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能球磨制备纳米TiC粉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高能球磨机,用Ti和C粉末在室温下全盛了纳米级TiC晶粒,并对合成后的粉末进行了微观组织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机械合金化(MA)法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合成TiC粉末,其合成机理为机械碰撞诱发的自蔓延反应机理,经过球磨反应可以得到平均颗粒大小为5.641um,并且具有10nm左右的纳米晶粒TiC粉末,DAT分析表明,利用加热方法合成TiC必须在636.5℃以上才能进行,而通过球磨工艺可以使该合成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高能球磨制备ZnSe纳米晶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ZnSe纳米晶粉体的新方法.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球磨工艺参数.ZnSe粉体的XRD分析表明,在氮气保护下,球磨60 min即可获得纯立方闪锌矿结构,避免了ZnO相的出现.晶粒的尺寸用Scherrer公式计算为5 nm,用TEM直接观察的尺寸为10 nm左右.同时电子衍射分析也证明了所获得的纳米ZnSe粉体为立方闪锌矿结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采用高能球磨方法制备ZnSe纳米晶粉体的新方法.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球磨工艺参数.ZnSe粉体的XRD分析表明,在氮气保护下,球磨60 min即可获得纯立方闪锌矿结构,避免了ZnO相的出现.晶粒的尺寸用Scherrer公式计算为5 nm,用TEM直接观察的尺寸为10 nm左右.同时电子衍射分析也证明了所获得的纳米ZnSe粉体为立方闪锌矿结构.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Ti-50%Al(摩尔分数)复合粉末,利用SEM、TEM、HREM、HAADF-STEM分析手段对复合粉末颗粒的表面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在球磨过程中钛、铝之间逐渐发生反应并形成无序的Ti/Al相;球磨9h后铝逐渐融入钛中,产生纳米晶钛铝固溶体,同时引起大量高密度位错。合金化后粉末的元素组成接近原始成分,但分布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5.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Al-5%CuO粉末在高能球磨时颗粒形貌、显微组织和相组成的变化,以及200℃和400℃退火对它们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能球磨过程中Al与CuO和Cu2O之间发生了原位固态还原反应,生成的Cu元素主要以单质态存在;混合粉球磨形成的位错经回火后明显减少,冷焊条纹逐渐淡化、消失,晶粒形貌更加清晰;同时,复合粉体在回火过程中发生了与球磨时相逆的固态反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Al-5%CuO粉末在高能球磨时颗粒形貌、显微组织和相组成的变化,以及200℃和400℃退火对它们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能球磨过程中Al与CuO和Cu2O之间发生了原位固态还原反应,生成的Cu元素主要以单质态存在;混合粉球磨形成的位错经回火后明显减少,冷焊条纹逐渐淡化、消失,晶粒形貌更加清晰;同时,复合粉体在回火过程中发生了与球磨时相逆的固态反应.  相似文献   

7.
利用氢化钛的氢脆性,在室温下通过高能球磨制备超细氢化钛粉。研究不同球磨条件对粉末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并对制备的粉末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对粉末粒度的影响很大,粉末粒度在球磨初期迅速减小,球磨2min粉末迅速细化,粒度约为5μm~10μm。粒度为40μm的氢化钛粉,用庚烷保护湿磨30min时粒度达到1μm以下,球磨60min即可制得粒度为0.1μm的超细氢化钛粉。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TiO2/Cu复合粉体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显微图像分析仪等测试分析方法,对球磨过程中复合粉末相结构、组织形貌和粒度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磨24 h后可形成纳米TiO2粉体/纳米晶Cu复合粉体,Cu粉晶粒达59 nm;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纳米TiO2团聚体逐渐嵌入Cu颗粒中,被很好地分散开,呈弥散分布;同时复合粉体粒度细化到300 nm以下,比表面积大大增加,粉体也由球形逐渐地过渡到多角形.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二氧化钛、铝和石墨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制备α-Al2OdTiC纳米复合材料的可行性.对球磨不同时间后的粉末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以微米尺寸的TiO2、A1和C为原料,利用高能反应球磨法可以制备出纳米尺寸的α-Al2O3/TiC复合粉末;球磨250 min后,原料粉完全反应,合成的α-A12OdiC复合粉体晶粒尺寸为15nm.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结构WC-Co粉末,并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方法(SPS)对该纳米粉末进行致密化。使用X射线衍射、SEM等手段分析了高能球磨对WC-Co复合粉末中WC晶粒尺寸和粒度的影响。发现经过90h左右的高能球磨,WC-Co的粉末粒度可以达到300nm左右,而WC的晶粒尺寸可以细化到8nm左右。经过SPS烧结后,合金中的WC相的晶粒尺寸可以保持在300nm左右,而Co多以fcc结构出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能球磨掺杂氧化物粉体和压敏陶瓷粉体2种不同制备技术制备ZnO-Bi2O3压敏陶瓷,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显微组织和相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高能球磨制备技术对氧化锌压敏陶瓷电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敏陶瓷粉体高能球磨是制备高性能氧化锌压敏陶瓷的一种优异的技术,在1000°C下烧结3h,压敏陶瓷的电位梯度为617V/mm,非线性系数为57;压敏陶瓷的致密度高达95%,显微组织均匀、致密;高能球磨压敏陶瓷粉体可细化晶粒,增强烧结驱动力,加速烧结过程,降低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12.
A TiAl alloy was fabricated by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and subsequent reactive sintering from the mixed powders of Ti and Al.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produced a kind of particular composite powders with an extremely fine altemative Ti and Al lamella structure. The composite powders not only possessed good consolidation and den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resulted in the augment of nucleation rate of α and γ titanium aluminides during solid-phase reactive sintering After a series of processing, pressing, degassing, extrusion, and sintering, the resultant TiAl alloy presented high relative density and refined grain sizes of (α2 + γ) lamella and γ phases. The compressive yield strength of the sintered TiAl reached 600 MPa at 800℃.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采用高能球磨工艺合成Cu15wt%Cr预合金粉末,然后热压成形制备铜铬合金。研究了球磨过程合金粉末的微观组织、成形后块体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探讨了材料的强化机理,揭示了保温时间和热压温度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15wt%Cr可以通过高能球磨工艺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热压成形后,材料组织细小均匀,兼有细晶强化、弥散强化和析出强化效果,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在900℃热压、保温40分钟,导电性为60%IACS,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达到1057MPa和174.8HV。  相似文献   

14.
以250 μm大小的锑粉为原料,在添加相同含量蒸馏水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条件下,采用湿法机械球磨的方式制备出不同类型的锑基粉末.采用XRD、TEM及FT-IR对制备的锑基粉末的结构、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球磨时间和球磨转速对锑粉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锑粉原料中加入1 ml/g蒸馏水和0.2 ml/g OP-1O湿磨时,球磨转速为150r/min、球磨时间为18 h可制备出分散良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 nm的锑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存在烧结膨胀的特点,提出用粉末压制、真空热压烧结和热挤压相结合的致密化工艺。为给后续的烧结提供相对密度较高、质量好的冷压坯,采用刚性模常温单向压制方法研究高能球磨3%C—Cu(质量分数)粉末的压制压力与相对密度的关系,用黄培云压制理论考察球磨粉末的压制特性。用扫描电镜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别研究高能球磨粉末的微观组织和微区成分。结果表明,压制压力相同时,粉末压坯相对密度随高能球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高能球磨时间相同时,粉末压坯相对密度随压制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高能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体越来越难压制。压制压力和保压时间分别为700MPa和30s时,所得粉末压坯的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3Fe/Al混合粉末的高能球磨及环境介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ritsch Pulversitte 5型行星式球磨机、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3Fe/Al元素混合粉末的机械球磨过程以及球磨过程中混合粉末与环境介质的相互作用.研究证实,球磨过程中存在颗粒断裂、冷焊机制,球磨20h产物为α-Fe(Al)固溶体,其表面生成一层由Fe2O3和Al2O3组成的氧化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Sn、Cu混合粉末的机械球磨,利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热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粉末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研究了不同球磨条件对Sn-0.7Cu合金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球料比及球磨时间对Sn-0.7Cu合金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对于Sn-Cu二元系,其机械合金化反应机制是通过机械诱发原子扩散,使原子间发生置换固溶和晶界溶解,而逐渐形成Cu4Sn5等合金相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XRD、SEM等方法研究了Al2O3在高能球磨过程中的相结构转变及其耐热性能,研究了CeO2和ZrO2添加剂对Al2O3高能球磨和焙烧过程中的组织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Al2O3粉末不断被细化,同时也发生了部分γ-Al2O3→α-Al2O3的转变;而且,经30h球磨的Al2O3在850℃下退火处理后就全部转变成α相。然而,当添加一定量的CeO2和ZrO2后,在球磨过程中γ-Al2O3→α-Al2O3的转变得到了有效的抑制,Al2O3在焙烧过程中的相变温度也提高到了1000℃以上,即CeO2和ZrO2的添加提高了γ-Al2O3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