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采用实际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20CrMnTi齿轮钢棒材不同位置的组织与硬度进行研究;对该棒材的控轧控冷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轧制及冷却过程中棒材温度与等效应变分布,提出控轧控冷工艺优化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实际控轧控冷工艺下,棒材表面与1/2半径处的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心部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及大量贝氏体,心部硬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棒材在控轧控冷过程中的变形主要发生在表面及1/2半径处,且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等效应变减小;棒材心部的温度最高,1/2半径处和表面的温度依次降低,且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心部温度升高;棒材表面的控轧效果最好,1/2半径处的次之,心部的最差;将终轧温度由880℃降低至840℃控轧控冷后,棒材不同部位的组织均由铁素体与珠光体组成,表面、1/2半径处与心部的平均硬度分别为182,188,190HBW,组织和硬度的不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缸控翻板闸门存在的必要性,分析了缸控翻板闸门工作原理与结构组成,在探讨了缸控系统设计难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翻板闸门缸控系统设计,最后就设计过程应特别注意的事项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3.
从煤矿自动化集控发展现状出发,对其自动化水平、集控成效等进行分析,结合煤矿机电自动化集控特点全面分析了煤矿运营过程中机电自动化集控的重要性,基于此,深入研究了煤矿机电自动化集控的应用状况及发展意义,并从应用管理上提出相应的优化意见,望最大限度提升煤炭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温度场模拟,并建立了圆钢温度场预报模型.研究了圆钢环缝旋流控冷过程的热边界条件,分析了4种情况下圆钢温度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控冷圆钢的晶粒度有明显细化,获得了圆钢在环缝旋流两级控冷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历程曲线及其组织变化特点.模型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分析结果对于掌握圆钢的冷却规律、优化圆钢控冷工艺,以及开发新控制冷却技术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自动化抛光过程中,工具与工件间的接触力控制尤为重要.基于主动柔顺控制的原理,提出了面向工业机器人的柔顺力控装置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动力学建模,基于BP神经网络PID算法,设计了该柔顺力控装置的自适应控制策略.最后进行力控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柔顺力控装置能够保证打磨过程中工件与工具之间的接触力恒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际设计的5000万m2二控速度计算过程,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5000万m2石膏扳二控各台设备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脑控机械臂的动态脑控视觉范式以及实时反馈的脑控指令校验方法,并基于该范式及方法实现了一套脑控机械臂系统。相比于当前广泛采用的固定视觉刺激,使用者通过注视不同位置控制机械臂末端运动过程的控制实现方法,提出的视觉范式基于动态刺激标签输出面向控制对象的脑控指令。该指令结合机械臂的自主空间运动,实现了基于脑-机协同下的快速抓取。同时,针对面向运动过程脑机接口中脑特征识别准确率低,系统鲁棒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实时反馈校验方法,基于该方法对系统使用者的意图进行校验,可有效提升脑控机械臂对人类意图识别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动态刺激及实时反馈校验方法,其脑控抓取的平均成功率为85%(基于运动过程的控制方法的成功率为47.9%),单次抓取任务下的平均时间消耗为22.46 s(基于运动过程的控制方法为64.76 s)。在未来,提出的脑控机械臂框架可以以节点模块的形式整合入机器人操作系统,并应用于人-机体系协同下的脑机接口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MSP430FW427远程抄控燃气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远程抄控燃气表的无磁流量计测量方法,分析了IC卡燃气计量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适用于远程抄控燃气表截气阀的结构及功能,采用微功耗单片机MSP430FW427及M-Bus总线技术开发了具有数据远传和远程抄控功能的燃气表.  相似文献   

9.
PROTOS70接装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控胶辊传动轴及轴承易磨损,控胶辊无胶区易跑位等问题.根据控胶辊传动及装配要求,设计一个组合轴承,解决了传动轴和轴承易磨损的问题.同时对传动轴也进行了相应改造,并在胶缸开设定位槽,使控胶辊无胶区不再跑位,保证了烟支滤嘴切口质量.应用效果表明,控胶辊传动轴和组合轴承的寿命得到了大幅提升,改进后的机组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液控蝶阀控制原理和控制过程的基础上,从某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4×350MW发电机组近年来循环水泵出口液控蝶阀缺陷故障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升级改造的优缺点,有益于提高液控蝶阀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性能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胜华  张仲伟 《机械》2003,30(5):91-92,95
提高机床性能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课题。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性能决定了数控机床的速度和精度等技术指标,因此,研究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伺服性能十分重要。本文就数控机床对位置伺服系统所要求的伺服性能进行分析,对提高伺服数控加工系统的控制精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结构、控制原理和数学模型等3个方面对开环和闭环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进行分析,比较二者的主要性能特点。对两种控制方式的变量柱塞泵进行了压力和流量的动静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闭环控制型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比开环型控制特性更好、精度更高,更适合于高精度的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可控机构的分类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论述了可控机构是现代机构学的重要分支。对可控机构进行分类研究 ,以可控机构的输出柔性为特征将可控机构分为可调机构、变输入转速机构、混合驱动机构、电子凸轮机构等四大类。对每一类型的可控机构给出定义、应用研究现状分析、对较成熟的可控机构分支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以五层电梯的虚拟对象运行为例,介绍了以PAC Systems RX3i系列PLC作为控制器和以iFix组态软件为基础的虚拟控制对象建立过程,以及建立虚拟控制对象的设计思路,指出了组态软件在对虚拟控制对象 建立中的应用及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鹏  李虹  李梦辉 《仪表技术》2011,(7):25-27,30
工业过程中的被控系统大多是时滞系统,这些系统在设计控制器的时候往往无法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而传统的控制方法都是建立在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上的。文章运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在设计控制器的时候无需建模,仅利用被控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通过MATLAB仿真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对于大滞后系统的控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有效的抗干扰性以及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缩小小型发电机变频装置的体积,降低变频装置硬件成本,本文设计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交直交变频模式的交交变频的模块。应用单片机控制双向晶闸管的导通角,实现输出电压和频率的稳定。通过调节汽油机节气门的开度,实现输出功率的稳定。系统选用ATmega16微处理器,在精度的要求范围内能对电压进行快速稳定地调节。  相似文献   

17.
受控机构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展望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阐述受控机构学在精确实现给定运动上的重大意义,提出受控机构学这一新思想,并对受控机械学的立论依据,研究现状和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电控喷油器用致动器的性能,对喷油器喷油特性以及发动机工作性能具有重大影响。探讨了应用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换能元件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在电控喷油器中的应用现状。首先,介绍了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发展背景;其次,简要介绍了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作用机理、优良特性以及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结构原理;然后,将电控喷油器按照致动器通电工作方式、驱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系统梳理了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应用于电控喷油器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电控喷油器用致动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Windows条件下受控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Windows条件下和受控机构二自由度的特点,建立了受控机构的运动与动力分析模型;提出了在Visual C 环境下,受控机构的运动与动力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20.
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数控实验中,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改善了目前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实验环节效果不理想、效率较低的现象,提高了学生数控编程能力、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及系统的维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