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进口PCT氮气泵在日常生产中充氮压力低、氮气消耗大、缸套易磨损等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并通过实践证实这种改进的可行性,改进后的氮气泵充氮压力从13.8MPa提升到41.4MPa,氮气消耗和缸套磨损明显降低,满足了各种压控工具的充氮要求。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PCT泵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以石油液化气为工作介质的石油分馏装置轻烃泵,在其投用中存在密封泄漏、残留的轻烃及气体不易排尽等问题。作者根据现场经验对其工艺流程、密封形式、技术参数和工艺操作程序等进行了改进。经两年多的生产实践说明,实现轻烃泵及其机械密封的国产化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新型油井单流阀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油田广泛使用的弹簧式油井单流阀使用寿命短及操作不安全等问题,研制了新型油井单流阀。该油井单流阀采用螺纹连接、半球阀结构及背面连接扶正杆等技术,与原弹簧式单流阀相比,可靠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使用寿命也大大延长。现场5口油井的初步试用结果表明,该新型油井单流阀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液化气泵机械密封经常发生泄露,经分析原因,改进了密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分析了密封失效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延长单流阀的使用寿命和防止原油被盗,研制了油井多功能单流阀。该单流阀由三通阀体、底单流阀、内置单流阀和防盗丝堵组成,采用立式焊接连接方式,安装在井口回压闸门上部或替代回压闸门,可彻底杜绝地面管线及计量站原油在井口被盗现象。现场7口井应用表明,该单流阀运行正常,平均使用寿命已超过1100d。多功能单流阀在江河油矿40口井进行推广应用,同期对比减少被盗原油200t,减少液流倒灌油10t以上,创效42万元。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过程中 ,电动潜油泵经常由于停电和管线维修等原因出现停泵现象 ,停泵后 ,由于井液中的砂粒和其它杂质的存在 ,沉积在单流阀上 ,致使电潜泵再次开启困难 ,甚至停产而不得不重新作业。为解决这一问题 ,研制了电潜泵防堵单流阀。这种防堵单流阀主要设计了沉砂环空和冲洗孔眼 ,具有自清洗和自清洁的作用 ,能将沉积在环空中的小颗粒杂质随液流携带出井筒。现场试验证明 ,电潜泵防堵单流阀能够防止砂堵单流阀 ,提高开机成功率 ,显著延长电潜泵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7.
氮气气举采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东菊 《特种油气藏》2003,10(Z1):90-91
油田常规排液存在速度慢、不灵活、深度浅且安全性差等问题.现场制氮注氮装置采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制取氮气,车载、可移动、现场制氮的特点,使氮气气举采油技术应用范围更广,适应性更强.几年来,成功地进行了氮气气举返排压裂液,氮气气举排水采气,氮气气举深度掏空地层排出泥浆等工艺试验.氮气气举不仅成为常规油井排液的主要手段,而且在高凝油井的成功尝试,使辽河油田利用氮气气举工艺技术在特种油的开采方面拓展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石油机械》2013,(10):93-95
针对杆式抽油泵在长庆油田推广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从抽油泵结构、工艺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①设计了双坐封、下扶正结构的顶部固定杆式抽油泵;②提高阀杆材质等级,并在阀杆表面进行镀铬处理;③增大进油阀罩环形面的有效宽度,同时在进油阀罩与进油阀座接触的密封面处加装紫铜垫圈;④在阀杆两端螺纹处加装锁紧螺母,并在阀杆组装时对阀杆螺纹处加涂螺纹密封胶;⑤制定杆式抽油泵定型技术规范,统一泵的结构和关键连接尺寸。改进后的抽油泵使用量已超过3 000台,提高了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岳慧 《石油机械》2012,40(1):75-77,97
针对常规分抽混出泵上泵环形固定阀可靠性差的问题,通过采用桥式通道,改进了流道结构,将上泵固定阀置于下泵下面,实现了上泵的单泵阀结构,提高了分抽泵的可靠性。改进后的分抽泵设计了流道交叉接头,可实现上下泵流道交叉互换,使上下泵对上下层的抽汲互换,从而可以满足多种地质配产需要。针对分抽混出泵整体管柱采用机械坐封造成管柱弯曲、加剧杆管偏磨的问题,配套了丢手插管工艺管柱。改进后的分抽混出泵在河南油田推广应用37井次,平均检泵周期由124 d延长到242 d,平均泵效提高8.8%,累计增油4 322.7 t。  相似文献   

10.
一种水平井分层试油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平井由于其井身结构的特殊性,分层试油时使用常规技术不易安全准确地分层分段,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试油排液作业以落实地层产能及地层液性.根据水平井试油排液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ISP封隔器+环空单流阀等工具组配成的水平井选择性分层试油工艺,依靠ISP封隔器分段分层隔离,通过两封隔器之间的环空单流阀沟通管柱与地层,可实现水井平选择性精细分层试油排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压聚乙烯装置超高压双柱塞引发剂注入泵单向阀组件失效的分析,从操作、维护及选材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延长了设备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2.
往复处泵泵阀结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泵阀是泵的关键零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泵的工作可靠性,现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在使用过程中,45°优于55°锥面阀的道理;并对以球阀替代锥阀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以克服锥阀在低泵压、低冲次下的活塞泵中的使用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丁伯明  于同信 《石油机械》1999,27(10):33-34
在分析钻井泵的排量不均度及钻井泵阀运动规律的基础上, 给出了阀盘上升和下降时的位移表达式。根据水力学的连续原理, 推导了进入排出空气包的液体流量公式, 指出泵排出液体的量由2 条正弦曲线和1 条余弦曲线叠加而成。实例计算表明, 考虑泵阀运动对排量的影响,使用小直径缸套时, 泵的排量不均度提高了5 倍。建议尽可能减小阀盘直径和运动速度, 并尽可能使用大直径缸套。  相似文献   

14.
付大海  刘东升  李金玲 《石油机械》2004,32(11):51-52,56
对 3DJ型注聚泵的结构分析表明 ,泵降解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泵的容积效率偏低 ,泵阀处流体存在回流现象 ;二是流体流道狭窄且流动过程中变向较多。为此 ,对泵阀做了如下改进 :一是在排出阀座上部增设 1道密封坡口 ,加 1道密封圈 ,防止高压泄漏 ;二是缩小泵阀过流面积且提高研磨技术要求 ;三是简化泵阀流道。试验表明 ,泵阀改进后 ,泵的容积效率可保持在90 %左右 ,降解率保持在 3%以下 ,单井年节约聚合物干粉价值 5 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三缸单作用往复泵排出管内的压力脉动是由流量脉动引起的 ,为减少压力脉动 ,通常在排出管路上安装空气包。建立了空气包排出管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得到了排出管路流量的动态方程。实际算例的结果分析表明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三缸泵曲柄连杆长度比增大时 ,空气包后部管路内流量脉动率略有增大 ;空气包入口颈管内径增大时 ,流量脉动率略有减小 ;对流量脉动率影响最大的是泵阀开启和关闭滞后角 ,当滞后角增大时 ,流量脉动率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调查现场应用情况,肯定前人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单体水力泵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污水动力液单体水力泵系统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改进后的单体水力泵经8口油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抽油泵游动阀改进设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抽油泵上游动阀罩由于阀球在出油室内频繁磨损以及来自管杆柱的交变载荷和高速、高压液流的冲击而导致疲劳断裂的情况,对游动阀结构进行了改进,去掉上游动阀的阀球、阀座和压阀接头,重新设计无阀上罩,并串连一个下游动阀,将上游动阀罩改为分体式结构。理论计算和现场应用表明,改进后的游动阀抗冲击、抗拉和抗扭性能明显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增强,延长了抽油泵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靖边气田各采气作业区陆续对集气站上所有的注醇泵泵头进行了改造,将原来柱塞式注醇泵改为隔膜式注醇泵,现场使用效果良好。隔膜泵泵头自带泄压阀,其结构与弹簧式安全阀相似,结构简单,在性能上可以代替安全阀,起到防止注醇泵超压,保护泵头的作用。为了优化隔膜式注醇泵泄压保护功能,作出了对泄压流程进行改造的工艺设想,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现场试验及安全经济评价,同时提出了改造后的维护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钻井泵泵阀与缸套的侵蚀-三体磨料磨损导致拉伤、冲蚀成洞、刺成小道的失效形式,提出了对缸套、阀体及阀座工作面进行增破-钒化的处理措施。对20号钢、20Cr钢和20CrMo钢工件,先渗碳,以增加其表面碳浓度,然后进行钒化处理,由于形成的细小VC硬质相弥散分布于基体,工件表面一定层深的硬度显著提高,耐磨耐蚀性能大为改善。试验表明,钻井泵泵阀和缸套经增碳-钒化处理后其使用寿命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20.
针对钻井泵泵阀与缸套的侵蚀-三体磨料磨损导致拉伤、冲蚀成洞、刺成小道的失效形式,提出了对缸套、阀体及阀座工作面进行增破-钒化的处理措施。对20号钢、20Cr钢和20CrMo钢工件,先渗碳,以增加其表面碳浓度,然后进行钒化处理,由于形成的细小VC硬质相弥散分布于基体,工件表面一定层深的硬度显著提高,耐磨耐蚀性能大为改善。试验表明,钻井泵泵阀和缸套经增碳-钒化处理后其使用寿命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