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共混纺丝法制造可染聚丙烯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很难常压沸染,PET超细纤维常压条件下几乎不能上染。本研究以精对苯二甲酸(PTA)、间苯二甲酸(IPA)、乙二醇(EG)及聚乙二醇(PEG)为基本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常压分散染料可染聚酯(NEDDPET);其中IPA的加入可使改性聚酯的结晶结构得以松散,PEG的适量添加致使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温度有所降低,从而有利于聚酯纤维实现常压沸染和深染,同时确保制品的染色牢度达到较高等级;PEG的添加能改善大分子的流动性能,提高改性聚酯的分子量,增强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以NEDDPET为岛组分、易水解聚酯(EHDPET)为海组分纺制的海岛型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纺性,所纺复合纤维物理机械性能理想。开纤后,由岛组分超细纤维加工的织物在常压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分散染料上染性,染色后其各项色牢度等级可达服用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江苏丝绸》2009,38(1):54-54
巴斯夫公司研制的新技术可使聚丙烯纤维用普通分散染料染色,该项技术已荻染色家协会颁发的色彩创新奖。巴斯夫公司新上市的新型聚丙烯纤维商品名称为MOOO〉,它可使聚丙烯纤维制成织物或成品后进行方便和灵活的常规染色。MOOO〉纤维有如下特点:质轻、绝热性优良、透湿性好、色泽鲜艳、低回潮率、细菌繁殖控制、防臭功能、透气性好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达到聚酯纤维的酸性可染,实现混纺织物同浴染色,降低成本,提高染色质量,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与三胺类化合物通过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酰胺作为酸性染料可染聚酯添加剂;合成的聚酰胺与PTT及离聚物聚乙基甲基丙烯酸锌共混纺丝,对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等进行测试与表征,利用酸性染料对纤维进行常压染色。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相容性较好,添加剂分布趋向均匀,可纺性及纤维性能优良,酸性染料上染率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聚乳酸(PLA)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聚丙烯(PP)与聚乳酸(PLA)通过熔融纺丝制备PLA/PP纤维,并借助差示扫描热量仪、热重分析仪、万能材料测试仪、纤维双折射仪对其热学性能、热稳定性、拉伸性能和纤维取向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的引入对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温度没有显著影响,但促进了PLA的结晶,结晶度提高了585.9%;随着PP质量分数的增加,PLA的热稳定性降低(特别是在初始分解阶段),但其残炭率提高,同时PLA/PP共混纤维的取向度提高,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当PP质量分数为20%时,PLA/PP共混纤维的取向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55.6%,98.2%和44.4%。  相似文献   

6.
孙范忱  郭静  于跃  张森 《纺织学报》2020,41(5):15-19
针对聚羟基脂肪酸酯(P(3HB-co-4HB))和海藻酸钠(SA)常规情况下难共溶的问题,以P(3HB-co-4HB)为原料,SA为改性剂,三氯甲烷/水为溶剂,烷基糖苷(APG)为乳化剂,通过共混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3HB-co-4HB)/SA纳米纤维膜。借助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P(3HB-co-4HB)/SA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分子间作用力、热性能和形貌;利用细胞毒性和细胞共培养测试表征了P(3HB-co-4HB)/SA纳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P(3HB-co-4HB)/SA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发生改变,当添加SA质量分数为6%时,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均一的形貌,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500 nm,孔隙率为74%,细胞毒性等级为0级,P(3HB-co-4HB)和S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由纤维素和聚丙烯腈所组成的溶液在离子液体中形成纤维的过程。除了制备聚合物溶液外,还描述了由干湿法制备纤维素聚丙烯腈纤维的成形以及其纺织物理特性、保水性、原纤化趋势和染色性能。根据此工艺能获得一种既具特性又具可变性能的纤维,这些性能取决于所用聚合物的种类、溶剂以及之间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以普通涤纶的染色理论为基础.采用聚醚酯类高聚物作为改性剂与普通涤纶(PES)切片熔融共混纺丝的方法.成功地研制出常压佛染深色涤纶纤维。讨论了各种添加改性剂的加入量对可纺性、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选择并复配了最佳改性剂.实验认为,理想的加入量为5~10%范围.经常压染可获得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深色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9.
项目为了开发织物新品种,解决多纤混纺,交织物的涤纶染色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纤维。特别是对仿毛设备更是理想的纤维原料。对其交织物或混纺织物可以一浴一步染色(温度低于98℃),可染成同色或异色。该纤维上色率高、色牢度好、色泽亮丽鲜艳。匹布-浴染色不仅简化工艺,降低能源,而且生产成本低,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涤纶的染色问题,为开发新的品种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5):240-245
由于食品样品多样性和复杂性,样品前处理成为食品安全分析的关键。固相萃取技术是食品安全分析中富集痕量组分、分离干扰物质的重要前处理方法。将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离子液体及聚离子液体,应用于固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整体柱固相萃取等固相萃取技术中,改善了固相吸附剂性能,提高了固相萃取效率,实现了对食品样本中重金属离子、农兽药残留、违规或超标添加剂等的高效富集、分离,合并其他分离分析方法,达到了准确测定这些物质的含量的目的。离子液体及聚离子液体在食品分析的前处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1.
针对纤维性能特点,以开发Coolvisions可染丙纶纤维14.8 tex针织纱为例,介绍了原料性能、纺纱工艺流程,优选了各工序工艺参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了成纱质量,并指出了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采用Huvls技术制造的易染色丙纶具有极好的拒水性、耐污染性、质轻保暖和易染性。探讨易染丙纶纯纺筒子纱的染色工艺,从筒子纱密度、前处理工艺、染色温度控制、保温时间等影响因素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托拉司WW型分散性染料在130℃进行染色,可获得匀染效果,生产中染纱损耗控制在8%以内,一等品率达95%。  相似文献   

13.
董卫国 《纺织学报》2019,40(3):71-75
为获得高质量比和高取向度的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牵切工艺将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合成为须条,将须条正交铺层后用热压方法制备玻璃纤维/聚丙烯长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的平均长度为22.9 mm,质量分数为45.73%,纤维伸直度高,取向度高,分散性好;基体材料能够充分浸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小的孔隙率,其值为1.58%,且该复合材料比挤出模压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3.4 ℃,在温度为150 ℃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储能模量和较小的损耗因子,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亲水改性纤维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丙烯(PP)中共混少量助剂有效地改进了PP纤维的亲水性。用热失重方法评价了亲水助剂的热稳定性;将改性PP切片或纤维熔融压片后,用接触角评价其亲水性,建立了亲水助剂的筛选评价方法。与纯PP相比,亲水改性PP的流变性能和纺成的纤维的力学性能基本不变,纤维强度大于6.2cN/dtex,接触角降低了48°。DSC和SEM的结果表明,改性PP纤维的熔融行为和结晶度与纯PP纤维相近,亲水助剂在纤维中均匀分散,沿纤维轴方向略被拉伸,宽度约为200nm。  相似文献   

15.
以竹原纤维纱线和丙纶长丝为原料,在电脑横机上织造了平针、罗纹和罗纹空气层3种纬编针织物,再用热压成型方法将其制成复合材料,并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3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是纵行方向大于横列方向,而断裂伸长率则相反;在3种不同的组织结构中,平针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罗纹空气层复合材料次之,罗纹复合材料最小;对罗纹复合材料而言,较佳的热压温度和时间分别是175℃和10min。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生物基纤维力学性能与耐热性不足的问题,以6-羟基-2-萘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丙酸(HPPA)为原料,采用一锅熔融聚合法合成了生物基液晶共聚酯,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得到初生纤维,对共聚酯及其初生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生物基液晶共聚酯为向列型液晶,其熔点在200℃左右,并随着HPPA添...  相似文献   

17.
对改性聚丙烯纤维砂浆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及耐久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纤维可改善砂浆的强度,降低砂浆早期干燥收缩率,纤维砂浆的抗裂性能及耐久性能均好于普通砂浆;纤维在砂浆中的搅拌方式适合采用干拌和法,且干拌和法成型的砂浆的抗压强度比湿拌和法成型的砂浆抗压强度提高了40.6%。  相似文献   

18.
以棕榈纤维为增强材料,聚丙烯高聚物为基体,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正交实验法分析各个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探求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聚丙烯(PP)熔喷纤维的直径,解决其在空气过滤过程中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之间的矛盾,借助静电场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协同静电场制备PP熔喷纤维,并对PP纤维的形貌、过滤性能、力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添加静电场后,PP纤维的平均直径从3.22μm降低至2.44μm,在此基础上经超临界二氧化碳处理后PP纤维的平均直径进一步降低至1.73μm,最小纤维直径达780 nm;随着纤维直径的降低,PP纤维直径分布变窄,纤维间黏结点减少,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增加,微纳米纤维的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均得到明显改善,其对0.3μm的颗粒物过滤效率高达99.25%,32 L/min气流量下过滤阻力仅为23 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