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大麻织物有机硅柔软整理及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麻纤维木质素含量高、表面粗糙、手感硬挺等缺点,采用4种不同类型有机硅3种整理工序对大麻织物进行处理,并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环氧有机硅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分析,给出了大麻织物环氧有机硅最佳整理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先染色再有机硅整理,大麻织物色牢度好、染色均匀,织物柔软性能提高.有机硅含量对K/S值影响显著,焙烘时间次之,焙烘温度和浸渍时间影响最小.有机硅最佳整理工艺为:有机硅30 g/L,渗透剂JFC2 g/L,常温浸渍5 min,100 ℃预烘3 min,150 ℃焙烘3 min.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大麻织物的前处理工艺,通过试验得到了最佳的退煮工艺为:NaOH 30g/L,ST-10D 2g/L;最佳氯漂工艺:有效氯4g/L,NaOH 0.5g/L,FK-032g/L;最佳氧漂工艺:100%NaOH 1.0g/L,100% H2O2 6g/L,FK-035g/L,最佳丝光工艺:NaOH 240g/L,室温张力丝光60s。  相似文献   

3.
大麻混纺针织物的酶与有机硅复合整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酸性纤维素酶对大麻/棉(60/40)混纺针织物进行整理,通过正交实验得到酶处理的最优工艺。在酶处理最优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有机硅柔软整理,通过测试织物的硬挺度,得到酶与有机硅复合整理的最合适工艺为:酶处理(酶用量3%,温度55℃,时间30min和pH值5),然后10g/L氨基改性有机硅溶液处理,最后105℃下焙烘4min。  相似文献   

4.
针对黄麻纤维织物能否代替部分中低档亚麻纤维织物及其市场应用方向的问题,探讨棉与黄麻/棉混纺纱交织物的风格特征,并与棉与亚麻/棉混纺纱交织物进行对比。选取1种亚麻/棉混纺纱、5种不同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纱与棉纱交织成6种试样,测试并对比分析其用于女士轻薄型外衣面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和基本风格。结果表明,黄麻纤维织物能代替部分中低档亚麻织物,且同等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交织物与亚麻/棉混纺交织物相比,亚麻/棉织物适合制作偏悬垂的合体型服装,黄麻/棉织物适合制作造型性较强的合体型休闲服,尤其是以褶裥为装饰的轻薄型度假服装。  相似文献   

5.
采用漆酶/TEMPO体系对黄麻纤维进行催化氧化处理,通过Klason法测定处理前后黄麻纤维中的木质素含量,分别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有机元素分析法、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以二氧六环法从黄麻纤维中提取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分布、元素含量与化学结构。结果表明:经漆酶/TEMPO处理后黄麻纤维中木质素含量由10.83%降为8.59%,纤维上存留的木质素亦发生了降解,重均分子量由439938 Da降至238704 Da。黄麻纤维经过漆酶/TEMPO体系处理后,木质素的碳元素含量升高,氧元素和—OCH3含量降低,醇羟基数目减少,酚羟基数目稍有下降,并且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有所转变,其中β-β、β-1和β-O-4结构比例有所降低,β-5结构增多,说明漆酶/TEMPO催化黄麻纤维木质素发生氧化反应并伴随有一定脱甲基化作用,木质素降解以β-β、β-O-4和β-1键断裂为主,而后形成β-5连接。  相似文献   

6.
吴坚  赵玉萍  周新刚 《纺织学报》2006,27(10):89-91
通过分析织物结构参数得知影响亚麻织物抗皱性的主要结构因素有织物组织、纤维含量和织物密度;亚麻织物的抗皱性可以通过改变织物结构因素和织物后整理2种不同的方法来得以改善,适当加入涤纶可改善亚麻织物的抗皱性,当亚麻与涤纶的配比达到2∶1时,其抗皱效果与纯亚麻织物经柠檬酸抗皱整理的效果相近,并且织物强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氧六环/水溶液抽提制取黄麻纤维木质素,再用漆酶对其处理。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漆酶处理前后黄麻纤维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分布,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漆酶处理前后黄麻纤维木质素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麻纤维木质素经漆酶处理后,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增大,酚羟基含量减少,酚型结构的木质素发生聚合反应,分子量的分布范围变宽;经漆酶处理后,黄麻纤维木质素中紫丁香基结构单元含量减少,醇羟基和总羟基含量增加,羰基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亚麻/黄麻针织产品的纤维素酶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去除亚麻/黄麻针织坯布表面的绒毛,改善其柔软性能,探讨了用纤维素酶处理工艺来提高其服用性能的方法,选取酶用量、pH值、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四个因素作为正交实验的因子,进行了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选用织物减重率和顶破强力损失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合理的纤维素酶处理工艺条件,并得出了减重率与强力损失率间的线性关系,以期在生产中能很好地控制纤维素酶处理的程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竹原纤维/棉提花交织物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德鑫 《印染》2008,34(23)
通过优化烧毛、退浆、H2O2漂白及丝光条件,探讨了竹原纤维/棉提花交织物的前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烧毛工艺可使布面光洁度达到4级;精练酶退浆可减少织物折皱及损伤,且织物毛效和手感较好;半丝光工艺碱浓度为190 g/L时,能达到理想的丝光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军用服装的舒适性,开发了一种大麻/棉防红外迷彩织物。对织物的色牢度和基本物理机械性能、舒适性能和伪装性等进行了评价。这种混纺织物在吸湿、散湿性方面比纯棉织物有一定提高,能够达到改善服装舒适性的目的,并且能够满足伪装的要求:但是断裂强力和柔韧性有所下降,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绿色生态纺织品的号召,以低浓度碱液为预处理剂,采用果胶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的复合酶体系进行工业大麻纤维的脱胶,以脱胶后纤维的失重率和残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复合酶工业大麻脱胶工艺,结果表明:工业大麻纤维碱预处理适宜的NaOH质量浓度为0.01g/mL,适宜预处理时间为20 min,复合酶脱胶体系适宜质量浓度为:果胶酶0.01 g/mL,木聚糖酶0.005 g/mL,漆酶0.002 g/mL,适宜pH值为4.2~5.0,脱胶后工业大麻纤维失重率和残胶率分别可达10.98%和4.82%,Fried评分为5分,纤维分离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用纤维素酶处理工艺去除黄麻针织坯布表面的绒毛,改善黄麻针织物的柔软性,提高其服用性能的方法,选取酶用量、pH值、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四个因素作为正交实验的因子,进行了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选用织物减重率和顶破强力损失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合理的纤维素酶处理工艺条件,并得出了减重率与强力损失率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黄麻纤维的特性.为降低黄麻/棉混纺纱线的刚度,提高其可编织性,分别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对其处理,并进行了对比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确定较佳的酶整理工艺.发现酶整理工艺降低了黄麻/棉混纺纱的刚度,提高了可编织性.  相似文献   

14.
焦磷酸钠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酯化交联改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最佳条件为焦磷酸钠∶魔芋葡甘聚糖=1∶8(w/w)、pH3、温度50℃、时间2h。改性KGM溶胶透明度、黏度、冻融稳定性及抗菌性明显改善,改性KGM膜耐洗刷性比未改性KGM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赵磊 《国际纺织导报》2012,(8):66-68,70,78
以纯棉纱、黄麻/棉混纺纱为原料,采用相同的上机工艺参数,分别试织了纯棉及两种配比的黄麻/棉混纺织物,对3种织物进行了吸放湿性能、芯吸效果、拉伸性能、透气效果、悬垂性、折皱回复性及织物风格等方面的测试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18texJ30/C70纱制织的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及撕破强力与棉织物基本接近,两种棉麻混纺织物相对纯棉织物均具有更为优良的吸湿性能、芯吸性能及透气性能,弯曲刚度大于纯棉织物,而折皱回复性及织物悬垂性差于纯棉织物。  相似文献   

16.
在开发多纤维与汉麻混纺或交织色织面料过程中,对染色、浆纱、织造、后整理等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合理制定工艺参数,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落实上机工艺,使染色白度、色牢度、质量损失率、强力损耗、浆纱增强率、减伸率、上浆率、毛羽增强率、织造引纬率、后整理烧毛等级、丝光效果及液氨免烫整理前后强力、幅宽、缩率等标准得到严格控制,检验结果表明,织物内在与外在质量均达到亚麻棉色织布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高温碱煮的方法对汉麻原茎进行脱胶处理,利用正交试验分析,通过比较汉麻打成麻得率和脱胶效果,探讨汉麻纤维脱胶中碱量和脱胶助剂对汉麻脱胶质量的影响.指出其它因素不变时,汉麻脱胶的最佳工艺为:NaOH用量14.05g/L,脱胶助剂用量5.25g/L.  相似文献   

18.
徐静  王秀芝 《国际纺织导报》2006,34(3):22-23,26
研究了纤维状态下经化学改性处理的黄麻的柔性处理工艺.通过对黄麻纤维特性的分析,研究了碱改性处理后的黄麻纤维的柔性处理,以修复和改善强碱损伤的纤维,增强其柔软性和弹性,达到手感既柔软又滑爽的目的,从而使黄麻纤维具有可纺性,并使黄麻高档产品的生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using cellulase enzyme and a mixture of enzymes (cellulase, xylanase and pectinase), under specific treatment conditions, o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ute fibres.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enacity, elongation to break, flexural rigidity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lour measurements using colour spectroscopy were studied. Tensi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enzyme-treated jute fibres in terms of tenacity (cN/tex) were found to decrease by approximately 9.05%, 14.76% and 19.83% for cellulase enzyme treatment and 11.96%, 13.47% and 23.81% for mixed enzymes at 2%, 3% and 4% concentration levels,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longation, whiteness index, brightness index and reflectance of these enzyme-treated jute fibres were noticed when compared to those of raw jute fibres. The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flexural rigidity and yellowness index of these enzyme-treated jute fibres was also notic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s the degradation of the jute fibre at surface level and along with the removal of the gummy substances present on the surface; this degradation depends on the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the enzyme.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麻与棉两种天然纤维纱交织,开发出高档衬衫面料。并通过合理的工艺配置和抗皱防缩整理,使产品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和保健性能,为大麻服装用高档面料的开发及生产提供参考。文中对此类产品的设计、生产技术要点作了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