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使用高压釜反应器,无催化剂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410~440 ℃)、初始氢气压力(3.0~7.0 MPa)及停留时间(20~80 min)对渣油加氢结焦及转化率的影响.当温度、停留时间增加时,渣油转化率与结焦率都增大,而初始氢气压力增加时渣油转化率增大,结焦率变化不大.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30 ℃、初始氢气压力为7.0 MPa和反应时间为20 min是现有渣油加氢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苯酚类有机物与ClO2的反光动力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跟踪测定苯胺类有机物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反应对于苯胺类有机物和ClO2均为一级反应,总反应级数为二级.获取了ClO2与10种苯胺反应的速率常数.分析了苯胺分子结构对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了QSAR模型.模型表明,ClO2氧化苯胺类有机物的反应速率logk与苯胺分子Hammett取代常数σ和分子折射率MR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ClO2氧化苯胺的反应速率不仅与苯胺类有机物的电子结构有关,还与其立体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H2O2/ClO2法制备低聚壳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在H2O2/ClO2溶液中非均相体系下的微波辐射降解,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优化反应条件: H2O2 3.0 wt%,ClO2 1.5 wt%,微波辐射功率320 W,辐射时间45 min,所得水溶性壳聚糖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5×103,收率可达82.0 %.UV、红外图谱分析表明,辐照后壳聚糖分子链链长变短,壳聚糖主链结构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以釜式反应器进行的酰胺化反应过程中反应停留时间与反应温度之间关系的试验研究,优化反应停留时间与反应温度的控制,提高酰胺转化率以达到增加甲甲酯收率的目的.经过在三种停留时间下改变反应温度的试验,当反应停留时间为60 min、温度为132℃时,酰胺转化率达到最高值34.84%.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建固定床实验台研究了常压下神华煤煤焦等温CO2气化反应特性,实验分析了CO2流量、煤焦质量、气化温度和CO2分压对煤焦固定碳转化率的影响.在建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实验条件下,根据等转化率法计算得到煤焦气化反应活化能E为155 kJ/mol、CO2分压反应级数n为0.58;通过比对常用42种反应机理函数相关系数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ClO2作为脱硝添加剂,在已有的氨法脱硫中实现工业锅炉同时脱硫脱硝。分别考察了ClO2质量浓度、初始pH值、温度和吸收液液气比等对脱硫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SO2和NO去除率随着ClO2质量浓度和液气比的增大而提高;初始pH对SO2和NO的去除有较大影响,脱硝效率随着pH升高而减小;温度对脱硫效率影响不大,但适当升温可以提高脱硝效率。在适宜试验条件下,脱硫效率可达到99.8%,脱硝效率可达93.2%。在不改变氨法脱硫工艺条件前提下探索投资少成本低的脱硝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9.
在2L高压反应釜内,研究了环己烷无催化空气氧化生产环己酮过程中,不同浓度苯对氧化反应吸氧速度、产物组成和环己烷转化率、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对环己烷氧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基本不影响氧化吸氧速率和转化率,但对环己烷氧化的选择性有一定影响.在165℃反应55min时,苯含量每增加10%,选择性约下降1%,且随着环己烷中苯含量的增加,产物中过氧化物含量下降,酸略有下降而酯有所增加,环己酮和环己醇的含量则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环己酮生产过程中苯对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 L高压反应釜内,研究了环己烷无催化空气氧化生产环己酮过程中,不同浓度苯对氧化反应吸氧速度、产物组成和环己烷转化率、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对环己烷氧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基本不影响氧化吸氧速率和转化率,但对环己烷氧化的选择性有一定影响.在165 ℃反应55 min时,苯含量每增加10%,选择性约下降1%,且随着环己烷中苯含量的增加,产物中过氧化物含量下降,酸略有下降而酯有所增加,环己酮和环己醇的含量则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ClO2对模拟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物蒽、荧蒽及芘的去除效果,考察反应时间、ClO2投量及pH等因素对多环芳烃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ClO2投量对去除率的影响要高于pH,且当反应时间为30 min,90 min,60 min,ClO2投量分别为0.2 mmol/L,0.5 mmol/L,0.4 mmol/L,pH为7.2时,蒽、荧蒽及芘的去除率可达最大值,分别为99.60%,24.55%和60.35%.以蒽为代表研究多环芳烃与ClO2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反应对蒽和ClO2均为假一级反应,总反应级数为二级.在pH为6.8,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k)为0.03 L/(mmol.min).对ClO2与蒽的反应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主要为生物降解性较强的醌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制的实验室小型鼓泡床反应器探究了ClO2溶液的挥发特性;考察了温度、鼓泡气量和ClO2质量浓度对ClO2溶液挥发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ClO2质量浓度、鼓泡气量、温度越高,ClO2的挥发越大,鼓泡气量对挥发速率的影响大于温度;但在溶液中,ClO2质量浓度很低的情况下,温度对挥发速率的影响较少;ClO2的挥发速率与溶液的ClO2质量浓度基本呈线性关系。结合实验数据,构建了鼓泡条件下ClO2溶液质量浓度随时间衰减的关联模型c=c0e-kt,并得出了ClO2溶液挥发速率系数的关联式:k=2.152 5×10-5θ+3.427 6×10-4Q-7.599 7×10-4,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用于鼓泡床中ClO2溶液挥发速率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盐酸浓度、搅拌强度及反应时间下,对二氧化钛粉体中整体杂质及典型杂质(三氧化二铁和三氧化二锑)的去除率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条件下,杂质去除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浸出除杂过程为液膜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盐酸直接浸取钛铁矿的浸取动力学。探讨了浸取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结果表明,浸取过程符合一级反应的收缩未反应芯模型,过程速率为表面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得到了浸取除铁反应组合速率常数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微波诱导二氧化氯氧化处理水中苯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模拟苯酚废水为处理对象,以ClO2为氧化剂,以微波诱导作为辅助手段,考察微波诱导ClO2氧化处理苯酚配水工艺中,ClO2投加体积、微波辐照功率、微波辐照时间、废水温度、废水pH等因素对苯酚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处理1 0 0 mL质量浓度为1 0 0 mg/L的苯酚配水,ClO2的投加质量分数为1%的ClO2溶液1.012 mL(苯酚与ClO2摩尔比为0.734∶1),微波功率为50 W,辐照时间为6 min,配水pH 3~5时,处理效果最好,苯酚的去除率达到83.16%。并且,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微波诱导ClO2氧化苯酚的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水浴加热法,并且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表明该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制备工艺(反应合成法)制备AgSnO2(10)电接触材料,目的是解决SnO2颗粒与基体Ag的界面结合问题,对AgSnO2(10)进行了电阻率和电寿命方面研究,分析了电弧侵蚀后触点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10)材料具有接触电阻低、电接触寿命高等特点。电学性能方面优于传统粉末冶金制备的AgSnO2(10)和AgCdO(12)材料。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厂原水长距离输送的工艺特征,研究了黄河中下游地表水体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和二氧化氯以及两种水处理剂同时投加3种方法的除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 mg/L,接触2h时,臭阈值的去除率可达到83.1%;二氧化氯投加为0.5 mg/L和1.0 mg/L,接触160 min,臭阈值去除率分别为50.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温固相制备前驱物再热处理和室温一步固相法两种方法制备纳米CuO.室温固相制备前驱物再热处理的方法以Cu(CH3COO)2·2H2O和H2C2O4·2H2O为原料,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前驱物,再对前驱物进行热处理制备产物,研究了研磨时间、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室温一步固相法以CuCl2·2H2O和NaOH为原料,以PEG-40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室温固相反应制备产物,研究了PEG-400用量对产物的影响.通过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室温制备前驱物再热处理的方法制备的纳米CuO产率高,平均粒径小,最好的制备工艺为:对反应物研磨30min,将得到的前驱物在350℃热处理1h,得到的纳米CuO平均粒径为27.06nm,产率为93.16%. 相似文献
19.
以FeCl3·6H2O和NaOH为原料,Tw een-80为分散剂,在室温下通过固相反应制备前驱物,然后煅烧前驱物制得纳米氧化铁。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前驱物的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产物的影响。利用XRD对制备的纳米氧化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为纳米α-Fe2O3。表面活性剂Tween-80可使产物的产率明显提高,粒径减小;随煅烧温度的提高,煅烧时间的延长,产物的粒径先减小,再增大。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2h,制得的α-Fe2O3的平均粒径为21n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