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规模效益”是借鉴经济学领域中的“规模经济”理论得来 ,该理论认为 ,只有保持适度的规模 ,才能够达到效益的最优。在高等教育领域中 ,也存在着规模效益的现象 ,即如果学校规模适度 ,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有限的教育投入可以达到理想的利用效率 ,带来更高水平的质量产出。中国长期以来走的是一条“外延式”的发展道路 ,因此 ,高校的总体数量不断增加 ,但学校的规模却普遍偏小。据统计 ,1978年至 1995年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总数就由5 9 8所增加至 10 80所。而在这 10 80所高校中 ,规模不足 2 0 0 0人的就有 5 79所 ,占了高校总…  相似文献   

2.
大学特色的核心和本质是一所学校所拥有的独特优质个性,因此,特色化大学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成为学校领导者制定大学战略发展的重要依据.我们在编订《大学特色建设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选择辽宁省内25所代表性高校进行初试;净化题项后形成复试问卷再度调查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并概括出6个主成分因子,即:大学组织变革与创新、大学管理质量提升、大学自主发展目标、大学教育发展战略、学校领导力和大学课程管理;并以此为切入点,从6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特色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我国高等学校经历了从行政执行型机构向依法自主办学的独立型机构转变的过程,内部管理模式相应地从执行上级机构指令向寻求自我发展转变。近年来,原来由教育行政部门掌握的若干办学自主权陆续下放,要求高等学校将依法自主办学落到实处。高等学校准备好了吗?从若干现实案例来看,目前高等学校在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形象塑造等方面,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审慎、负责、规范,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  相似文献   

4.
终身教育理念在因特网环境中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哲学中 ,我们可以发现最早的终身教育思想 ,但现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概念的确立与丰富要从上世纪6 0年代末说起。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 ,其中认为 :“无论人类自觉地 ,还是不自觉地这样做 ,他们总是终生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他们自己。这种学习和训练主要是通过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亲身经验改变他们的行为、他们的人生观和他们的知识内容。”1 法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让在他的《终身教育导论》中则明确提出 ,“终身教育即教育这个词所…  相似文献   

5.
《功能材料学概论》是由马如璋、蒋民华、徐祖雄主编 ,共 2 1人参与撰写的集体著作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于 1999年出版。本书书名中采用了“功能材料学”取代过去常用的“功能材料”一词 ,并认为把功能材料作为高技术的一个分支来较深入地阐述 ,提出“功能材料学”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功能材料学”作为一门学科尚在形成过程之中。提出“功能材料学” ,除了基于“功能材料”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受到重视外 ,还基于这一领域的学者日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它是多学科、多种新技术和新工艺交叉融合的产物。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变得十分重要。1990年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发挥社会对学校的监督作用,自觉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和显著标志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在组织管理系统中,管理就是服务。高等学校办公室作为综合办事机构,是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部门关系的纽带,是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是高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处于高校管理系统的中心位置。这一客观地位,决定了高校办公室的基本职责就是服务,做好服务工作是高校办公室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根本途径。一、做好服务工作是高校办公室的基本职责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领导就是服务”。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公室的职能亦发生了很大变化,已逐步由“被动事务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办公室工作人员不仅忙于事务,而且参与政务,辅助领导决策。这就要求迅速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主动服务观念。因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色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高校办学中要克服办学"趋同"、片面追求高大全、为特色而特色、将特色建设与一流建设混同、现行评价制度不完善等障碍,各校可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点,根据社会需求与发展方向,在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教育:跨越过度功利复归人性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高扬功利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向功利的极端。功利性膨胀的另一面是关怀人性的萎缩。在此“胀”彼“缩之间,教育衍生了它自身发展的诸多困惑与危机。寻本求源,这些问题的消解之法最终还要在教育的“曾经状态”中寻找,即从“关怀人性”出发构建教育。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起点,本文所倡导的人性教育在目的观、课程观和方法观上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存和发展人性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0.
对“六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课题从研究内容与研究人员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特点是应用研究为主,微观研究占多数,研究领域相对集中在“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管理”、“高等学校德育”、“高等教育理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体制(制度)”、“比较高等教育”等方面;在研究人员上,主要特点则为课题负责人的所在单位主要是高等学校,地区分布上的相对集中以及课题负责人学科背景的多样化。这些特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2 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在原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对道德范例的刺激产生效应感应,而获取道德新知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对道德认知的研究可以了解“道德自我”形成的心理通道,从而自觉地运用它去造就社会需要的千千万万个“道德自我”。一、在道德范例刺激下获取道德新知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主的,人的认知结构始终是有意义学习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所谓“认知结构”,广义地说,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表述中 ,都没有明确使用“人格”一词 ,即都没有把人格培养明确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也许人们认为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已经隐含了人格培养的意义 ,其实 ,这种似是而非的理解掩盖了其中的差别。一、人格与人格培养“人格”一词日常用语的含义 ,是指一个人起码的尊严。在学术用语中 ,“人格”一词虽有很多释义 ,但最为大家普通接受的含义 ,是指一个人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的稳定的统一体。换句话说 ,它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全部。虽然是指一个人的整体 ,但实际上主要还是指一个人整体思想和行为中最具有…  相似文献   

13.
近来关于“教育产业化”、“教育企业化”、“教育市场化”的呼声日见高涨。持这一观点的人们认为教育是产业,教育产业化有利于加速发展教育产业,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我认为,我国在经济不发达,国家不能为教育提供充分经费的条件下,教育系统适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产学研更好地结合,但这不意味着“产业化”。“产业化”意指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向,它意味着绝大多数学校转化为产业。结果容易导致全社会教育机构一哄而起,向产业的目标发展。我们在提出目标时,必须考虑教育与社会之间以及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在育人过程中除了提高专职政工干部的素质和工作效率外,一条重要的途径便是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简称“三自”)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一、“三自”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三自”能力培养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至22周岁之间,已具有“三自”的基础。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三自”能力又未能得到培养和加强。中学阶段,这些大  相似文献   

15.
办学效益,就是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投入的教育经费所取得的成果,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怎样提高办学效益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高校办学效益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从高等学校的外部环境考虑,研究如何使高等学校发展的规律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使国家有限的教育投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是从高等学校内部着手,即从学校的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研究投资的经济效益问题。在我国目前财力有限、教育经费不可能有很大增加的情况下,充分挖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有没有行业不正之风?这个问题一度在我们高校一部分同志的脑子里认识不深。他们认为:高校是“清水衙门”,一无权、二无钱、三无紧俏物资,哪里还有什么不正之风?笔者认为:高等学校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在当前社会上行业不正之风及“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内部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业不正之风,只是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朱颖  廖才英 《现代大学教育》2006,(2):F0003-F0003
一所成功的大学,必然有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我们常说大学是一个“大染缸”、“大熔炉”,就是指大学校园里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格调和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这种无形的校园文化往往发挥着有形的行政力量无法比拟的作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精神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得大学校园里的人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自然地向着高校发展的一定目标不断前进。因此,要使高校合并获得成功,就不可忽视合并后的校园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犯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犯难中南工业大学姜国钧本论题中的高等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指让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教授担任高校各级领导干部的做法和倾向。这种做法和倾向在全国高校中相当普遍,被认为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改变了“文革”...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北京市教委的委托课题“扩招后北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谈等形式,对北京地区大部分高等学校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扩招使传统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制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主体,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构的类型以及对高等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的看法都正在转变或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被认为是影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德育本质的研究 ,可谓人言言殊。虽然人们所认识的德育本质各有不同 ,但就其研究的逻辑起点则是一致的 :遵照逻辑学的定义规则 ,从教育本质的一般属性出发 ,厘定德育的外延 ,明晰德育内涵 ,最终提出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如有人认为德育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1] 。有人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 ,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2 ] 。也有人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