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钢第二炼钢厂3座转炉经溅渣护炉后。提高了转炉炉龄、作业率和日历利用系数,降低了耐火材料的消耗,钢产量增加了12%。  相似文献   

2.
刘荣蒂 《四川冶金》1998,20(5):13-17
对半钢的强化冶炼,90年代初,攀钢炼钢厂进行深入探讨,对以后氧枪的发展,钢产量和炉龄的提高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追忆了当时理论探索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孙廉洁 《江苏冶金》1992,(3):53-55,64
炉衬寿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为炉衬材质、砌炉质量,冶炼操作、炉体维护等四大因素。苏州钢铁厂6吨氧气顶吹转炉自1985年投产以来,不断地在这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有效途径使炉龄从单炉121次上升到517次,月平均炉龄从67次上升到439次。从而进一步发挥了转炉生产的潜力,钢产量从1986年的8.9万吨上升到1990年的20.5万吨,利用系数达到了47.6,实现了稳产高产。同时炉衬材料消耗从1986年的31.0kg/t 钢下降到1990年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单层长砖在攀钢炼钢转炉上的应用,使用结果表明,应用单层长砖后,转炉炉衬侵蚀均匀、合理、基础炉龄大幅度提高,为溅渣护炉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保证,同时,增大了炉容比,为转炉扩装、增大钢产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雷浩洪 《河北冶金》2013,(12):75-77
在转炉生产中,提高炉衬的使用寿命对提高生产率、炉龄、钢产量、钢水质量及降低耐火材料消耗、增加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转炉炉衬寿命的主要因素,利用生铁块渣补技术解决了兑铁水、加废钢对炉衬的冲刷及机械磨损,减少了炉料的使用量和停炉的补炉时间,解决了生产与护炉之间的矛盾。该技术的应用,使转炉炉况明显好转、炉龄由11000炉提高到15000炉,耐材消耗降低30%,为炼钢进一步提升产能和经济技术指标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周镜 《钢铁钒钛》1993,14(2):12-17,11
分析了攀钢转炉炉龄较低的主要原因,介绍了为提高炉龄采取的措施及国外提高炉龄的经验,如砖型确定的原则、转炉标准砖型的参数、炉龄与砖的理化指标和冶炼工艺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攀钢转炉炉龄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转炉供氧强度大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它的喷溅情况,同时还应考虑原料状况、冶炼钢种、炉容比、转炉排烟能力等条件,通常在无喷溅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较大的供氧强度。提高转炉供氧强度能缩短吹氧时间,增加钢产量,强化氧射流与熔池的作用,加快脱碳速度、成渣速度和熔池升温速度,减少氧气消耗,提高转炉炉龄。  相似文献   

8.
攀钢转炉炉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统计学,数学相关分析及工程控制论应用到转炉炼钢工艺参数控制和数据处理上。把数学分析与炼钢理论结合起来,获得了各工艺参数,炉衬材质与炉龄之间的当量人而建立了攀钢炉龄的数学模型。根据本模型对影响炉龄的因素进行控制,4年内已使攀钢炉龄每年以10%的速率递增,增加了转炉交钢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三吹二”和“三吹三”操作体制的转炉炉龄等因素与钢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了彼此关系的数学表示式,并确立了最佳炉龄的计算方法。同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那种不惜大幅度降低日冶炼炉次而片面追求高炉龄的结果,必然导致钢产量的降低和耐火材料消耗的增加,尤其在生产任务紧的情况下,更应切忌这种现象的发生。而应代之以平稳和有计划地提高炉龄,方可收到增加钢产量与降低耐火材料消耗的最佳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型转炉炉龄提高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宝钢300t转炉炉龄变化情况以及历年转炉炉衬损坏情况。并着重分析了影响转炉炉龄的主要因素和提高炉龄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炉龄是炼钢生产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阐述了国内外延长转炉炉龄的一些新技术及有关措施,并联系鞍钢实际谈延长炉龄所要采取的措施,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宝钢300t转炉开工以来为提高炉龄所实施转炉炉衬耐材方面的某些变革,讨论了与转炉炉龄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转炉炉龄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杨正府  张永全 《柳钢科技》2007,(F09):108-111
系统分析了我厂转炉改造后炉龄及与炉龄相关指标长期偏低的原因以及实现长寿经济炉龄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措施,介绍了2004年在转炉维护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王建新  黄星武 《炼钢》1998,14(3):35-36,58
分析了现有工艺操作条件下不利于提高转炉炉龄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措施能够减轻冶炼操作对炉衬的损害,有利于提高转炉炉龄。  相似文献   

15.
王建新  曹志刚 《钢铁技术》1999,(1):15-18,25
本文从传炉终点、终渣控制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八钢转炉炉龄的因素,认为有3个影响八钢转炉炉龄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南方金属》2007,(4):33-33
2007年5月9日,截至到当天白班,韶钢三钢厂1号转炉炉龄突破两万炉大关,达到了20009炉,创造了大转炉建成投产以来的炉龄最高纪录,这一炉龄纪录也是华南地区钢铁企业中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杨奕模 《四川冶金》1989,11(1):73-77
本文针对中小型转炉使用焦油白云石炉衬的炉龄认识问题,提出炉衬损坏机理为理论依据,认识炉龄三要素的相互关系,阐明主要影响是“管理问题”和“冶炼技术”等,炉衬不是“万能”,只要在符合炉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遵循白云石炉衬使用三原则,以“冶炼技术”与“管理”去适应炉衬,发挥其基础作用,定能实现白云石炉衬经济炉龄500炉水平。在此炉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含碳炉衬,以“白云石-碳”为主的综合炉衬,可达经济炉龄目标800—100D炉。  相似文献   

18.
王佩文 《昆钢科技》1996,(4):14-17,24
本文从钢材市场行情,工艺操作水平,原料条件等方面,论述了达到四种经济炉龄的模式,分析了原料条件,工艺条件,补炉方式,补炉时间等因素时炉龄的影响;阐述了综合砌炉对实现经济炉龄的意义,提出了实现了低炉衬消耗的经济炉龄措施是精料入炉;工作氧压达设计水平,降低出钢温度;搞好综合砌炉;采用溅渣护炉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转炉炉龄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对策措施,提高了转炉炉龄。  相似文献   

20.
南京钢铁厂现有3座15t 氧气顶吹转炉,以“三吹二”的作业方式组织生产。铁水由3座300m~3的高炉和一座20t 的化铁炉供给。1991年共计产转炉钢541010.68t。1992年计划生产转炉钢56万t,随着产量的逐年提高,炉龄已成为生产的限制性环节。去年1~7月份,由于炉龄一直徘徊不前,严重影响了生产。为了扭转被动局面,8月份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使炉龄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1 1991年8月份以前炉龄低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