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崔元范  张吉库  宋鑫 《节能》2009,28(12):15-18
对硅碳素(ANJ.SIC)的再生及再生后去除水中Mn^2+的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用NaOH再生后的硅碳素(ANJ.SIC)与再生前相比,出水Mn^2+浓度达到0.1mg/L以下的时间有所延长。当原水Mn^2+浓度范围为2.162~2.24mg/L、流速为10.4m/h时,再生后硅碳素(ANJ.SIC)出水Mn^2+浓度在0.1mg/L以下的时间比再生前延长了近1倍。对再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再生次数与再生率的关系。试验表明,用NaOH再生后再生率在第二次时能达到182.3%,平均再生率为170%。对再生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霍威 《节能》2012,31(5):32-34
地下水普遍存在锰超标,且难去除的特点。实际应用中发现一种新型的改性滤料———硅碳素,它对Mn2+的饱和吸附量为6.954mg/g。通过在同等条件下,对比硅碳素与锰砂这种最常用滤料的除锰效果,对比酸、碱、盐、有机物等再生硅碳素的再生效果,并通过电镜扫描对滤料的图像进行分析,对硅碳素除锰的影响因素、饱和硅碳素的再生方式、除锰机理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硅碳素在市场上的应用效果,说明硅碳素的除铁锰能力远远大于传统的锰砂滤料,且用含Na+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再生效果。硅碳素的市场价格较高,试验结果也表明硅碳素与锰砂联合除锰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一两级锰砂,且可保证长时间稳定高效低除锰效果,因此可大力推广硅碳素———锰砂联合除锰在实际中的应用,为硅碳素滤料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反冲洗再生和NaOH再生两种方式对吸附Mn2+饱和硅碳素(ANJ.SiC)进行动态再生,对比两种再生方式去除水中Mn2+的效果。结果表明:当原水Mn2+浓度范围为1.7~2.2mg/L,流速为7.8m/h时,用水反冲洗第1次再生后,饱和硅碳素的再生率仅为49.8%,第2次再生后再生率就低于15%,失去了对Mn2+的去除能力;而用NaOH再生时,第5次再生后再生率仍大于1,明显优于反冲洗再生,并通过电镜扫描图像进一步研究硅碳素的除锰机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水解酸化一体BAF”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性能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出水COD达到100mg/L左右,平均去除率为64.69%,出水NH3-N平均值是3.51mg/L,去除率为95.16%,出水TN平均值是29.17mg/L,去除率为64.29%,各单元处理效果分析表明装置各处理区域均均能达到较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某小区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为原水,在不同的运行每件下研究超滤膜对细菌、浊度、COD的去除效果:同时还研究了压力对超滤膜的影响以及超滤膜的最优工作压力和最优反洗周期及反洗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超滤膜最优运行压力为0.1~0.12MPa,最佳反洗周期和反洗时间分别为30min和45s;超滤膜对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可视为100%:COD去除率为54%左右;出水浊度在0.1-0.2NTU之间,优于自来水。  相似文献   

6.
在DO,温度,pH,COD一定的条件下,试验了氨氮浓度对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效能的影响。得出,氨氮去除率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进水氨氮浓度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去除效率维持在87%~93%之间;某些污染物(如,游离氨和亚硝酸盐)对微生物的抑制与毒性作用都能影响复合生物反应器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太原经济开发区污水厂运行情况,分析了该厂A/O一体式复合池的生物除磷性能及溶解氧对生物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TP月平均浓度为3.06mg/L~9.86mg/L的条件下,复合池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38.22%,高于一般活性污泥法20%-30%的去除率,但出水TP月平均浓度为1.67mg/L~5.54mg/L,要实现一级A排放标准还需深度单元作补充处理;控制缺氧段DO为0.2mg/L~0.5mg/L、好氧段DO为2mg/L时,可以兼顾同步脱氮除磷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投加量、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污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影响,采用天然沸石对模拟生活污水中氨氮去除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模拟生活污水的氨氮浓度条件下,适宜的沸石投加量为4 g/200mL,吸附时间选择3 h较适宜,不同氨氮初始浓度(30~200 mg/L)下,去除率达到了56%~95. 2%。2 h后速率逐渐降低并达到吸附平衡,氨氮的去除率趋于稳定。吸附达到平衡后,随着氨氮初始浓度增加至,去除率呈下降趋势。p H值范围在5~8时,沸石吸附氨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柴油机燃用柴油/乙二醇单丁醚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柴油机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二醇单丁醚(NBE),柴油机热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着火略有延迟,燃烧速度加快,燃烧持续期缩短。烟度和CO排放大幅度降低。加入159/5~25%NBE时,烟度下降43.9%~759/5,CO排放在高负荷下降46.5%~56%,HC排放也不同程度降低,NOx排放稍有下降。试验结果显示了柴油机燃用乙二醇单丁醚在降低排放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生物法净化燃料气体中H2S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利用反应塔外曝气、介质循环供氧处理燃料气体中H2S的新方法。一定成份的硫代硫酸钠培养液可以富集培养出效果良好的脱硫污泥,能高效地去除H2S。在H2S浓度为~1.59mg/L、进气流量为0.43L/min时,其去除率可达99.1%以上,最大负荷可达28.9mmol/(L,D)(以反应器有效体积计),系统最佳pH为1—2,尾气中残留氧的浓度不超过0.56/m3,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上游某电站坝前大面积发育倾倒变形体,边坡中的地下水对其稳定性有重大影响。为此,运用二维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分析程序SEEP/W,并联合极限平衡法分析库水位变动期间库水位变动速率对倾倒变形体边坡渗流场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及规律。结果表明,水位变动速率对倾倒变形体的瞬时渗流场有较大影响,坡体表面形态在水位变动期间,对其水力梯度影响较为明显;水位上升阶段,水位变动速率与倾倒变形体稳定性呈现正相关关系,水位上升速率由0.5 m/d增大至5 m/d,稳定性系数上升了0.7%~20%,而水位下降阶段,水位变动速率与其呈现负相关关系,堆积体稳定性系数降低0.6%~1.6%,且其存在临界速率(2.0 m/d)、水位(死水位以上3/8坡高处),速率、水位超过其临界值之后,稳定性变幅明显放缓甚至出现回升。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上游某电站坝前大面积发育倾倒变形体,边坡中的地下水对其稳定性有重大影响。为此,运用二维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分析程序SEEP/W,并联合极限平衡法分析库水位变动期间库水位变动速率对倾倒变形体边坡渗流场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及规律。结果表明,水位变动速率对倾倒变形体的瞬时渗流场有较大影响,坡体表面形态在水位变动期间,对其水力梯度影响较为明显;水位上升阶段,水位变动速率与倾倒变形体稳定性呈现正相关关系,水位上升速率由0.5 m/d增大至5 m/d,稳定性系数上升了0.7%~2.0%,而水位下降阶段,水位变动速率与其呈现负相关关系,堆积体稳定性系数降低0.6%~1.6%,且其存在临界速率(2.0m/d)、水位(死水位以上3/8坡高处),速率、水位超过其临界值之后,稳定性变幅明显放缓甚至出现回升。  相似文献   

13.
姜阳  孟建军  李洪波  宋鑫 《节能》2011,30(4):44-46,50
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对吸附Mn2+的硅碳素(ANJ.SiC)进行再生试验研究,选出效果较好的再生剂。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采用酸(HCl、HNO3、CH3COOH)、碱(NaOH、KOH)、盐(NaCl、CaCl2、NH4Cl、FeCl3、Al2(SO4)3、MgSO4)、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HDTMA)及乙醇,对吸附Mn2+饱和的硅碳素进行再生,并对上述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含Na+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再生效果,在一定条件下,硅碳素的再生率均达到114%以上。通过SEM图像对比分析得出,经含Na+化合物再生后,硅碳素表面空隙率增大,表面化学性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多分布在深水非成岩储层,其开采过程中易出现泥砂运移(出砂)的情况且难以避免,然而出砂条件下的水合物产能估算偏差较大。本文通过室内海洋水合物降压开采出砂实验数据和海洋水合物试采公开资料,首次推导了出砂条件下现场尺度海洋水合物储层产能情况:在相当于1 200 m水深覆压、30.5 m厚的水合物细砂储层和7寸垂直井不防砂的情况下,得到最大产气速率4.63 ~ 14.1 m3/s,折合40.01×104 ~ 121.84×104 m3/d,综合出砂率0.16% ~ 10.74%;泥质储层在不防砂垂直井和水平井单个半径12 mm射孔下,其最大产气速率达到79.95×104 m3/d和170 m3/d,但其综合出砂率是灾难性的。由于时空限制,产气速率、综合产能和出砂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平衡综合出砂率(控砂精度)和产气效率(产能)的情况下,有望达到产业化规模。本研究为合理估算出砂条件下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产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石川河河谷阶地区地下水资源长期大量超采,致使一定区域的含水层被疏干,利用疏干的含水层储水空间进行水资源的人工调蓄对恢复区域地下水位意义重大。对此,设计并模拟了在维持开采、压缩开采和增加开采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回灌等调蓄方案,对石川河河谷区阶地区进行水资源人工调蓄,并分析了各方案下的地下水位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地下水调蓄可显著改善该区域地下水的失衡状况,增加回灌量与减少开采量相结合的调蓄方案,使地下水环境的恢复效果明显。在压缩开采量的基础上,可采取分季节人工回灌4.6×107 m3/a的方案;在增加开采量的基础上,可采取分季节人工回灌5.4×107 m3/a的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下水资源恢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雅克拉凝析气田于2005年投入开发,生产层系为白垩系。该气田井流物复杂,呈高CO2(含量为2.34%~3.1%),高Cl-(含量约为7×104mg/L),低H2S(含量为13.33~43.59mg/m3),低pH值等特点,凝析油含水率为0.76%~12.37%,地层水矿化度约为14×104mg/L。在气、水、烃、固共存的多相流腐蚀介质中,H2S、CO2、Cl-和水是主要的腐蚀物质,在温度为40~60℃、压力为8.5MPa工况条件下,单井集输管道(尤其是出井口150m范围内)出现多次腐蚀暴管、穿孔事件,且不同区域内的管道均有结垢发生。腐蚀因素主要包括介质组分和含量、介质流速和流态、管道材质等。通过对单井集输管道各种腐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常用防护措施进行比选,综合应用缓蚀剂加注技术、阴极保护技术,以及管道材质优选、材料表面改性和弯头改型技术等防护措施,有效解决了单井集输管线腐蚀穿孔、刺漏问题,为治理高含CO2、Cl-及高流速的"甜性"腐蚀环境下的集输管道腐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熊启武  常凯 《中外能源》2013,(12):94-97
燕山石化公司1200m,/h的超滤反渗透污水回用装置在平稳运行近6年后出现严重运行故障,反渗透膜污染严重.产水量快速下降。经分析表明:因夏季温度高微生物滋长迅速以及铁、猛、铝无机盐含量超标析出盐垢导致反渗透膜阻塞,是发生本次故障的主要原因。经过现场试验,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异噻唑啉酮和DBNPA),投加方式为“冲击式+低浓度连续杀菌”。加药剂量约100mg/L;投加新型阻垢剂,加药剂量约为3mg/L;增大次氯酸钠投加量,控制浓水余氯在0.5-0.8mg/L;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控制在10-14mg/L;优化化学清洗方案。措施实施后,反渗透膜上的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反渗透膜性能得到了恢复,锰离子去除率在70%以上,装置运行周期已经由最初的7d延长至20d左右,每月可多产水5×l0t。  相似文献   

18.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under cold condition was mad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ome operating/design parameters and non-mechanical L valve configuration on the solid circulation rate in a 4.5 m tall, 0.15 m diamete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with riser flow rate varying from 1400 litres/min to 2000 litres/min and bed inventory from 15 kg to 25 kg of sand of average sizes 200 μm, 400 μm and 500 μm. Solid circulation rate was estimated by measuring velocity of sand particle travelling through a vertical Perspex tube sec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return leg. It was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2.8 to 12.3kg/m2s, 0.07 to 9.1kg/m2s and 0.12 to 2.23kg/m2s for sand sizes of 200 μm, 400 μm and 500 μm, respectively for a horizontal L valve. Two mathematical correl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o predict solid circulation rate as a function of riser flow rate, aeration flow rate, total bed inventory and particle size used.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空气、填料球作为介质对湍球塔进行烟气除尘实验,重点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塔内的流速分布及喷淋量、填料静止高度、入口粉尘浓度等因素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填料球具有改善塔内流速分布的作用,添加填料球后,塔内气速稳定在1.5~2 m/s;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提高除尘效率,与未加表面活性剂时相比,除尘效率增加超过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