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分析江南私家园林的设计特点“意境”的体现以及它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阴阳共生的和谐观,以及“道法自然”的设计手法来得到启示——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才是引领我们找到设计发展方向的根源,只有在根中发芽,壮大,才能真正的成长,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我们民族的设计道路。我们要解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从对江南私家园林的“意境”建筑美学的分析,得知我们要继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形态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朱楠 《中国科技博览》2010,(2):220-220,217
通过造园背景之比较,包括功能(人及人的活动)、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造园手法之比较等分析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中的画境与美学思想,且对当前设计之启发。  相似文献   

3.
园林,在中国的古籍里,依其不同的功能和性质,又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它们的性质、规模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包装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叠石理水以及亭台楼阁等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优美环境.这就是我国用来包装山水的园林.  相似文献   

4.
园林设计是一项艺术实践活动,虽然它的整体艺术构思需要借助于某种哲学观念的引导,也就是所谓的"立意",就是主人情感的寄托之处。于是,表达这种意境的理想方式就成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追求。在有限的空间内,某些传统的设计手法如"借景",在园林的空间布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样重要的还有一些微妙的不可见因素,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那些质朴、简陋的事物能够产生惊人的美感、无尽的联想和丰富的情感。这样的主题的划分不仅是考虑到了一般景观设计的过程,更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环境美学思想与现代环境设计观念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在崇尚自然的同时,还有其独道之处,便是阐释文化中的深远意境。本篇试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将中国古典园林之“境界”略加归纳、描述与阐释。  相似文献   

6.
郭先航  郑斌 《包装工程》2024,45(14):271-280
目的 环洞庭湖地区龙舟装饰体系是其艺术基因内在规律的表达,研究环洞庭湖地区龙舟装饰有助于构建该范围内龙舟装饰艺术体系。方法 立足传统意境的角度,从“意境”美学话语谱系中择取“画境”——物象的迹化、“情境”——心灵的寄托、“妙境”——现实的超越,来阐述环洞庭湖地区龙舟装饰的意境之美。结果 通过对环洞庭湖地区龙舟装饰意境的泛化现象净化后,窥见环洞庭湖地区龙舟装饰艺术活动中的意象结构和美感形态,以了解装饰体系内在的哲学理念、审美情趣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苗  朱明健 《包装工程》2023,44(8):325-330
目的 将传统的中国画意境美学与现代数字化博物馆审美进行对比研究,寻求其审美层面的内在联系,以期将传统艺术的意境美学延伸拓展至数字化博物馆设计,致力于推动中国画意境理论的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发展,同时也促进现代数字化博物馆的民族化、传统化、本土化发展。方法 以中国画意境理论中“天人合一”“气韵生动”“心斋坐忘”“虚实结合”“神与物游”为基础,分析其在数字化博物馆中的体现以及对应关系。结果 在中国画意境美学的影响之下,现代数字化博物馆追求全息性、生命性、沉浸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的审美特征。结论 通过数字技术综合调动参观者的外在感官神经,刺激参观者的思想、情感、精神等内在活动,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技术与艺术统一,在审美意识领域下达到了物我交织,开启了新的审美体验,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意境美学注入了数字时代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毛思潮 《包装世界》2010,(3):97-97,99
中国山水文化是古代灿烂的文化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庞大的中国历史领域与文化领域。而意境正体现了山水文化之精髓,是从审美需求出发,以对山水的审美体验为基础通过对山水画、山水园林、山水诗文的分析达到对意境的审美理解。  相似文献   

9.
王艳  杨文妍 《包装工程》2018,39(16):233-235
目的探讨设计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过程中,物境、情境、意境理论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认知与应用策略。方法通过对设计中"三层境界"的研究,明确其与设计本质的关系;通过追寻"物境"、"情境"和"意境"的层阶关系,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从物境下的"有我之境"至情境下的"物我观照"、再到意境下的"无我之境"。结论当今时代设计的消费浪潮背景下,寻求设计的意境,主张从设计的"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升华,具有设计伦理意义。这种设计思想与实践对于今后设计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先验性。从"境界说"概念、以及物境"用思"、情境"驰思"、意境"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的研究,寻求设计中"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熟后期的一个高峰,艺术造诣居全国领先地位。其中的网师园乃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上品之作。该园以小巧玲珑,曲折幽胜见长。园地仅8亩余,面积很小,呈丁字形平面。建筑密度却高达30%,但其组景手法灵活多样,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建筑及游览路线,布局紧凑,简洁自然,池周亭阁错落,借、对、虚、实;迂回曲折,步移景易,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简称G20峰会)展会空间环境设计以"水墨东方舞动世界"为主题,在杭州与世界、古典园林与现代会展空间设计之间架起了一座对话的桥梁,尤其是展会中的古典园林意境之美,使得G20峰会的核心理念"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在会展空间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古典私家园林植根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沃土,吸收着华夏文化的精华,是千锤百炼方的精品。  相似文献   

13.
园林意境的感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相似文献   

14.
蔡伟 《包装工程》2004,25(6):185-185,209
图形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时代所产生的图形,都有其特征,都有其美学意境.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仅有着传统美学的象征性,更蕴涵着特定的意义和意味深长的意境性.  相似文献   

15.
手绘墙画简称墙绘,来源于古老的壁画艺术,结合了欧美的涂鸦,被众多前卫设计师带入到现代家居文化设计中,形成独具一格的家居装修风格。它的创作手段是将绘画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墙绘继承和延伸了传统设计美学,蕴含了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杨瑞 《上海包装》2023,(6):176-178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理论分析角度入手,以提升居住区设计的人文性和舒适性为目的,围绕中国传统山水元素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从中国建筑美学的角度出发,确定了中国传统山水元素在居住区设计方面存在极强的应用优势,能够实现文化传承与环境创新。在具体的应用中,抓住人化自然、以小见大、多角度赏析与风水原则等要点,对现代居住区的设计通过包容式设计、以小见大、灵活多变等方式进行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绘画元素由于在不同时期的背景,使其在历史的各阶段中形式上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画家在即兴创作上通过山水景物"重现"或"借景抒情"来亲近自然.但在利用景物传神和写意的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画面营造出一种内心想要表达的意境之美,从对作品的画面不注重形式上摹古的文人元素,到逐渐认识它与表达内容的相互作用,直至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总结出创作中对画面构图的即兴营造、气韵表达至呈现画面的心境悟意.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社会的生态问题日益严峻,而中国传统造园智慧博大精深,所以关注和传承发展传统园林的生态智慧势在必行。本文希望以"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的生态智慧作为认识论,探讨其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生态智慧的表达,从而多角度系统的认识传统园林,将传统园林中的生态智慧观传承下来,并共同面对当今生态危机形势。  相似文献   

19.
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索符合生态美学的城市空间营造方法,首先分析中国生态美学理论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营造原则,并从城市空间的可持续性、意境营造以及本土文化的可识别性3个方面来探讨城市空间的营造方法。研究得出:中国生态美学理论主要由马克思生态审美观、中国传统生态美学理论以及西方生态哲学和美学3部分构成;探索生态美学下中国城市空间的营造方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和谐共生以及文脉延续3个原则。空间营造的方法有3条:一是可以通过植物、水以及土地资源三者的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和综合治理对城市空间的可持续性进行营造;二是可以通过主题确定、序列安排、象征隐喻来对城市空间进行意境营造;三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因势利导和对历史人文景观的古为今用,对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进行营造,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