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核磁共振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溶解实验对已脱乳的丙烯酸酯类抗冲型改性剂(ACR)的组成及微观相态结构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ACR以轻度交联聚丙烯酸丁酯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具有一定的交联及接枝程度,核壳摩尔比为1.0/1.0左右,核层与壳层间存在一个中间相。  相似文献   

2.
《塑料科技》2017,(10):115-119
介绍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ACR)抗冲改性剂的工艺技术以及影响其抗冲改性效果的因素,并分析了ACR抗冲改性剂在聚氯乙烯(PVC)、聚乳酸(PL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PA6)、环氧树脂(EP)等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通过铅笔硬度、十字网格刮擦、色牢度测试,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对聚碳酸酯(PC)/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塑料(ASA)/PMMA合金的耐刮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PC/ASA/PMMA合金的耐刮擦机理。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合金的铅笔硬度和光泽度,但PMMA含量超过10份后,会引起合金的冲击强度降低;PMMA的含量越高,PC/ASA/PMMA合金色牢度的光泽度变化率和摩擦棉布的沾色程度越高,合金的耐磨损性越差。  相似文献   

4.
ACR抗冲改性剂对R—PVC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淑英 《塑料加工》2000,(B06):17-19
本文介绍了ACR抗冲改性剂的制备,通过实验结果,讨论ACR抗冲改性剂对R-PVC冲击性能抗张、抗强度、耐性性、塑料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任淑英 《塑料加工》2006,41(3):36-39
本文介绍了ACR抗冲改性剂的制备,通过实验结果,讨论ACR抗冲改性剂对R—PVC冲击性能抗张、抗强度、耐性性、塑料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体^13C-NMR对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抗冲型改性剂(ACR)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CR中聚丙烯酸丁酯(PBA)核与PMMA壳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形成了中间相,由PMMA旋转坐标系中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得出PMMA中间相占总PMMA的摩尔分数为23%。由自旋-自旋作用时间得出PMMA中间相与非中间相摩尔比为3/7。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ACR(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对硬质聚氯乙烯(RPVC)型材焊接强度的影响,比较了不焊接样片和热处理、焊接后的样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和热重-质谱分析表明,影响PVC型材焊接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焊接过程中ACR改性剂粒子的混合形态与分布。  相似文献   

8.
陈金益 《国外塑料》2005,23(2):42-44
聚合物材料的冲击性能与材料的韧性直接相关,冲击强度也是韧性的一种量度,它是材料在;中击负载下抵抗破裂的能力或在高速应力作用下抗断裂的能力。抗冲改性剂的作用就是提高聚合物材料冲击强度,在聚合材料中添加抗冲改性剂后可以补偿原有材料本身在低温条件、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ACR类抗冲改性剂的合成程序。就ACR抗冲改性剂的物理性能、分子量分布、乳胶粒的形态结构与PVC的相容性进行了叙述。并就其抗冲性及其应用效果与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河北沧州元贞科技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能塑料高抗冲、强增韧改性剂M-57,可成倍提高塑料制品的强度和抗冲性能。  相似文献   

11.
核-壳结构冲击改性剂ACR合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聚氯乙烯》2007,(10):26-2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核-壳结构冲击改性剂ACR,重点考察了ACR胶乳粒径及ACR/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因素,对ACR胶乳粒径及其分布、胶乳粒子形态结构及ACR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相似文献   

12.
ACR类冲击改性剂的加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单介绍了用冲击ACR改性的PVC干混料的流变、挤出和加工热稳定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使用CPE改性的PVC干混料相比,使用冲击ACR改性的PVC干混料具有塑化时间短、塑化扭矩大、塑化温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高辉  周武德 《塑料制造》2009,(11):62-64
采用双螺杆熔融共混工艺路线,通过选用合适牌号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ABS为基本原料,通过控制合适共混工艺条件,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BS塑料合金材料。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悬臂梁冲击实验机等测试手段对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BS合金材料的拉伸强度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断裂伸长率随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缺口冲击强度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白庆华  王金明  张勇 《聚氯乙烯》2011,39(6):23-26,29
通过在ACR聚合过程中加入含氟单体OFMA,从而将氟元素引到ACR聚合物的骨架上,同时用VCM代替部分丙烯酸丁酯(BA),降低了ACR的成本,制备了性能优良的ACR冲击改性剂。最佳试验方案为:种子乳液的合成,m(MMA):m(BA)=70:30的混合物为聚合性单体;核壳聚合时,取m(OFMA):m(MMA):m(VCM)=3:57:40。生产出的ACR样品抗冲增韧性能和加工流动性能最好,用于生产PVC样品,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胶原蛋白和聚乙烯醇共混溶液中,添加不同量改性剂制得纺丝原液,经湿法纺丝得到初生纤维,初生纤维再经过热拉伸、热定型和缩醛化处理得到胶原蛋白复合纤维。由该方法制得的复合纤维中胶原蛋白存留率达到91.6%,结晶度为57.8%。由扫描电镜观察纤维横截面为肾形,纤维内部致密、无相分离。纤维断裂强度为4.1 cN/dtex,初始模量为147.5 cN/dtex,断裂伸长为26.9%,纤维水中软化点为104℃。  相似文献   

16.
储九荣  温序铭  徐传骧 《精细化工》2002,19(6):350-352,355
根据Vrenta Duda自由体积扩散理论的推论 ,说明分子体积对扩散系数有指数性的影响关系 ;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推论 ,得到了分子体积对扩散系数影响的简化模型为lgD2 =ξ2 1lgD1+2 331。这对研究梯度型聚合物光纤折射率梯度形成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Poly(urethane acrylate)/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co-acrylonitrile) core-shell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using two-stag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omposite particle sizes were varied from 48 to 200 nm by introducing polyoxyethylene groups into the urethane acrylate molecules. The morphology of the two-stage composite latex was inferred using surface energy measurements and titration of the emulsion. In the two-stage latex, which was prepared using relatively small core particles (about 40 nm), an inverted core-shell morphology was obtained.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high polarity of the core surface and the low stage ratio of core to shell made the core-shell morphology more unstable thermodynamically. When the core of the two-stage latex was more crosslinked, the morphology was perfectly prevented from inverting because a higher kinetic barrier between the core-shell and inverted core-shell structures was achieved. The impact strength of the modified epoxy resin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composite particle size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shell thickness. In particular, when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composite particle was 50 nm and the stage ratio was 70/30, the impact strength of the modified epoxy resin increased more than 20 times compared to that of pure epoxy resin. © 1997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63: 1589–1600, 1997  相似文献   

18.
对PVC冲击改性剂——MBS、CPE和ACR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抗冲改性机理及对PVC制品低温冲击强度、耐候性、维卡软化点、韧性的影响。从高分子热力学的角度分析了CPE和ACR在PVC中分散所形成的制品结构。指明了传统ACR和CPE在PVC改性中所存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理想冲击改性剂ACR应具有的结构特点,并设计和开发了新型冲击改性剂ACRHL-56和HL-58,通过试验对其性能与传统冲击改性剂ACR和CPE进行了比较,发现其性能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