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邬军  曹少余  刘文 《吐哈油气》2008,13(4):362-365
鲁克沁油田油层埋藏深,原油粘度大,开发难度大。围绕鲁克沁油田开发的采油工艺技术,一方面,现在及研究人员在实践中配套完善了泵上掺稀这一核心举升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压裂、天然气吞吐及提液等矿场试验,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油田提液增产是近年来获得突破的理大矿场试验技术之一,目前也具备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吐玉克油田是在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发现的超深稠油油藏,油藏埋深2300~3400m,50℃时原油粘度达到10000~30000mPa·s。目前油田普遍采用的降粘方式是井筒掺稀降粘,该方式形式单一,掺油成本高。而新型降粘剂的开发和应用,解决了吐玉克稠油在地层矿化度为80000~12000mg/L,乳化降粘吨油成本要求在50元以下的难点,掌握了吐玉克稠油弱分散(轻扰动)时和水形成较稳定O/W型乳化液的关键技术,创立了吐哈稠油乳化降粘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超深稠油螺杆泵举升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鲁克沁油田超深稠油油藏特点,在分析前期井筒举升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螺杆泵配套环空掺稀油降粘井筒举升工艺,成功将稠油举升到地面,达到了增大油井生产压差、提高产量的目的。初步形成了稠油冷采螺杆泵深抽配套工艺技术,该技术为鲁克沁超深稠油油田采用螺杆泵开采奠定了基础,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稠油井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鲁克沁油田稠油生产井井筒流体流动困难、举升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稠油、稀油及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温关系试验,建立了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度计算相关式和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参数设计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掺稀油对鲁克沁油田稠油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所建立的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及举升参数设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优化设计,平均单井系统效率提高了4.53%,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1.905t/d,累计增油3780t,取得了很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鲁克沁深层稠油埋藏深、粘度高、地层出砂严重、杆柱断脱频繁、螺杆泵无法进行常规开采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掺稀管柱,并通过掺稀稠油的室内试验和泵的举升压头研究,配合最小携砂排量研究,完成了深层稠油螺杆泵开采技术配套。应用该技术在鲁克沁深层稠油中首次将泵下至2000m,日节电30%以上,平均日增液8.1m3,解决了空心杆断脱、蜡堵和卡泵的问题。该技术推广应用后,可降低一次性投资,降低采油成本,提高油井产量及生产效率,实现油田的低成本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鲁克沁油田超深稠油注天然气吞吐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克沁油田西区油层埋藏深,流体粘度高,储层物性相对较差,但储量较为丰厚。由于储层流体流动性差,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或者配套井筒掺稀油降粘有杆泵举升开发,单井产量低。室内实验证明,进行天然气吞吐可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单井产量,并开展了注天然气吞吐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鲁克沁油田油藏储量丰厚,但埋藏深、流体粘度高、储层物性相对较差,依靠天然能量,配套井筒掺稀降粘有杆泵举升开发,单井产能低,油藏能量衰竭较快,动用难度大。以井口改进为重点,通过优选井下管柱及工具、优化施工工艺等一体化技术的配套,成功地采用一趟管柱对稠油进行高压注天然气和井筒掺稀降粘有杆泵举升采油,实现了稠油天然气吞吐一体化,有效地改善了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能,提高了单井产能,为鲁克沁稠油的有效动用提供了技术保障。这一技术对国内油田蒸汽吞吐、注气开采及稠油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吐哈油气》2008,13(3):304-304
深层稠油开发被公认为世界级难题。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日前宣布,这个院研发的注水、注气吞吐、化学吞吐3项特色技术在吐哈鲁克沁深层稠油开发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形成鲁克沁中、西区开发技术路线,填补了中国石油深层稠油开发的技术空白。鲁克沁构造带已发现j级储量1.54×10^8t,油藏埋深2500m至3600m,属于不易开采的深层稠油。在鲁克沁稠油前期开发过程中,吐哈勘探院探索出注水、天然气吞吐两项特色成熟技术。2005年,在鲁克沁中区开展注水技术现场研究试验中,这一区块的自然递减由注水前的19.4%下降到12.5%,80%的油井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由于稠油粘度高不易开采,常采用掺入稀油进行井筒降粘方式进行开采,在掺稀开采过程中掺稀比作为该工艺的关键技术指标,需要通过试验法确定最优掺稀比。本文通过一个实例介绍最优掺稀比的确定过程。  相似文献   

10.
深层稠油完井管柱及有杆泵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东稠油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高,井筒举升困难,其完井管柱和有杆泵系统主要靠经验设计,缺乏定量的优化。针对这一现状,通过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的建立和稠油掺稀油的粘度-温度关系数据测试结果,建立稠油油井抽油杆摩阻载荷数学模型,开发出1套稠油有杆泵举升优化设计软件,优化完井管柱尺寸及有杆泵系统,泵挂由2800m加深至3000m,在降低开采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1.
《新疆石油地质》2010,31(3):234-234
<正>鲁克沁油田属于世界级开发难题的超深稠油田。在鲁克沁油田开发过程中,吐哈油田公司积极试验应用新技术,先后开展了天然气吞吐、常规注水开发、注水见效提液增产、中高含水期化学吞吐增产、井筒泵上掺稀降粘有杆泵举升及压裂、防砂等一系列专题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深层稠油开发特色技术和主体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降解特征及稠变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鲁克沁构造带原油密度大、粘度高,但降解程度相对较低,多属于中、低降解程度原油。古构造背景、断层发育程度及油藏内部连通性直接控制着不同区块原油的降解程度,呈现东强西弱、上油组降解程度强而下油组降解程度较弱的特点。源岩低、中演化阶段生烃及成藏后期持续的浅埋,造成原油轻质组分散失、生物降解等,是本区原油稠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鲁克沁油田是埋深大的稠油油田,储层胶结疏松,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储层出砂严重.针对该稠油油藏的特点,在系统认真分析前期井筒举升工艺的基础上,研究试验了螺杆泵配套环空掺稀降粘井筒举升工艺,首次成功应用螺杆泵将稠油举升到地面,达到了携砂采油、提高产量的目的.同时在研究和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稠油冷采螺杆泵深抽配套工艺技...  相似文献   

14.
新疆油田稠油掺稀油降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油田九8区、九6区原油粘度高,属于超稠油,多采用伴热降粘开采。为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了地层掺稀降粘开采试验,对掺稀降粘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初步确定了适合新疆油田九8区、九6区超稠油开发区特点的掺稀降粘工艺流程。考虑经济因素,确定了掺稀量和掺稀比。结合现场试验情况,取得了初步的一些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凝油油藏凝固点高、流动性差、常规技术开采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采用井筒热传导、掺稀增液及降凝等技术,综合考虑地温、液量、掺稀比和生产制度等多种因素,形成了1套高凝油自流掺稀冷采新方法。结合矿场数据,对地层温度、液量、掺稀比及生产制度等参数在自流掺稀冷采过程中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稀可以增加液量、提高原油温度,当液量大于60 m3/d时,便能保持较高的井口温度;掺入低凝油的比例超过60%时,混合原油的凝固点可大幅降低;动液面对温度损失的影响较大,当动液面低于1 000 m时,原油的井口温度可保持较高水平。在G油田的1口井中实施高凝油自流掺稀冷采开发技术,投产1年半以来,原来不具备开采条件的高凝油共计被采出3.16万m3。因此,针对高凝油与低凝油共生油藏,通过控制液量、掺稀比例以及优化生产制度等措施,能够实现自流掺稀冷采。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掺稀降黏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河超深层稠油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油藏具有双孔隙网络特征,非均质性严重,埋藏深,温度高,原油在地层条件下黏度小,地面条件下黏度大,开采难度大.为此,在分析稠油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优选出了掺稀油降黏开采方案.利用节点分析方法,建立了掺稀油降黏的优化设计模型,编制了应用程序,完成了实例计算,并对掺稀降黏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掺稀降黏试验和现场应用,解决了埋深超过5 600 m的稠油储量动用问题,实现了常温下高黏度稠油的举升和集输.掺稀油降黏技术目前已成为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开采的主要采油工艺和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鲁克沁油田提液增产,针对其超深稠油油藏的特点和深层稠油采油技术现状进行分析,采用试验电潜泵提液井筒举升工艺,增大了油井生产压差,同时在研究和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空心抽油杆井筒掺稀油降粘、防砂电潜泵提液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现场实施表明,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该技术为超深稠油油田中高含水期实现经济高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吐哈玉东稠油油藏埋藏深、油层厚度大、原油粘度高的中渗稠油油藏,国内外尚无成功的开发先例,开发难度较大。鲁2区块作为吐哈稠油开发先导性试验区块,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基础试验及现场试验,采油工艺通过各种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掺稀油实现井筒降粘工艺进行开发。地面工程相应进行配套工艺研究,满足油田开发需要。  相似文献   

19.
鲁克沁地区稀油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旋  胡前泽 《吐哈油气》2009,(4):307-310
2005年钻探的鲁8井首次在西山窑组获得工业稀油油流,随后钻探的鲁9井又获得成功,打破了鲁克沁地区只有稠油的历史,提供了重新审视鲁克沁地区稠油富集带稀油勘探潜力的机会。但是对整个地区的稀油成藏规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为了实现鲁克沁地区“稠油上面找稀油”以及油田的储量升级,对整个区块进行整体的稀油成藏规律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吐哈盆地鲁克沁弧形带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吐哈盆地鲁克沁弧形带的构造演化、储集层展布及孔隙演变、油源对比、成藏期、稠油稠变机理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吐玉克稠油油田形成于早侏罗世,并具有良好的构造条件和储集条件;原油稠变原因除与二叠系烃源岩在低熟期生排的原油本身就比较粘稠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与厌氧细菌降解和轻质组分散失有关。指出鲁克沁弧形带是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稠油和稀油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