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决传统环锭纺段彩竹节纱有害毛羽较多和强力不高的问题,尝试在EJM128K-SM型细纱机上采用紧密纺装置纺制段彩竹节纱,介绍了紧密纺段彩竹节纱的形成原理,并对紧密纺段彩竹节纱与传统环锭纺段彩竹节纱的毛羽和强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紧密纺段彩竹节纱的毛羽和强力均得到了改善,段彩竹节纱的使用性能得到了提高。认为:紧密纺段彩竹节纱发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
为纺制恒线密度双色变换段彩纱,找出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长度、强度的影响因素及规律,采用双通道环锭纺技术纺制双色变换段彩纱。分析了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的成纱机制。同时,借助纱线连续采集装置采集连续纱线图片,结合人工识别,测出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长度。研究了后区牵伸倍数和粗纱喂入提前量对共混段长度及强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共混段长度随着粗纱喂入提前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后区牵伸的增大略有减小;共混段强度随着粗纱喂入提前量增大而增大,本文实验条件下,后区牵伸倍数从1.1增大至2.3,共混段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后区牵伸倍数为1.7时。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周期型段彩竹节纱的纺制原理和纬编织物的编织原理进行研究,根据段彩竹节在纱线上分布的规律,对不同循环周期的段彩竹节纱在确定幅宽条件下的纬编织物图案形成规律进行探讨,发现在幅宽一定的条件下,段彩竹节纱纬编织物的图案形成受周期内段彩竹节的长度、数量影响,同时受基纱段长度影响。通过改变周期内基纱、段彩竹节的长度和数量,可以形成多种图案。  相似文献   

4.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2022,43(11):41-45
为明晰基于环锭数码纺纱技术特点所纺数码纺纱线的特征分类,以及对后道织物结构与外观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两通道全二级牵伸数码纺技术原理,纺制一系列变化线密度和混纺比的多类变纱。数码纺纱线的特征参数可定义为:基准线密度、周期长度、混纺比(线密度)变化区间、周期内片段数(或片段变化梯度)。通过对数码纺纱线及其织物分析得到:混纺比(线密度)的变化区间越大,段彩(竹节)效应越强;周期长度决定织物横条的宽度,周期越长,横条越宽;一个周期中包含的片段数量多少对织物段彩(竹节)效应强弱有一定的影响,片段数量增多,段彩(竹节)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5.
探讨段彩竹节纱的纺纱工艺。通过细纱机加装段彩竹节纱控制装置,成功纺制出不同竹节倍率的30 tex、40 tex和50 tex段彩竹节纱。测试了成纱性能并对喂入偏差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竹节倍率下,纱的断裂强度、伸长率以及有害毛羽数量随着号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纱号下,纱的断裂强度、伸长率随着竹节倍率的增大而减小,而纱的有害毛羽数量随着竹节倍率的增大而增大。指出:该纺纱装置存在的喂入偏差会使彩段竹节纱形成粗、细过度段,对成纱的粗细分布及彩段比例等产生干扰,影响设计风格,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相似文献   

6.
探讨后区竹节纱纺制方法.从纺制方法、影响成纱风格机理、工艺参数配置、纺纱技术要点等方面对后区竹节纱纺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指出:后区竹节纱是区别于普通竹节纱的一种新型竹节纱,其特点是采用主、辅双粗纱分区喂入,通过控制后区牵伸倍数使辅粗纱产生竹节效果,然后与主粗纱并合牵伸形成一种新颖的竹节纱.与普通竹节纱相比,其织物具有新颖的模糊风格和色彩变幻特色.通过采用错位纺、合理选择后牵伸形式、遵循后牵伸最小原则以及主辅纱工艺各有侧重点等技术措施,可以获得较好的纺纱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转杯纺纱机上,从喇叭口与棉条一起喂入若干根有色饰纱,利用转杯纺的分梳牵伸作用实现对有色饰纱的切断,形成具有段彩或彩点效果的断续复合色纱;通过对转杯断彩复合纱彩点的个数、长度、间距的分析,找出影响段彩效果的因素,对纺制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喂入饰纱根数不能超过3根,随着喂入饰纱根数的增加,转杯段彩复合纱的段彩外观效果越明显,单位长度内彩点个数呈下降趋势,彩点平均长度随之增加,彩点间平均间距不断减少。在纺纱工艺上分梳辊转速是影响顺利纺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总结用于开发段彩纱线的并条段彩技术特点及产品风格。分析了花色并条机、高架简易式花色并条机、高架简易平插式花色并条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指出:花色并条机能够精准控制产品外观风格,适合生产高档段彩产品,高架花色并条机性价比好,投资少、生产效率高,产品风格朦胧、模糊、粗犷、不规则;并条段彩技术适合纺制长片段段彩纱产品,不仅可应用在环锭纺上,还能配套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并条段彩技术与彩点、赛络、竹节等其他花式纺纱技术交叉应用,能够变换纱线色彩与纱体风格。认为:研究并条段彩技术有助于花式纱线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从装置结构方面阐述双S曲线软牵伸纺纱技术(简称双S软牵纺)改善纱线质量的原理,对比环锭纺和双S软牵纺纺制同规格纱线的测试数据,分析双S软牵纺的成纱质量特点,并分析原因。传统环锭纺在牵伸区由于上下胶圈表面线速度差造成摩擦和静电,影响成纱质量。双S软牵纺去掉了上下胶圈及上下销,通过S形曲线板、曲线管和网格圈实现对纤维须条的控制。分别用双S软牵纺和环锭纺纺制精梳棉/涤纶(60/40)混纺的18.4 tex纱线,测试其条干、纱疵等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S软牵纺因可优化牵伸区摩擦力界的分布,缩短浮游区长度,因此控制浮游纤维更为有效,可较显著地改善成纱条干,降低千米棉结、千米细节、千米粗节等常发性纱疵的数量,其中粗节(+35%)纱疵改善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0.
竹节纱的生产体会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保证竹节纱规格达到要求,成纱质量稳定,根据细纱设备的性能特点、竹节纱纺制原理及竹节纱纺纱工艺实践,总结出竹节纱与普通环锭纱工艺配置的区别.实践表明:竹节纱捻系数应比普通同号纱高10%~20%;细纱机前罗拉速度要低于纯棉同号普通纱;竹节纱节长、节距与细纱机车况关系很大,要进行试纺;竹节纱牵伸效率与普通环锭纺有所不同;生产中要加强竹节纱装置、设备的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11.
为扩展环锭纺纱产品种类,通过对环锭纺细纱机后罗拉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并借助程序控制的伺服电动机驱动,使后罗拉控制纤维喂入由单一钳口变为多个钳口,且各钳口的喂入速度单独可调,从而实现多根粗纱以不同速度的异步喂入,纺成的细纱具有线密度和纤维混纺比例可以沿长度方向变化的特点(这种纺纱方法称为数码纺纱)。在构建三通道粗纱数码纺纱系统的基础上,以色纺为例,给出了数码纱品种的分类方法,并就混色纱、渐变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6 类产品的变化特征作了分析。数码纺纱方法在加工柔性和品种多样化方面显示出特有优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段彩纱属于花式纱的一种,它利用不同原料、不同颜色纤维组合纺纱,使不同纱段具有不同的色彩、性能。同轴后罗拉牵伸机构可纺制等线密度段彩纱,但过渡段经前区牵伸变长,达6cm以上。采用新开发的同轴中罗拉牵伸机构结合气流集聚方法可纺制过渡段不超过2cm的等线密度段彩纱。主要分析分段时间对纺出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强力、毛羽指数的影响,使得这种纱线和工艺能更好地被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3.
纵观每年举办的国际流行纱线展,创新的针织面料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纱线色彩的多样拼接和搭配,以此呈现出不同风格及效果。因此,愈加多元丰富的面料对纱线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以纱线为基础载体呈现多样的颜色风格及效果。目前,有色彩效果的纱线开发和研究主要聚焦在3个方面:一是基于环锭细纱机生产的段彩纱、云纹纱、麻灰纱等;二是基于四色针梳机开发的渐变色彩纱;三是基于其他新型纺纱方法,如摩擦纺、转杯纺等纺纱方法开发的纱线。文章基于前期分别在四色针梳机和摩擦纺纱机上开发不同风格彩色纱线的工作,主要介绍近期新研发的彩色纱线,分析用环锭细纱机研发彩色纱线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有些企业用一种纺纱方法纺色纺纱小样,在小样被接受后,用另一种纺纱方法纺批次样,然而所得批次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能否被接受的问题,本文将相同配比的有色纤维混合体,分别通过环锭纺、转杯纺以及快速纺三种不同的小样纺纱流程纺成纱线,绕在纸板上,再经过测色仪测色,比较不同纺纱流程下纱线之间的色差,并对造成色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杯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的色差均值为0.36CMC(2: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95CMC(21: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转杯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77CMC(2:1)单位,造成色差的主要原因是成纱方法不同,引起纱线结构与纱线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反射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竹节纱生产装置的品种适应性,开发竹节纱新品种,根据纺制竹节纱时喂入粗纱根数、牵伸机构组成、罗拉变速方式、牵伸比调控方式的不同,将现有竹节纱生产装置分为单通道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单通道中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双通道中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双通道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三通道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共5种装置,系统分析了不同竹节纱生产装置形成粗细节的机制,构建了竹节纱可变线密度的计算公式。以调控线密度和混纺比变化为目标对5种装置纺制竹节纱的工艺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利用三通道后罗拉喂入竹节纱装置纺制了粗细和混纺比均变化的彩色竹节纱。  相似文献   

16.
从纺纱牵伸装置结构和牵伸机制方面,阐述了新型环锭纺阻尼牵伸系统提高成纱质量的原理及应用效果。分别采用传统环锭纺和阻尼牵伸纺技术纺制羊毛/羊绒混纺纱,并对成纱均匀度和强力指标进行测试,采用差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阻尼牵伸系统可以显著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降低粗节、细节、棉结、毛羽量等指标,其中粗节(+50%)数量降低41.0%,最为显著;成纱的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等力学指标有所提高,其中断裂伸长率提高23.1%,阻尼牵伸技术对提高毛纱的成纱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适应色纺纱线个性化、高档化的市场需求,开发一种基于数控耦合牵伸理论的色纺技术。其技术关键在于两组合后罗拉由两个伺服电机驱动,与中罗拉形成相互独自的两个后牵伸区。通过调节伺服电机速度控制两根粗纱随机且相互耦合的牵伸比,在前罗拉钳口处形成具有等线密度的色纺段彩纱。分析了双组份耦合牵伸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其配色花型分布控制的基本方程,用实验验证了等线密度段彩纱随机性花型的可设计性与再现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细纱机牵伸区内纤维的变速点分布,以纺制29.2、22.4、18.2 tex棉纱为例,采用CCZ-X三罗拉双区牵伸细纱机进行纺纱实验,采用等长切断称重法对牵伸区内须条的质量分布进行测试,以其质量变化分布表征变速点分布,得到质量变化折线图,对比分析纤维在牵伸区内变速集中的位置,从而探究牵伸区内纤维变速规律。结果表明:等长切断称重法可得到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的位置;在此次牵伸区内纤维变速点分布实验中,须条中的纤维在距前罗拉钳口线20 mm处变速相对集中,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前区牵伸倍数的增大,纤维变速点的位置变得不稳定、分散,且远离前罗拉前钳口。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产混色纱时纤维混合工序复杂,车间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提出了双通道环锭数码纺的新方法,可实现纺纱和纤维混合的同步进行。研究了通过数字化牵伸调控纤维混纺比生产混色纱的成纱机制。设计了以10%为梯度的混色纺纱方案,制备了5 种纯色纱和90 种混色纱,运用 Photoshop 软件预先对混色纱的色彩效果进行了模拟仿真。对混色纱的结构、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双通道环锭数码细纱机通过调控色纤维混纺比可制备色彩变化的混色纱;由于牵伸、加捻方式的原因,2 种色纤维中随着其中任一种纤维所占比例的提高,混色纱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 种色纤维比例接近或相等时,混色纱的断裂强度高于纯色纱。  相似文献   

20.
付江  于伟东 《纺织学报》2011,32(5):38-42
为提高棉纺环锭细纱的成纱质量,提出并介绍了假捻集聚纺纱方法.通过纺纱实验研究采用这种纺纱方法时假捻器转速比、转向以及牵伸形式对纱线条干CV值、毛羽指数、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皮圈牵伸系统所纺纱线质量要好于简单罗拉牵伸系统;假捻器的转向要根据粗纱的捻向而定,如果粗纱为Z捻,则假捻器应为逆时针转动;假捻器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