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食品工业》2011,(2):62-62
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相似文献   

2.
正秋季是一个非常适合养生的季节,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特别是利用饮食养生的人更是非常的多。不少人在秋季会感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瘙痒、大便干结等,不妨多进补汤水来抵抗秋燥。那么秋季喝什么汤养生呢?1.白萝卜  相似文献   

3.
姜晓东 《中国食品》2011,(23):76-77
看落木萧萧,不时感受到一阵阵冷风带来的寒意,冬天来了。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养生时应“合天时,顺地理”。天地四季的自然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由于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  相似文献   

4.
喝碱性水能治病?"酸性体质"才是百病之源?碱性水可以调节人体酸碱性?早年间流行过的这些"科学流言",已先后被权威机构揭穿是刻意营造的"养生骗局".据专家介绍,"碱性水"概念本身只是商家宣传的噱头,即便产品真的是高碱水,其对人体的帮助可能还不如白开水.然而,"碱性水神话"近年来却又在某些营销宣传中有了"复苏"势头,许多中...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养生认为,冬季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人体的外在表现是五脏六腑、气血阴阳功能的体现。换句话说,通过人的五官、皮肤、毛发的功能好坏及颜色润泽,可以判断人体内在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过剩与不足。因此,人们平时的保健养护只做外在是不够的,必须要注重内调,练好"内功"。皮肤干燥要润肺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的  相似文献   

6.
药酒与养生     
养生的实质就是延缓人体的衰老进程,而衰老本身则是一个多环节的生理变化过程.在中国中医传统养生理论中精、气、神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构成古代朴素人体生命学说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北蔚 《中国食品》2007,(19):38-39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对身体的保健功效同样不可忽视.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中医曰"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现正值秋季,抗暑消耗的体力须增加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中医伏天养生,不由不谈到"冬病夏治"里的"伏灸",这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极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伏天肌肤腠理开泄,此时,通过艾灸调理冬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鼓舞正气。尤其对老人、小孩和免疫力低下者更为适合。"伏灸"同时再配合药膳食疗,可使某些冬季易发病症得以缓解或少发,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支气管扩张、  相似文献   

9.
盛夏季节,天气炎热,暑气灼人,自然之气对人体内脏的侵袭比较严重,因此夏季的养生以"清"为贵,"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是指人是自然体,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饮食方面,应少食用油腻肥厚的食物,以清淡爽口为主.  相似文献   

10.
《美容院》2014,(3):54-55
正"不学习养生,一辈子养医生",如今这类话在人群中广为流传。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人也纷纷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养生大军"中来。与广大老年人不同的是,后者获取健康科普、养生信息的来源不局限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增加了网络等新媒体途径。特别是微博、微信等信息渠道的迅猛发展,使各式各样的健  相似文献   

11.
夏季天气炎热,夏季养生的要求是增强人体对炎热气候的适应能力及防治暑症、暑湿症的有效手段,并对增强人体在秋、冬季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任德继 《中国食品》2012,(14):34-35
正夏季养生要靠水天气炎热,酷暑难当,古有云"夏应心而养长"。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也即《内经》所说的"此夏气,夏季养生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相似文献   

13.
冬至食暖菜     
大雪小雪又一年,又值一年冬至日,全国不论南方北地、东海西原,都进入冬藏的时节。“暖”是冬目里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也是冬季进补养生的要义。冬藏是冬季的生存方式,对于人体亦是注重冬藏养生,汲取温热的食物积蓄热量,以应对寒冬的冷袭,储备来年的生发。  相似文献   

14.
吕田 《中国食品》2014,(1):96-97
<正>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中医认为,秋收冬藏,冬季由于人体阳气逐渐转弱,加上出汗少,摄入的营养物质容易贮藏,此时适宜进补膏方。与三伏贴一样,冬令膏方一直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他们常常买回去一堆膏方,全家人一起服用,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膏方到底应该怎么吃才最养生呢?  相似文献   

15.
冬季皮肤干燥吃什么好?冬季时节,天气越来越干燥,即使买了很多保湿护肤品来给全身的皮肤保湿,还是发现皮肤出现了干燥皲裂的情况。那么,怎样通过日常饮食来缓解冬日的干燥呢?多喝水是润肤大前提多喝水是保持皮肤润滑柔软的首要前提。进入秋季后,人们更应注重调节身体和保健养生,而养生保健更是以肺脏保健列为首位。调查发现,多喝水是秋季养肺最简单的一招。秋季气候干燥,人体会大量损耗水分。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为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相似文献   

16.
胡贺峰 《中国食品》2012,(21):62-63
冬季养生原则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温热大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使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应注意保护阳气,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注意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过于开泄出汗,以免闭藏的阳气频频耗伤。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中医学称  相似文献   

17.
孙奇茹 《食品界》2021,(2):38-39
"朋克养生"这个充满戏谑意味的网络流行语,道出不少年轻人生活和保健的日常.记者注意到,此前人们熟悉的保健品,悄悄变身为色彩斑斓的软糖、果冻、饮料,让追求个性消费的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养生"上瘾".  相似文献   

18.
"泻有余"是前提 补泻相参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是在继承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内经》上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即补法是针对体内某种物质的不足而进行的增益;而泻法则是减损体内存留的多余、有害物质,以汗、痰、尿、大便等形式排出.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毒素、废物长期堆积在体内,将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破环脏腑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从而加速衰老.因此,想要维持人体的青春和健康,首先要"泻有余",使各路排毒管道(包括经络,汗腺、呼吸道、尿道、消化道等)通畅,使毒有出路,才能给"补"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民间有补冬的习俗,天寒地冻,人体收敛潜藏,此时应进行适当的食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对提高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冬季养生食谱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20.
欧阳军 《中国食品》2023,(21):124-129
<正>今年的11月8日是立冬节气,这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一些有养生习惯的人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立冬补冬”。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仅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下面我们就讲讲冬季进补的那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