。选取上海梦清园进行实证研究,阐明二者的响应关系,揭示与水体自净高效能息息相关的滨水空间形态关键性因子,从而为城市公园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后期维护提供参数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流域尺度上的城市扩张会对河岸带生境产生显著的 负面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何种用地模式能更有效地支持河岸带 生物多样性。以汉江小流域武汉段为研究对象,从用地强度、 形态和布局3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用地紧凑度评价指标体系。根 据河岸带生境结构及其联系构建城市河岸带生境质量评价体 系。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探究子流域水平 上的城市用地紧凑变化对河岸带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 地紧凑度提升,河岸带综合生境质量显著降低;开发利用强 度、居住用地占比及土地利用混合度是致使河岸带生境变差的 主导因子;用地形态与布局的紧凑变化对河岸带生境质量的影 响不显著,且分形维度指数与河岸带生境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证明了在同等开发强度下,提升城市用地形态与布局紧凑 度是协同城市化与河岸带生物多样性提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长江上游众多沿江山地城市中,复杂地形与水文过程、物质与结构失稳以及生境退化等复杂环境挑战,导致江岸景观的生态缓冲、生物多样性保育及观赏游憩等重要功能严重衰退.选取长江重庆主城段江岸为研究区域,针对其典型生态特征与环境挑战,提出江岸景观修复设计的3项策略:1)应对多重水位变化的分圈层韧性植物筛选;2)护坡立体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14.
沈静  魏成 《规划师》2009,25(3):65-69
大都市边缘区在由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变的过程中,受到大都市的拉力与自身发展诉求的推力,形成了地方政府(镇政府)、开发商、村委会和村民等多个利益主体,由于各利益主体在空间开发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城市建设无序、高层次公共服务设施缺失及忽略公共空间等问题.随着未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空间演变方式的转变,各利益主体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逐渐演变为由地方政府(市政府)、开发商、市民组成的新多元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详细分析了上海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最新标准及上海杨浦区新江湾城总体规划后,通过对新江湾城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管理的分析,对上海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阶段,流域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 与日俱增,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加剧,厘清及优化流域城市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对于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下游最大支流——青弋江所贯穿的安徽 省泾县为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定量评估方法,测算固碳 释氧、水文调蓄、土壤保持、生境支持、粮食生产、休闲游憩 6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水平;通过四象限法,判定供需 关系并辨明平衡、赤字、盈余3类区域;以供需平衡为目标, 基于“保护平衡区与赤字区,开发盈余区”的策略设定用地情 景,利用CA-Markov模型获取供需约束的生态空间布局。结 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分布以高质量生态要素为基 底,呈南高北低态势,需求分布与人类活动集中区较吻合,在 县域中部和南部突出;2)研究区供需关系整体匹配,平衡区占 比最大,盈余区其次,赤字区最小;3)供需约束情景在非生 态空间向生态空间转入上表现较好,能增加林地、水域、草地 3类重要生态资源的存量,且在形态上可维护大型生态斑块的 完整性并引导城镇空间走向紧凑;4)依据供需关系设定的生态 保护空间与生态保护红线在平衡区较一致,但在盈余区与赤字 区,后者出现“开天窗”式的管控缺口,使青弋江破碎,而前 者未有该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以江南圩田为研究对象,文章阐释在风景园林生态的语境下,以生态系统服务效能为"法",以空间形态为"式",有法有式,有律可循的观点。通过"水—绿—人"三者的关系,进行传统江南圩田原生空间形态的整体解读,剖析其间蕴含的8个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反思当下圩田地区建设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进而探讨传统江南圩田生态智慧对当代圩田地区发展与规划实践给予的启示:"顺水而为"适度改造自然的理念;形成三生融合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以及与水相协调的传统社会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李志刚  杜枫 《规划师》2009,25(4):19-23
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攻坚战再从农村发力,"土地流转"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珠三角土地流转为村庄发展规划新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土地流转新带来的多元复杂的利益格局和空间机制,给珠三角农村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层面带来了利益,也带来了问题.在村庄规划中,应大量借鉴社区规划的诸多经验,从社区角度入手,从微观视角切入,以价值理性为基础,推动一个长时段的规划进程,在复杂的局面下推动空间的渐进优化.  相似文献   

19.
在风景园林学科中,河流沿岸规划设计常较少考虑河道景观长时空维度下的演化过程,而对演化规律的认知能够使设计方案更具科学性。以英国塞文河凯尔苏斯河段流域为例,以综合元胞自动机模型及流体动力学模型的CAESAR-Lisflood平台为依托,进行弯曲型河流河道景观长时空维度上的演化预测、洪泛区洪水多情境变化分析及生态防洪措施治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凯尔苏斯村庄流域汇水量大,河流搬运能力强,河床随时间变化逐步抬高,易发生洪水灾害及河流改道现象,村庄处于高洪水风险中,设置丁坝的防洪综合效益最好。首次将CAESAR-Lisflood模型运用到风景园林学科,对于河道景观演化的模拟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能够使防洪措施更精确可控的设置,为规划方案的设置与比选提供新思路,以此指导河流沿岸绿地空间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20.
张德顺  刘鸣 《中国园林》2020,36(2):106-111
园林树木的服务功能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但是,多年以来,园林树种选择机制和方法却缺少理论支撑,常常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通过上海50种园林树种"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框架的构建和17个性状变量因子分析发现,树种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形态上,树高决定了树木形态和树冠大小,对小气候调节、径流调蓄、空气净化和消声减噪等调节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叶片性状影响固碳释氧,以及养分供给等生态系统过程,并最终反馈在树种种间服务差异上。树种的文化服务直接与人类偏好相关,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做出权衡与取舍。"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框架为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树种规划提供了一种客观理性的方法,便于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相应的树种选择依据,以实现城市绿地综合效益的定量化与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