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了快速有效评价莨纱绸生产用河泥的品质,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比色法的莨纱绸生产用河泥关键有机成分(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了反应试剂福林酚与碳酸钠溶液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显色反应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方法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测试10.0 mg河泥样品,最佳反应条件为:1.0 mL、1 mol/L福林酚,0.6 mL、150 mg/mL碳酸钠溶液,3.4 mL去离子水,40℃、40 kHz超声处理条件下反应60 min,检测波长760 nm。在标准物质量浓度为0.12~0.30 mg/mL时线性相关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34。该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RSD值分别为0.68%、1.4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96%,RSD值为3.41%。利用此方法测得佛山顺德和西樵地区河泥(莨纱绸生产用泥)及杭州下沙河泥(非莨纱绸生产用泥)中关键有机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9.64%、5.61%和1.88%,与分离称重法所得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2.
莨纱绸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其染整技艺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促进其良性传承,优化市场,文章运用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莨纱绸相关研究文献图谱化,以期为莨纱绸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学者在莨纱绸形成机理上研究较多,但在莨纱绸的文化传承研究与实际设计应用方面还有待补充。建议未来加强莨纱绸的市场需求及设计应用研究,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如莨纱绸的数字化展示、虚拟平台定制与展示等。  相似文献   

3.
《丝绸》2016,(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技术,分析莨纱绸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试样的结构,研究莨纱绸的吸湿与放湿特性,探究各样品的抗氧化性能、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莨纱绸生产过程中薯莨色素会明显提高织物的平方米质量,但不会明显改变织物的经纬密;晒莨加工对织物材料的微细结构影响不大,但丝素蛋白的构象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莨纱绸的吸湿能力明显高于普通丝绸,放湿速率也明显快于普通丝绸,因而具有明显的吸湿快干性能;莨纱绸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且洗涤对其影响不明显;莨纱绸生产过程中的成品与半成品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主要源于可提取的色素物质。  相似文献   

4.
由于生态环境受工业时代生产的破坏与制约,传统莨纱绸晒莨工艺制作成本高、时间长,新型纺织品的大量涌现、现代化生产为解决制造成本问题正努力"开拓、创新",传统手工艺已呈式微趋势。以莨纱绸为研究对象,经实地考察,围绕莨纱绸的生产条件、晒莨工艺进行深入研究,重点探索传统晒莨工艺与文化推广及有效解决途径。带动莨纱绸产品多样化的开发,促进"非遗"得到技艺保护与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5.
为了复兴岭南非遗莨纱绸文化与技艺,打破当前莨纱绸传统文化技艺在发展上的各种瓶颈,探索其新的传承发展路径,开发更具时代性与文化性的莨纱绸产品,文章以莨纱绸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特色,提炼其文化基因的主要构成,并将其文化基因与室内家具产品需求进行合理匹配,整合创新莨纱绸家具产品,实践探索出以莨纱绸文化基因为支撑的活化创新路径,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晋代出土文物,曾发现有薯莨整理的织物,这是早期的涂层织物。近百年在广东顺德和南海县,均有莨纱生产,莨纱又称香云纱,用薯莨处理,绸面乌黑发亮、挺爽、透气、易洗易干,兔烫,为夏季服装佳品。应用近代技木,开发新的涂层丝织物。目前,涂层服装正向高档化发展。一般高档的涂层织物具有类似于兽皮的三层胶质结构。外观逼真,如仿麂皮等。聚氨酯涂层是涂层的一个发展方向,另外适合轻薄短小流行趋势的有机硅树脂正令人注目。在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试分析莨纱绸的机械性能、舒适性、抗紫外性的相关指标,并与传统丝绸进行比较,研究莨纱绸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和传统丝绸相比,莨纱绸绛过晒莨加工后,织物的经纬密度基本不变,强力有所增加,厚度和平方米质量明显增加,撕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折皱回复性有所下降;回潮率增加,织物表现出良好的防水透湿特性;克罗值有所增加,但远远小于1,表明莨纱绸仍然具有凉爽的特性;UPF值达N65,表明莨纱绸是一种优片的天然抗紫外织物.  相似文献   

8.
莨纱绸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用一种纯手工染色和整理的,具有特殊风格和功能的丝绸面料。制作莨纱绸所使用的天然染料—薯莨色素提取物的上染量目前仍依靠人的经验控制,是影响莨纱绸品质及今后工业化生产的不利因素。本实验探究了以儿茶素为标准品,采用香草醛—盐酸法定量薯莨色素提取物中单宁的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0min时,薯莨色素缩合单宁质量浓度在0.02~1.5mg/mL内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此方法制作的标准曲线计算出薯莨色素提取物中缩合单宁的含量为47.7%;该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是一种简便、快速、可准确测定薯莨提取液中缩合单宁含量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品种香云纱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莨纱绸,利用其起龟裂纹的反面,达到类似麂皮的效果。文中对莨汁水的制作、坯绸准备、洒莨水、封莨水、过泥、摊雾等工序作了详细介绍,对洒莨水、封莨水、摊雾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不同质量窖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腐殖质碳量及腐殖质组分碳量随窖泥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腐殖质碳量、胡敏酸碳量、富里酸碳量随窖泥质量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但不同质量窖泥中胡敏素碳量无明显的规律性,实验结果为制定窖泥腐殖质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邓可卉  卫艺林 《纺织学报》2023,44(4):179-186
为更好地实现残缺古代服装文物的非接触式修复,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服装建模技术进行古代服装数字化虚拟复原的方法。以正仓院所藏唐代"黄地夹缬絁袍(残欠)"为研究对象,首先在MatLab中使用Canny图形检测算法对袍服的污损纹样进行提取和修复;其次使用服装CAD软件ET SYSTEM对袍服残缺部分的款式和结构进行平面复原;最后使用基于CLO3D平台的服装三维建模技术对该袍服进行了数字化三维虚拟复原,并对复原方案执行了动态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完成古代服装文物的高精度三维虚拟复原,有效还原出古代服装的三维动态形貌,为实际修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吴靖  韩晨晨  高卫东 《纺织学报》2023,44(2):128-134
针对纤维基驱动器结构稳定性较低、制备工艺复杂、难以实现产业化应用等问题,采用亲水性粘胶长丝与低熔点涤纶长丝,通过并线、倍捻、热定形的方法制备纱线基驱动器,利用在外界湿刺激条件下2种材料的非对称响应实现驱动功能。对该纱线基驱动器结构进行测试与表征,分析湿刺激下粘胶长丝与涤纶长丝协同响应驱动性能和循环回复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纱线基驱动器表面为粘胶与涤纶长丝束呈多层级交替排布的类骨骼肌结构;在一定范围内,驱动器的驱动性能随着纱线捻度、线密度与粘胶长丝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单次循环内驱动器最大收缩应变可达83.15%,连续30次循环内最大收缩应变回复率可达90%以上,展现出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强大灵敏的响应驱动性和循环回复效应,在柔性机械臂、智能纺织品等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防伪技术中荧光织物制备方法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表面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CPS),再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改性剂,利用静电自组装法吸附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CPS-FITC),最后将其负载于织物上制备荧光织物。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微球和荧光织物在紫外灯(365 nm)下具有明亮的黄绿色荧光,且放置不同时间(1~9 d)、在不同的pH值(3~11)下,经多次摩擦和水洗后均能保持良好的荧光稳定性。该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且荧光强度高,可用于不同织物的防伪检测。  相似文献   

14.
针对聚酰亚胺(PI)短纤维纺纱静电大、成纱毛羽多、后加工摩擦剧烈导致纱线品质大幅恶化的问题,创新提出了在后加工终端对多毛羽PI单纱进行高光洁处理的方法。通过研制纱线高光洁处理装置和理论模拟,分析了该装置引纱区与涡流包缠关键区的作用机制,应用装置的湿热涡流处理多毛羽PI单纱,并将处理前后的PI单纱实施倍捻和织造,获得PI股线及其织物。结果表明:与处理前相比,高光洁处理后的PI单纱有害毛羽去除率为97.69%、耐磨性提高48.84%,PI股线有害毛羽去除率为64.67%、耐磨性提高40.89%;处理后纱线所织造织物的柔软性、透气性、抗起毛起球性、抗静电性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当前多孔磁性碳基吸波材料制备工艺繁杂、能耗高、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提出基于多孔生物质源衍生的绿色环保策略。以高孔隙丝瓜络为前驱体,Co2+为金属源,二甲基咪唑为配体,经配位自组装获得丝瓜络/金属有机骨架结构复合材料,并经高温煅烧得到碳纤维基钴/碳(LS-Co/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800℃煅烧后,LS-Co/C展现了优异的吸波性能,厚度为1.5 mm时有效吸收带宽为5.2 GHz (12.8~18.0 GHz),其良好的吸波特性得益于错综复杂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为电磁波提供了适宜的损耗空间,在电磁场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并在碳纤维导电网络中快速衰减,同时钴/碳复合材料与碳纤维形成的多重界面极化助力电磁波进一步衰减。该研究将为新型多孔磁性碳基吸波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海岛纤维碱减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双季戊四醇、硬脂酸钙和抗氧剂B225为复配增塑剂,对聚乙烯醇(PVA)进行增塑改性,通过熔融加工制备了高热分解温度的改性PVA。通过研究三者的添加量及熔融加工温度对PVA性能的影响,优化PVA的增塑改性工艺。对PVA与复配增塑剂之间的氢键作用、改性PVA的断面形貌、结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双季戊四醇、硬脂酸钙和抗氧剂B225的质量占比分别为15、3和1,熔融加工温度为200℃时,复配增塑剂与PVA之间的氢键作用较强,PVA结晶度降低,熔点降低到178.2℃,热分解温度提高到301.3℃,提供了123.1℃的加工窗口;改性PVA水溶性良好,在25℃下也能完全溶解。研究结果为实现以PVA为海组分的绿色环保海岛纤维的制备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拓展二维碳化钛材料在棉针织物中的应用,制备具有一定耐水洗性能的导电棉针织物,首先利用LiF/HCl混合溶液刻蚀前驱体钛碳化铝获得二维碳化钛导电材料(Ti3C2Tx),再对棉针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使Ti3C2Tx通过静电作用附着到阳离子化的棉针织物表面,得到导电棉针织物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棉针织物在阳离子化改性前后以及负载Ti3C2Tx前后进行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通过RTS-9型四探针测试导电棉针织物的表面电阻,对棉针织物阳离子化改性工艺及Ti3C2Tx在阳离子化棉针织物表面的负载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棉针织物阳离子化改性的最佳工艺:阳离子改性剂用量为10%(o.w.f),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10 g/L,获得Ti3C2T<...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对全成形毛衫编织工艺中花式结构的仿真与毛衫的虚拟展示,通过分析线圈结构特点建立线圈几何模型和网格模型,测量了实际织物中花式结构线圈的形变量,根据线圈网格质点与线圈型值点间数学关系式,利用矩阵运算得到花式结构线圈的坐标。使用三维图形引擎,根据线圈型值点三维空间坐标绘制出三维线圈结构,通过与实际织物比较对三维仿真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从实际织物到三维线圈结构的快速转换,能准确清晰模拟全成形毛衫花式结构,增强全成形毛衫虚拟展示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19.
为获取高效耐久的抗菌织物,以儿茶酚、乌托品和氯化锌等为前驱物,通过简便快捷的一步水热反应,在棉、锦纶及锦纶/棉等织物表面原位构筑纳米氧化锌/儿茶酚甲醛树脂结构,制得仿贻贝型耐久抗菌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织物的形貌与化学构成进行测试与表征,分析了织物的抗菌、力学、手感、细胞毒性等性能及甲醛残留量。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被儿茶酚甲醛树脂固着在织物上,所得织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均具有高效的非溶出型抗菌作用,且耐水洗效果突出,在循环洗涤50次后的抑菌率仍高达99.99%;抗菌织物的断裂强力未明显下降,手感评分与原织物相近,细胞毒性较低,未检出甲醛残留。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含氟拒水整理剂存在生物毒性、耐久性较差等问题,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型无氟防水剂。将丙烯酸十八酯(SA)分别与丙烯酸乙基己酯(2-EHA)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TMCHMA)进行细乳液聚合,制备了成膜等性能不同的2种SA共聚物胶乳;2种胶乳经复合后用于织物的无氟防水整理,借助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胶乳涂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复合比例及用量对整理织物表面结构以及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2-EHA共聚可提高胶乳的成膜性,而TMCHMA的引入则可增强胶乳的保形性;2种胶乳复合后,在整理后的织物表面形成微纳疏水结构,整理织物的防水性能显著提升,其静态接触角最高可达152°,防水等级达到5级,经50次耐磨损测试后仍保持良好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