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聚合工艺对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法、半连续滴加法和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等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对乳液性能以及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激光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4%,核、壳层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分别为3∶7和7∶3,核壳总单体质量比为1∶1,核层和壳层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80℃时,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可以合成黏度适中、乳胶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和漆膜力学性能优良的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同时引入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羟乙酯、羟基磷酸酯等功能性单体,合成防腐型核壳聚丙烯酸酯乳液,并研究了丙烯酸用量及羟基磷酸酯用量对聚丙烯酸酯乳胶膜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乳液粒径在100 nm左右,乳胶粒分散均匀。当丙烯酸用量为2%、羟基磷酸酯用量为4%时,所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在金属表面形成的涂层防腐性能最优,其附着力可达0级、无闪蚀、铅笔硬度为2H。  相似文献   

3.
金洋华  甘孟瑜  揭芳芳 《材料导报》2007,21(Z2):276-278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LD-10为成核单体,NQ-71为交联剂,SDS、SDBS、OP-10为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聚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首次将核壳乳液合成与超分子化学的概念结合,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浓度对聚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性能及复合粒子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核壳型硅丙乳液的合成中引入超分子化学概念,对乳化剂的选择民、复配及质量浓度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核壳乳液的合成提出了新的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丽  安秋凤  许伟 《材料保护》2012,45(2):31-34,85
核壳型氟代聚丙烯酸酯乳液、丙烯酸树脂、纳米粒子构成的氟碳涂料所得涂层具有优良的自清洁性能,过去对其研究不够。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共聚法,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及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与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于水相中制备了一种核壳型含氟硅聚丙烯酸酯乳液,与丙烯酸树脂、纳米TiO2等制备了氟碳涂料。利用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对乳液主组分结构、乳胶粒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固化温度、乳液用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乳液的乳胶粒呈规则球状,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100 nm;当乳液用量为45 g、固化温度为160℃时,所得涂层性能最佳,与水的接触角达133°,具有较好的自清洁性。  相似文献   

5.
以醋酸乙烯(VAc)、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改性单体,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复合乳化体系,采用半连续预乳化种子乳液法制备有机硅改性的醋丙乳液。考察BA、AA、有机硅和N-MA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对合成的乳液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乳液具有核壳结构,且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可直接在未处理聚丙烯(PP)表面涂饰的核壳型丙烯酸聚合物乳液。探讨了聚合反应条件、AA和iBOA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粒径分析等测试技术表征了乳胶粒的结构,并以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等分析了乳液在未处理聚丙烯基材上的润湿性和附着力。研究结果表明,AA用量越多,乳胶粒核壳结构越明显;iBOA的加入使得乳液表面张力降低约10mN/m,接触角降低约8°;随着iBOA用量增加,乳液在未处理PP基材上的附着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氟改性环氧丙烯酸核壳乳液的合成及其涂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玲  李健  杨莉  刘桂林  高宏 《材料保护》2011,44(10):68-70,9
乳液是环保型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涂料的重要组分。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合成有机氟改性环氧丙烯酸乳液,探讨了软硬单体质量比、氟单体含量、环氧树脂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到氟改性环氧丙烯酸乳液的最佳配方,并探讨了合成乳液制备的涂料的海洋防污性能。结果表明: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1,丙烯酸含量为2%,单体核壳质量比为2:3,核玻璃转...  相似文献   

8.
遮盖型空心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连续滴加方法合成了P (MMA-BA-MAA)为核、P(St-BA-MA)为壳的核壳乳液,通过碱溶胀法后处理得到空心乳液.详细研究了核壳比、中和度和单体组成对空心乳液遮盖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表征了空心乳液的微观结构,用动态光散射测定了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核壳比和中和度的提高,空心乳液的遮盖能力增强,当核壳比为1:8,中和度为40%时,乳液遮盖性能较佳,超过时遮盖力下降.同时单体组成也对乳液遮盖能力有较大影响,当MAA在种子单体和核单体的质量比为2:2,BA与St质量比为1/10时,白度最高,达94.40.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得可再分散苯丙乳胶粉。研究了乳胶粉的再分散性、乳胶粉粉体颗粒到成膜过程的微观状态、核壳比例对乳胶粒核壳结构的影响、乳化剂用量对再分散性的影响及乳胶粉在干混砂浆中的成膜性能。结果表明,乳胶粉无团聚,再分散可以恢复到原乳液的纳米尺寸,成膜时...  相似文献   

10.
复合乳液水溶胶的转化及其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种子聚合法合成核壳型丙烯酸腹复合乳液,并转化成水溶胶。测定玻璃化温度对核过 合乳液进行表征。考察了聚合方法,丙烯酸用量,氨化温度等对乳液及其水溶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炭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腈(PAN)核壳聚合物的方法制备了炭纳米空心球.以两步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MMA/PAN核壳粒子:首先以间歇无皂乳聚合法制备出直径约200 nm的PMMA粒子乳液,再以其作为种子乳液,以饥饿滴定法在PMMA外表而聚合一层厚度约30 nm的PAN外壳.将制备的PMMA/PAN乳液冷冻干燥后,分别经过250℃预氧化及1000℃炭化工艺,制备了炭纳米空心球.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所有核壳粒子均炭化成空心球并呈现交联状态.  相似文献   

12.
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对环氧树脂的增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核壳粒子,讨论了引发剂量对种子乳液粒径的影响,MMA单体滴加速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测试了核壳粒子的粒径和形态。红外光谱(FT-IR)图谱证明了产物具有核壳结构。用合成的核壳粒子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冲击实验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缺口冲击强度较增韧前有了显著的提高,核壳粒子含量为3%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达到峰值80.2 kJ/m2。  相似文献   

13.
核壳型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氟硅改性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并对其膜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交联基团改性、硅改性、氟改性等手段,合成了核直径约100 nm~150 nm、壳厚度约40 nm~60 nm的粒子大小较均匀的核壳乳液。结果表明,使用5%(质量分数)乙二醇丁醚作为乳液的成膜剂可以改善成膜附着力;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  相似文献   

14.
PS/P(BA-BOA)核壳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S/P(BA-BOA)核壳型复合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粒子的微观形态,探讨了聚合方式等对微观结构的影响,对乳液的稳定性以及乳液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聚合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具有空心结构的交联型乳胶粒.以低分子量的PS为种子,以MMA和DVB为壳单体对种子乳粒在高温下溶胀,由于种子聚合物和壳层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的不同.导致在壳层聚合时两者之间发生相分离,并在粒子内部产生空心结构。通过研究发现.种子聚合物的分子量、混合单体中DVB含量时粒子成孔有影响,探讨了空心乳胶粒的成孔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的ACR(PBA/PS/PS/PMMA)树脂,在ACR分子设计指导下,研究了单体经例、投料方式和乳液粒子大小及分布对AC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单体比例,滴加法加入单体、狭窄的粒子尺寸分布,可获得具有较高冲击强度和透明性,又能改善PVC加工流动性能的ACR树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乳液聚合用于脆性聚合物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核壳结构聚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BA/AS,简称AAS),单体总转化率达99.35%,乳胶粒理论粒径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该体系没有明显的二次成核过程。当乳胶粒粒径在326 nm、橡胶质量分数为15%时,AAS改性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共混体系发生明显的脆-韧转变,而拉伸强度保持较高的值。DMA谱图表明,随橡胶相含量的增大,两相转变峰越来越接近,相容性提高;SEM观察证实了这种力学性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PBA/PMMA型核壳结构增韧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及其扩径聚合的方法,得到了粒径从0.078um至1.38um的窄分布的BA(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的PBA橡胶核,然后,进行PMMA的壳层种子接枝乳液聚合,得到PBA/PMMA核壳结构胶乳,乳液经破乳过滤干燥后得到核壳结构增韧剂,发现随着橡胶相交联剂用量的增加,PBA胶粒表现双键含量增加;核壳复合粒子表观羧基的含量可以用电位滴定法获得。实验表明,进行壳层混合单体(MMA、MAA)接枝时羧基主要分布在胶粒的浅层;核壳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较大影响。利用LS激光粒径仪测得胶粒的大小及其分布;同时,TEM照片显示了核壳粒子的形态和尺寸。  相似文献   

19.
MA—VA乳液共聚合反应动力学及胶粒形态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一步法及半连续法对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酯进行了乳液共聚合。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共聚单体转化率的测试以及胶膜力学,耐水性能及最低成膜温度测试,表明一步法MA-VA共聚胶粒具核壳结构。其核由富MA单元共聚物组成,而外壳则是PVA均聚物,并在此基础上对本体系的乳液共聚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 ,经过制种、合成核和合成壳 3个步骤 ,制备了具有核 /壳结构的聚苯乙烯(P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复合乳液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形成的复合乳液粒子的大小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考察了复合乳液的形貌 ,发现乳液粒子的粒径在纳米级 ,预计在某些领域会有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