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井网见水时间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将水平井简化为具有等效井筒半径的直井,考虑了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布井水驱油的非活塞特性,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将渗流区划分为3个阻力区,推导出了5种典型的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井网的油井见水时间计算公式.并研究了水平井长度对不同井网见水时间的影响.引入见水系数对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理论计算值与模拟值基本一致,能够满足油藏工程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该文考虑到水平井与直井联合面积布井水驱油的非活塞性,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将渗流区域分成3个阻力区,推导出了联合井网的产量计算通式及油井见水时间公式,并研究了水平井井长和井距对油井见水时间的影响。通过对安塞油田的应用,将所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进行比较,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最大相差20% 。该文推导的公式比较简单,使用方便,能满足工程计算需要,可用于指导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与垂直井联合井网波及系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五点法、七点法、九点法注水方式不同见水时刻水平井与垂直井联合井网的波及系数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油水流度比、水平井穿透比及水平井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对3种联合井网波及系数的影响较大.在对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得出了各影响因素与波及系数的关系曲线,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回归,得到了联合井网的波及系数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运用保角变换法、镜像反映和势叠加原理等渗流力学理论推导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产能公式,采用电模拟实验手段针对所建立的井网产能公式进行了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产能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相符,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与直井联合面积布井水驱油的渗流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考虑到水平井与直井联合面积布井水驱油的非活塞性,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将渗流区域分成3个阻力区,推导出了联合井网的产量计算通式及油井见水时间公式,并研究了水平井井长和井距对油井井见水是影响。通过对安塞油田应用,将所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进行比较,理论计算值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最大相差20%,该文推导的公式比较简单,使用方便,能满足工程计算简要,可用于指导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五点井网的研究及对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基于拟三维求解思想,本动用保角变换、汇源反映、叠加原理以及等值渗流阻力等渗流理论,对三种五点法水平井面积井网进行了研究。这里分别推得了各井网的产量、流场分布、渗流速度等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影响水平井产能因素。其结果可用于水平井油藏工程问题研究和计算。  相似文献   

7.
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考虑非活塞式水驱油,将鱼骨状分支水平井等价为半径扩大的直井,将渗流区划分为3个阻力区,推导出鱼骨状分支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采面积井网的产能公式、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鱼骨状分支水平井的主井筒长度、分支长度、分支角度、井距等对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见水时间减小,在相同的条件下,随着主井筒长度的增加,见水时间缩短、波及系数减小;随着井距增加,见水时间延长,波及系数增加;分支长度和分支角度对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的影响不大。综合考虑见水时间和波及系数表明,五点法井网最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参考文献(1)研究的基础上,对水平井和直井联合面积布井做进一步研究。主要是应用复位势理论及迭加原理研究典型的另一种开发井网-水平井七点法面积井网,其中包括产量,见水时间,波及系数的计算以及流函数的导出等,在此基础上对水平井和直井的五点法联合面积布井和本文的七点法面积井网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联合井网型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低渗透油藏储量的不断增加和水平井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平井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逐渐向规模化发展,需要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井网型式进行研究.基于低渗透油藏参数,对水平井井网型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纯的水平井井网,由于水平井控制面积大,不宜采用注采比过大或者过小的井网型式,平行交错五点井网较佳;而对于水平井和直井联合井网,不同注采比下井网的最终采收率差别不大,而含水率变化差别比较大,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五点井网型式开发效果较好,同时结合分段压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井网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由于水平井水平段较长,水平井和直井井网布井型式更为灵活,对不同的水平井和直井特殊井网型式通过合理优化井距排距,可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压裂以往只是作为单井增产的一项措施,没有考虑其对注采井网的影响。鉴于此,对水平井注采井网的整体压裂进行了研究。从压裂技术角度考虑,设计了水平井整体压裂矩形联合井网,应用水电相似原理,通过电模拟试验,研究了水平井整体压裂矩形联合井网的渗流场特征和水平井压裂产能,并对裂缝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水平井矩形联合井网注水压力波及范围扩大,产能增加1.5~2.0倍;裂缝数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注水效率,在水平段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每增加1条裂缝,油井就增产0.3~0.5倍;注水水平井的水平段越长,水驱前缘波及范围及水驱控制程度越高。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整体压裂矩形联合井网比普通井网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稠油油藏水平井、垂直井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稠油油藏非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点,研究了水平井,垂直井定常三维渗流,建立了具有启动压力梯度非牛顿流体的水平井,垂直井产能公式,分析了各种流体特征对产能影响,这些公式可较好地用于稠油油藏的开发设计评价中。  相似文献   

12.
水平井的开发理论研究是关系到能否科学,高效地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发油藏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应用复位势理论及迭加原理研究的典型的开发井网-一般的水平井五点法面积井网(水平井任意方向布井),其中包括产量,见水时间,波及系数的计算以及流函数的导出等。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扁七点面积井网理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布井方式在油气田开发中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相应的油藏工程计算方法有必要进行深 入研究.为此,利用复位势理论和叠加原理,研究一种典型的水平井开发井网--扁七点面积井网,包括产能、见水时间、波及系数的计算,流函数的推导以及油层厚度、井网形状、水平井段长的影响规律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对扁七点面积井网与矩形井网水平井产能进行对比分析.水平井产能理论计算与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基本一致,可用于现场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4.
15.
面积注水井网的选择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积注水井网生产井的产出能力与注水井的注入能力之比,对合理注水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随肴产出-注入能力比的增加,应适当增加井网的注采井数比。当产出能力显著低于注入能力时,反九点注水井网是最佳的选择;当产出注入-能力比接近0,25时,应选择四点注水井网;当产出能力接近注入能力,选择五点注水井网,可以得到较高的采油速度。给出了合理注采井数比的简便计算公式。指出,中、低渗透油藏由于流度比都小于1,采用反九点注水井网进行开发是不适宜的,并给出了反九点注水井网的几种主要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求解水平井和直井联合面积布井产量的等值渗流阻力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等值渗流阻力法是经典渗流力学理论中,求解多井布井产量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本文应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得到了水平井和直井各种联合面积布井方式下的产量。通过比较证明,应用本方法得到的产量公式具有很高的精度,可以进行水平井开发的油藏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具有渗透率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等特点,采用常规井网开采最终采收率低且开发效果差,而采用直井水平井联合井网开采该类油藏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对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直井水平井联合井网产能公式的论述较少。首先,根据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确定了水平均质等厚地层中心1口生产井径向渗流时的产能公式;然后,利用等值渗流阻力法,将渗流阻力分成3部分:井网中心水平井在垂直方向上的渗流阻力、从生产坑道到水平井的渗流阻力以及从供给边缘到生产坑道的渗流阻力,推导出常规油藏直井水平井五点法、七点法及九点法联合井网的产能公式;最后,以低渗透直井产能公式和常规油藏联合井网产能公式为基础,将两者结合,得到了低渗透油藏直井水平井五点法、七点法以及九点法联合井网产能公式。矿场实例证实,所建产能公式简单易用、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穿过多条垂直裂缝的水平井渗流问题及压降曲线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李笑萍 《石油学报》1996,17(2):91-97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水平井的产量,往往需要进行水力压裂,压裂后在水平井段产生多条垂直裂缝,对于具有这种多条裂缝的水平井试井分析问题,目前很少有这方面的论述.文中分析了均质油藏中具有多条垂直裂缝的水平井渗流过程,建立了这种水平井渗流问题的数学新模型,利用新的积分变换方法求出了水平井的无量纲井底压力,绘制了井底压降曲线,为试井分析提供了理论图版,并结合实例分析给出了具体解释方法,求出了垂直裂缝的平均半长,裂缝导流能力及地层平均渗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