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程芬  张兴群  王云龙  王颖 《纺织学报》2022,43(12):82-87
为提高罗布麻微生物脱胶效率,采用透明圈法、DNS比色法以及16S rRNA分子鉴定等方法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野生麻生长区土壤中筛选优势脱胶菌株,并设计正交试验将所筛优势菌株用于优化新疆罗布麻微生物脱胶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所筛7株菌具有较高果胶酶活、木聚糖酶活,低纤维素酶活,适用于罗布麻微生物脱胶的实际应用;7菌种主要为芽孢杆菌属,此外还有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泛菌属;在脱胶液pH值为7,浴比为1∶40,摇床转速为90 r/min的最优脱胶工艺参数下,最佳脱胶方式为7菌系复合脱胶,脱胶时残胶率可降至30.45%,脱胶效果改善,同时菌株之间形成稳定的脱胶菌群,脱胶时菌种之间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会影响菌群的脱胶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芙蓉  杜兆芳 《纺织学报》2011,32(12):71-75
以苎麻田土壤和沤麻池淤泥为菌种筛选的来源,用选择平板筛选方法得到8株有效菌种,经过苎麻微生物发酵实验筛选出l株优势菌种,经菌落形态、生理以及生化指标检验,确认菌株C J2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株对苎麻脱胶后,脱胶率为17.6%,对其进行紫外诱变60 s处理后,筛选得到的突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罗布麻生物脱胶效率,构建枯草芽孢杆菌与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复合脱胶菌群,利用超临界CO2预处理破除罗布麻韧皮纤维的天然生物抗性屏障。结果表明:未经预处理的罗布麻在复合菌群脱胶后残胶率为19.6%,相较于单一菌种效果提升了26.9%;经超临界CO2预处理后脱胶,残胶率仅为10.8%。  相似文献   

4.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筛选及脱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并获得苎麻微生物脱胶菌种,将富集培养与稀释涂布相结合,从随机选取的几种腐烂苎麻样品中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38株,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聚类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利用透明圈法筛选得到脱胶能力相对较高的微生物9株,其中细菌6株,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2株,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株,丝状真菌3株。以残胶率为标准,比较6株细菌综合脱胶能力,其中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脱胶能力最强,残胶率为13.82 %。  相似文献   

5.
以两种细菌(Bacillus subtilis W1-3、Bacillus subtilis 10160)和三种真菌(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和黑曲霉)为出发菌种,菜籽粕为原料,硫代葡萄糖苷(硫苷)降解率和菜籽多肽得率为发酵菜籽粕品质的评价指标,进行单菌、混菌固态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单菌发酵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W1-3;比较枯草芽孢杆菌W1-3的单菌及与其他菌种的双菌和三菌发酵方式,单菌发酵优于混菌发酵。由枯草芽孢杆菌W1-3发酵所得的菜籽粕,其中多肽、粗蛋白、氨基酸含量有益物质含量分别增加453.47%、10.39%、17.76%,硫苷和植酸两种抗营养物质含量分别降低62.14%和31.58%。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贵州大方县特色豆酱中细菌种群,并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得到其主要优势菌株。PCR-DGGE指纹图谱在大方豆酱中共鉴定到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10种菌,其中主要优势菌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次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sacidilactici)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在大方豆酱中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以便后期研究。  相似文献   

7.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莹  向新柱 《纺织学报》2007,28(11):73-75
为改进苎麻脱胶工艺,采用选择平板初筛,脱胶发酵实验复筛,从60 株保藏菌种中筛选得到可用于苎麻微生物脱胶的优良菌种———An6。在以未经刮制的苎麻韧皮为主要碳源,015 %(NH4 ) 2 SO4 为氮源,添加0105 % MgSO4 ,0105 %KCl ,011 %K2HPO4 ,01001 %FeSO4 的培养液中,接入An6 ,置30 ℃下150 rPmin处理40 h左右,脱胶麻残胶率为15193 %。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适合酱油发酵制曲工艺且产谷氨酰胺酶菌种,从酱油制曲晒场周边土壤分离出一株产谷氨酰胺酶菌株,命名为JJ0122,经分类学分析判定为芽孢菌属,初步判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种可以在50℃、15%盐含量条件生长,符合常规酱油发酵培养条件,在该培养条件下,产谷氨酰胺酶活力为4.85U/g。在酱油制曲过程,为提高酱油风味和产品品质,配合优良菌种酱油制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罗布麻酶法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采用筛选的新型罗布麻脱胶菌种——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 FM208850),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试验方法对酶法脱胶工艺进行了预测。根据回归分析确定了最优工艺:添加质量分数0.2%Na2CO3使沤麻液初始pH值为9.5,酶量8.38 mL(161.3 U/mL),质量体积比1 g∶16 mL,脱胶温度45℃,脱胶时间10 h;此工艺下测得残胶率为7.937%。与回归模型预测残胶率相差不大,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周其洋  侯杰 《中国酿造》2019,38(6):69-73
通过研究多菌种共同发酵豆酱,从豆酱产品中筛选理化指标优良、风味浓郁的特征性耐盐乳酸菌,并对该乳酸菌进行菌种鉴定及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原位筛选法、平板复筛,得到一株可以显著抑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乳酸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该菌株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将筛选获得的乳酸片球菌(P. acidilactici)ZF559应用于豆酱发酵体系后,可以使其总酸含量降低7.7%,氨基酸态氮含量提升24%,使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的数量降低了94.55%,从而提升豆酱品质。  相似文献   

11.
竹原纤维与竹浆纤维束吸水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基于Whilhelmy原理表面动态接触角测量仪及自制的吸水高度测试装置,以纤维束为试样形态,对比研究了竹原纤维、竹浆纤维、普通粘胶纤维的吸水量、吸水高度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竹浆纤维束、粘胶纤维束相比,竹原纤维束吸水速率快,吸水高度高、吸水量大;竹浆纤维束吸水高度略高于粘胶纤维束,但从吸水量-时间关系看,并没有显示出比粘胶纤维束优越.  相似文献   

12.
竹纤维的性能及其产品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原生竹纤维和再生竹纤维的加工工艺及其特性,介绍了竹纤维的纺纱特点,从而找出了竹纤维研发过程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对竹纤维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发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纺纱,针对玉米纤维与竹纤维的性能特点,采用棉包混和的方法,开清棉、梳棉工序解决混和、开松、分梳、转移问题;并条、粗纱工序解决绕罗拉胶辊问题,提高半制品条干,降低重不匀;细纱、络筒工序减少断头,提高接头质量,以改善织物外观效果.所开发的竹纤维/玉米纤维60/40 18tex纱质量优良,满足了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4.
竹纤维上浆工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鸿钧  李丽君 《丝绸》2005,(3):38-40
根据竹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分析并探讨了竹纤维织物的浆料选用和上浆工艺参数的确定,以保证竹纤维织物顺利织造。  相似文献   

15.
竹棉混纺纱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竹浆纤维的基本性能,探索了竹浆纤维与棉纤维进行混纺的纺纱工艺,认为可参考采用粘胶纤维的纺纱工艺,且因竹浆纤维湿强较低,应严格控制温湿度;梳棉工艺应强化转移,采用较高的刺辊转速和较大的隔距.  相似文献   

16.
Lyocell竹浆纤维纱线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Lyocell竹浆纤维的主要特性以及其与普通竹浆粘胶纤维的性能对比.详细介绍了Lyocell竹浆纤维的纺纱工艺和针对其表面光滑、抱合力小、成纱毛羽多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竹浆纤维与Coolmax涤纶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制定合理的混纺纱工艺配置及工艺参数,可以实现竹、棉、Coolmax三组分混纺纱在棉型纺织设备上加工的目的,并探讨了提高成纱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为竹浆纤维三组分混纺纱线加工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竹炭纤维/圣麻纤维/天丝混纺织物在试制过程中的合理工艺参数及技术要点。通过采用对天丝纤维和圣麻纤维进行预混纺成生条后再和竹炭纤维采用条混的混和方式,选用条干仪进行质量监控,调整清棉工艺参数以减少竹炭纤维和圣麻纤维的损伤和散失,控制浆纱各部张力及上浆质量,优选织部工艺参数等技术措施,使混纺织物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工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竹炭粘胶纤维/精梳长绒棉针织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竹炭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探讨了竹炭粘胶纤维与精梳长绒棉混合纺制针织用纱的生产实践,提出了纺纱工艺流程和各工序关键生产技术措施。通过优化工艺参数,保证了纺纱的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20.
竹炭纤维性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竹炭和竹炭纤维的特性、结构以及竹炭纤维的生产工艺,简述了竹炭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