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确保排水系统能及时、顺畅地排除地表及地下水,防止其对山体或坡面的冲洗,从而引起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地表排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及时排除地表水,减少山体下渗水量对坡面结构的损害,其主要病害有沟内杂草、沟体沉降裂缝、暴雨形成沟体坑槽以及防排水系统设置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止引起发生地质结构的变化和对坡面及山体的冲洗,必须保证排水系统能够将地表及地下水顺畅、及时地排除.山体下渗水量对坡面结构的损害主要包括沟内杂草、沟体沉降裂缝、暴雨形成沟体坑槽以及防排水系统设置不完善等,及时排除地表水,减少山体下渗水量便是地表排水系统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米林隧道洞身通过的围岩相继有碎石土、细砂、块石土、卵石土、漂石土、片麻石、麋棱石、碳酸盐岩块。水文地质特征分为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为沟水,雨季及冰雪融化季节中有沟水,枯水季节沟中水量较小。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由于D2K378+123-D2K378+185段洞身穿越细砂层地段,为了保证隧道过砂层段施工安全,决定施作隧道内水平旋喷桩对地层进行超前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隔档式背斜构造岩溶山区隧道建设导致的地下水大量疏干、地表水严重漏失的问题,以重庆铜锣山玉峰山隧道附近的旱土村至关心村一带岩溶槽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玉峰山隧道建设相关资料,得出该区岩溶发育具有垂直分带性,岩溶竖向连通程度与岩层倾角具有相关性,受地质构造影响,岩溶发育呈现出各向异性,隧道轴线两侧和背斜两翼地下水疏干影响均呈现出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GSFLOW研究地下水-地表水相互转化关系、分析不同水文参数对于流域水资源影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在介绍GSFLOW模型的结构、计算过程、应用范围等基础上,分析了气温、降水以及不同数量的水文响应单元(HRU)对GSFLOW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文响应单元划分尺度的不同影响GSFLOW模型的精度,当HRU数量增加时,GSFLOW模型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更加剧烈,模拟结果变动幅度加大。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比气温降低、降水增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更大,而降水比气温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GSFLOW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复杂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6.
信息快递     
对北京市利用地源热泵情况的调研3月9日,建设部调研小组与北京市建委,对北京市利用地源热泵技术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地源热泵包括了使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热源和冷源的系统,即地下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地表水(湖水、河水、海水及污水)热泵系统。地  相似文献   

7.
以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为分界线,对水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杨静 《山西建筑》2014,(7):241-242
指出重庆市主城区地表水资源情势分析与研究对规划市区的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通过对其科学地分析与预测得出,在2014年内重庆市主城区供水能力满足该区域人口、经济及环境水要求,重庆市主城区水资源在总体用水的求使用上未超载,地区可供发的水的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进京后,北京市的供水将由外调水、本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地下水仍将占总供水量的一半左右,北京可建设五大地下“水库”,储存、调节地下水,从而实现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这是近日北京地勘局开展的《北京市重大地质问题战略研究》新成果中透露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研究江门市主城区立体绿化的现状,总结归纳了江门市主城区立体绿化的主要类型和各区的分布情况,并从实施层面、技术层面、决策层面三方面,提出江门市主城区立体绿化的提升策略,为江门市立体绿化推广和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心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心区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是世界许多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城市中心区的地下停车设施利用率普遍不高。文章从解决中心区静态交通入手,提出了地下停车系统的概念,针对地下停车系统的形成条件、布曷形态、选址及管理措施等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一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福田枢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学军 《华中建筑》2011,29(6):59-62
该文全面介绍了我国第一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福田枢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情况;探讨了在城市中心区进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基本思路、原则及采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郑辛亥 《特种结构》2014,(5):107-111
广州大沙头综合楼工程位于闹市区,地下3层,上部为多高层建筑,采取盖挖逆作施工法,缩短了2.5个月的工期。本文介绍该方法的施工设计、作业步骤、重点与难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施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峰  王爱勋 《施工技术》2003,32(1):16-18
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克服邻近基坑深井降水引起地下承压水渗流的影响,保证了桩基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软式透水管在下穿道路段路基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顺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区,道路需设置渗沟来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该文介绍了软式透水管的组成(从内到外,有管体高碳钢丝、管内过滤层、管外被覆层三层材料)、功能特点和规格性能,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又通过某一道路立交下穿道路渗沟系统的设计计算,介绍了渗沟计算的内容,包括必须进行的降落高度、渗透能力和排水能力等三方面的验算。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位于城市繁华地段的区间渡线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的风险和技术难度非常大的问题,以沈阳地铁某区间渡线为例,对区间渡线暗挖法施工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区间渡线的施工方法及关键技术措施,积累了区间渡线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ontreal underground pedestrian network and emphasizes its architectural aspects as well as types of occupants and ambiance characteristics. Fourteen km of underground pedestrian pathways have already been built in the downtown area; this network links 44 buildings and 9 subway station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wo surveys completed in 1984 and 1988 for the City of Montreal's city planning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18.
地下步行系统一般修建在中心区、大型交通换乘枢纽等城市重点地区,是城市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地下步行系统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作者在对地下步行系统认识和界定基础上,分析发展地下步行系统的必要性,提出布局原则,着重从平面对城市地下步行系统的布局模式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讨论影响平面布局模式的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彦 《山西建筑》2010,36(31):360-361
对模糊可变集合理论作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以河北某地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为例,说明了模糊可变集合模型在地下水质量综合评判中的应用过程,并根据计算出的级别特征值,确定了地下水的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条件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未来居住区建设的必然趋势,进行立体式小区规划将会成为今后"节能省地"的重点.文章结合国内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对高密度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类功能空间及服务设施于居住区地下空间的适建性,提出了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