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二甲硫醚废气的综合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性炭吸附回收和氧化吸收相结合的办法来处理理高浓度二甲硫醚废气,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先通过吸附床吸附,然后通过吸收塔以喷淋方式氧化除去少量未被吸附床吸附的二甲硫醚,最后使废气达标排放。将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用水蒸气脱附再生,脱附冷却后得到的二甲硫醚回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催化氧化技术在处理橡胶生产废气治理方面的应用。采用“过滤除雾-催化氧化深度治理-余热回收”技术,在反应器床层平均空速15000 h-1,反应器入口温度250~300℃的条件下,橡胶废气经过处理,净化气总烃浓度小于20mg/m3,远低于国家及地方废气排放标准,污染物去除率在99.7%以上。通过回收氧化反应热产蒸汽,除去装置运转费用,每年创造效益3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吸收氧化法处理硫化氢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广泛存在于油气田、采矿、冶炼、橡胶、农药、皮革、硫化染料、颜料、动物胶等工业中,且在高浓度时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觉其味使人中毒。本文采用吸收氧化法治理硫化氢废气,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碳酸钠水溶液为吸收剂将硫化氧吸收并氧化成可回收利用的硫磺.同时再生吸收液碳酸钠溶液。该工艺治理效率达99.98%,且没有工业化瓶颈,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4.
赵丽琴  张涛 《化学世界》2000,41(9):500-501
含硫化合物在制药及化工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 ,极大推动了关于硫化学的发展[1-2 ] 。硫醚的氧化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硫通常有二种氧化形式 ,亚砜和砜 (见式 1 )。式 1 :R1SR2 R1SR2OR1SR2OO  关于硫醚的氧化 ,文献报道方法较多[3 -5] ,但多限于只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 ,无通用性。本研究以价廉易得的市售 30 %过氧化氢水溶液为氧化剂 ,以化合物 ( 1 )为例 ,考察了该底物氧化为亚砜 ( 2 )和砜 ( 3) (见式 2 )的不同反应条件。多项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同样适于其它一些硫醚的氧化 ,不失为该类反应的一个通用的简便方法。式 2 :CH2 …  相似文献   

5.
<正>申请号:201710647787.4申请日:2017-08-01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氧化处理HPPO装置废气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气无法达标排放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催化氧化处理HPPO装置废气的方法,HPPO装置含烃废气进入换热器预热后,分别进入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加热到催化氧化反应温度,再分别进入第一催化氧化反应器、第二催化氧化反应器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_2O和  相似文献   

6.
7.
催化臭氧氧化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建海  朱虹  顾震宇 《工业催化》2014,22(9):654-659
气相催化臭氧氧化是一种能够使有机废气在低温下实现催化氧化的高级氧化技术。气相催化臭氧氧化的催化剂载体主要有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沸石和分子筛SBA-16等,负载的活性组分主要集中在铜、钴、锰和镍等金属氧化物,研究较多的是MnOx/γ-Al2O3。综述国内外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催化臭氧氧化有机废气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催化氧化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组分及负载量、反应温度、运行时间、副产物和湿度等。反应机理研究按反应过程拆分为臭氧分解和有机物氧化两部分,研究认为,实现有机物氧化的关键物为催化分解臭氧产生的活性氧或过氧化物物种O*2。今后研究需解决的问题有催化剂载体的吸附性能影响、避免催化剂失活的最佳反应温度和完整的气相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合成橡胶生产中废气的催化氧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催化氧化技术在治理顺丁橡胶生产排放废气方面的应用。通过采用"过滤除雾-催化氧化深度治理-余热回收"技术,在反应器床层平均空速为15 000 h-1、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50~300℃的条件下,废气经过处理后,净化气总烃质量浓度小于20 mg·m-3,达到国家和地方废气排放标准要求,总烃去除率在99.7%以上;同时通过回收氧化反应热产生蒸汽,扣除装置运转费用,每年创造效益30余万元。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流程经济性,利用Aspen Plus和Aspen Energy Analyzer软件对含硫废气生产二甲基硫醚工艺进行了模拟和能效集成优化,得到优化结果:最小传热温差为13℃;夹点热端温度为77. 2℃,冷端温度为54. 2℃;优化后整个工艺流程热公用工程能耗下降85. 9%,冷公用工程能耗下降63. 1%。模拟及优化结果表明,此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可为含硫烟气资源化处理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生物滴滤塔内描述宏观动力学,建立塔内甲硫醚的浓度分布和降解理论模型,结合实验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得到K_m=18.7 g·m~(-3),ν_(max)=112.1 g·m~(-3)·h~(-1)。当进气浓度为10~100 g·m~(-3)时,随进气浓度的增加出气浓度逐渐增加,甲硫醚去除率逐渐下降,随着填料高度的增加,气体浓度不断减小,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差值增加。在进气流量为1~15 L·min~(-1)时,随进气流量的增加,甲硫醚的去除率降低,实验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进气流量增加两者误差在5%内波动。  相似文献   

12.
微波无极光降解甲硫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婷婷  祁蕾  于洋  余江 《化工学报》2014,65(11):4579-4585
采用微波无极灯(MEDL)光解甲硫醚气体,结果表明,随着进气浓度的增加,甲硫醚去除率相应降低,但其绝对处理量却相应增加;停留时间越长,去除率越大,停留时间为10 s时,降解率高达94.3%.微波无极光化学反应系统中主要产生直接光解、光诱导产生的激发态氧原子O(1D)和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可将甲硫醚降解转化为硫酸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化合物,其中激发态氧原子O(1D)的含量是影响甲硫醚降解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了整体式WSH-5催化剂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催化氧化活性和工业应用。实验室条件下催化剂活性评价实验表明,WSH-5催化剂对苯等VOCs的高效转化温度(转化率>98%)在210~300℃之间,较WSH-2催化剂降低了5~40℃。工业废气治理应用表明,WSH-5催化剂对橡胶废气和炼化污水场挥发性废气的VOCs去除效果良好,净化率可达97%以上,净化后废气污染物浓度满足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硫醚催化氧化制备亚砜和砜是有机合成中的一类重要反应。水作为一种廉价安全的绿色溶剂,在硫醚催化氧化反应中备受青睐。主要针对硫醚水相催化氧化反应中的重要金属基催化剂和有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水相体系中,铁和锰等金属基催化剂、多金属氧酸盐及有机酸催化剂在硫醚催化氧化反应中均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多数硫醚类化合物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达到90%以上。最后展望了硫醚水相催化氧化的发展方向,指出以来源广泛的O_2为氧化剂将是未来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技术要点催化剂氧化法的特点:低温处理,可处理低NOx、低浓度VOC。2.概要Pt类或Pd类催化剂、可以通过催化剂氧化方式去除VOC。  相似文献   

17.
针对喷涂行业有机废气的特点,本工程采用"吸附浓缩-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排放口非甲烷总烃(NMHC)、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分别为74.3、6.20×10~(-2)、0.108和0.164 mg/m~3,排放速率分别为2.18、1.82×10~(-3)、3.19×10~(-3)和4.82×10~(-3)kg/h,去除率达89.5%以上,均满足《工业涂装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2146-2018)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要求,能耗费用为218140元/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吸附浓缩-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对喷涂行业产生的排放大、浓度低的废气具有显著的处理效果和杰出的低能耗特点。  相似文献   

18.
浅析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OC是一种对环境和人类产生严重危害的废气,概述了VOC废气的来源和危害,同时介绍了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VOC废气处理方法——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催化吸收塔-生物滴滤塔联合工艺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催化吸收塔利用电解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经过催化磁化器的催化后,能够有效地氧化部分有机废气。催化吸收塔净化后的废气进入生物滴滤塔进一步处理。吸收塔的臭氧量和进气浓度与生物塔的喷淋量和pH值对VOCs去除率的研究表明,当臭氧量为12.8g/h,喷淋量为2m3/h,进气中ρ(VOCs)=200~500mg/m3,pH=6~7,VOCs去除率最高为96.6%。对单一生物法处理工艺的处理效率与联合工艺的处理效率进行对比,发现联合工艺比单一的生物塔工艺具有更好的VOCs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
催化氧化技术是处理VOCs的常用方法之一,为节省占地、节约投资,将常用催化氧化装置集合为组合式催化氧化反应器。为使净化气均匀地进入换热段、降低速度偏差、保证换热效率,利用计算流体软件CFD对反应段出口至换热段的烟道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计算得到了使流场均匀分布的导流板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