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电流变化研究着色的变化规律,得出了着色时间、颜色种类与电量密度的关系,以及各种颜色着色时间与电流变化的关系,提出电量控制不锈钢着色能提高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的效率,为在生产中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着色液中镍离子(Ni~(2 ))浓度变化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制镜面反射装置分别对着色膜成分和光泽度进行微区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着色液中Ni~(2 )浓度的增大,不锈钢的着色起色电位下降;着色速度减慢,着色时间延长;着色膜光泽度降低,色调变暗。着色膜中主要成分Fe含量呈现振荡式略微下降趋势,O、Ni含量基本无变化,Cr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当C_(Ni)~(2 )>8.0 g/L时,着色膜表面发雾,此时着色液不再适合着色。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用不锈钢托槽表面着色及膜层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重现良好﹑色彩鲜艳的不锈钢表面色彩和了解不锈钢表面着色膜的成分,采用了电位控制不锈钢表面着色方法;并利用俄歇能谱分析表面膜层成分.研究表明通过利用电位变化曲线能够控制不锈钢表面氧化膜的厚度,使着色工艺易于控制,同时分析了化学着色溶液的温度和浓度﹑着色时间对不锈钢托槽表面颜色的影响,测定了着色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曲线.俄歇能谱成分分析表明不锈钢表面膜层含有Cr、Fe、S、O等元素.  相似文献   

4.
不锈钢着色的"绿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不锈钢着色工艺——载波钝化着色。运用色差计、电化学阻抗谱和其它电化学测量方法对载波钝化着色中的影响因素、着色膜色彩的控制和着色样品的耐蚀性作了研究,并与化学着色样品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载波钝化着色工艺是一种可以替代化学着色法(如INC0法)的新型“绿色”工艺,该工艺可避免“INCO法”中Cr^6 对环境的污染。在膜层色彩的控制方面较化学着色有着更准确的控制方法,同时具有较好的耐蚀性,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表面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魏军胜  唐子龙  宋诗哲 《表面技术》2007,36(5):43-45,87
为了改善不锈钢着色过程中高温和重离子的环保和耗能问题,室温下,在无Cr的NaOH溶液中304不锈钢交流调制电位法着色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经济环保的特点.获得了稳定的金黄色、黄紫色、紫色、蓝紫色和蓝色膜,着色膜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磨性、机械加工性和抗污性.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着色膜耐蚀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着色电压幅值为7.0~8.0V、着色时间为4~7min时,着色膜稳定性和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载波钝化电场条件对不锈钢着色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功波钝化法在硫酸溶液中获得了不锈钢的彩色钝处理,探讨了所载方波的参数对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载波钝化所载方波的各参数对着色膜厚度的影响都有一定的规律。运用极化曲线对方波各参数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以便提高着色工艺并为进一步研究着色机理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着色的光干涉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国庆 《表面技术》1994,23(2):77-81,85
采用化学氧化法,测定不锈钢在着色溶液中,着色电位与颜色的对应关系,并采用俄歇能谱测定了着色膜的化学元素组成和膜厚与着色电位的关系.根据薄膜光干涉原理,提出了颜色与膜层的关系式,对着色膜层的折射率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8.
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了Pb及Pb-PbO2电极在1.0mol/L H2SO4介质中,Cr2(SO4)3发生电化学氧化的相关参数,选择Pb-PbO2电极为阳极,采用双室隔膜电解槽进行电化学氧化再生不锈钢着色老化液,确定了操作工艺条件如下:阴极支持液为5%的H2SO4溶液,阳极电流密度为5A/dm2。恒电流电解7.5h,三价铬转化率为25.97%,电流效率为68.45%。经过电化学氧化法再生后,老化液中的Cr6+即恢复至效用范围,用于着色不锈钢片能达到与新配制的着色液一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着色生产中出现的不均匀彩色不锈钢板的电化学褪膜技术。通过褪膜试样的表面光泽度及再着色性能两方面,评价褪膜工艺的优劣。通过光反射率法和质量损失速率法确定最佳褪膜配方,并探讨了温度、电流密度对褪膜试样表面光泽度的影响。分别检测了褪膜后再着色试样的色差、耐蚀性及耐磨性,结果显示,褪膜再着色试样的色差小于0. 7,腐蚀速率为11. 5831 g/ (m2·h),耐摩擦次数达1950 次,与常规着色试样的性能相当,表明褪膜试样的再着色能力优良。  相似文献   

10.
对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进行试验研究,提出溶液再生调整公式.通过比较溶液调整前后电量密度、着色时间与颜色种类及各种颜色着色时间与电流变化的关系的差异,得出溶液的再生调整可以延长溶液的寿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黄铜化学着色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在黄铜基材上室温下获得铁锈色、棕色、枪黑色、仿古绿色膜层,研究了黄铜酸性化学着色工艺.主要讨论前处理、溶液组分、pH值和着色时间等因素对着色膜层质量的影响,并提出工艺维护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组分是影响化学着色膜颜色的主要因素,使用时要注意控制其含量;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提高色膜质量;总之,只有掌握合理的着色工艺参数,才可以得到满意的着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几种传统的阳极氧化电解着色技术原理及典型工艺,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传统电解着色的技术特点并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并详细介绍了最新研究方向之一"多彩电解着色"的工艺原理和主要方法。最后,预测电解着色技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铝合金着色的主要工艺技术,同时也指明了多彩着色技术在未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表面着色技术能在材料表面形成不同颜色的保护性膜层,在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的同时,又可赋予产品漂亮的外观或实现消光等目的。表面着色有两种形式:一是,所生成的化合物自身具有一定的颜色;二是,光线的反射、折射、干涉等效应而使表面呈现不同颜色。作为两类重要的结构材料,镁合金和钛合金因其各自优良的性质被应用于诸多领域。综述了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进展,介绍了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及应用现状。镁合金表面着色工艺包括:化学转化+喷涂、金属涂层、有机涂层、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包括:热氧化、化学氧化、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列举了应用于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的具体工艺参数,总结了两种合金表面着色的具体应用。镁合金和钛合金部件经表面着色处理后,可以兼顾轻量化和强度要求,并实现部件外观的装饰性。基于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工艺研究的现有成果,对镁合金和钛合金表面着色的研究提出了一定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钛的着色工艺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张永德 《表面技术》2001,30(2):33-34,43
该文详细介绍了钛的着色法,限阳极氧化法,介绍了钛的着色原理、着色膜性能以及彩色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工程实践,介绍了一种铝型材镍盐电解着色含镍废水的处理工艺,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处理过程、主要设施以及应用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桂英 《表面技术》2006,35(2):41-42,59
针对铜盐电解红色着色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对铝合金型材电解红色着色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通过调整铜盐着色配方、改进红色着色工艺及选择合理的后处理工艺,可以彻底解决着色不均和电解红色着色产品容易褪色等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红色着色铝合金型材的使用寿命以及获得极佳的装饰性能,使得铜盐电解红色着色技术的大生产应用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环保型彩色工艺及其耐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着色工艺的改进,摸索出了一种以硫酸亚铁铵为主盐的低温、无铬、环保的配方,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利用微机控制着色时间,得到了蓝色、黄色、紫红色、绿色和褐色五种色彩。采用扫描探针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着色膜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并采用动电位扫描的电化学方法考察了着色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着色膜主要由铁、氧等元素组成,着色膜色泽鲜艳、光亮。着色后的不锈钢耐蚀性优于未着色的试样,随着色膜厚度的增加耐蚀性增强,此工艺操作温度低(50~60℃),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锈钢电解着色的颜色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主要研究了用电化学方法对不锈钢进行着色过程中,如何对颜色进行控制,使得颜色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重现性。在实验过程中,用记录仪跟踪不锈钢的电位随施加电流的变化情况,发现周期结束电位与试片颜色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对着色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电解时间的延长,溶液中的杂质离子的含量也随着按一定的比例增加,在溶液所能允许的范围内,颜色可以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