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Thermech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对0.019%C和0.052%C的两种超低碳贝氏体(ULCB)钢进行单道次热压缩试验,变形温度为1100℃,应变速率为2s-1,变形量为5%~50%。结果表明,当变形量低于40%时。两种ULCB钢的形变再结晶规律相同:经10%变形后产生再结晶晶核,20%变形后发生部分再结晶,变形40%后基本完成再结晶。当变形量超过40%后,0.052%C ULCB钢中晶粒比0.019%C ULCB钢细小均匀。  相似文献   

2.
超低碳贝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含铜超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不同焊接工艺下热模拟试验。研究了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性能。探讨了不同ts/5对钢中贝氏体组织组成及形态的影响以及组织与低温韧性的关系。用径迹显微照相技术(PTA)显示了硼在热影响区的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焊接条件下,此类钢焊接热影响区均具有较好的低温韧性和较低的韧脆转变温度。当以中等速率冷却时,高温时生成的一定量的粒状贝氏体可有效地分割奥氏  相似文献   

3.
采用RPC工艺轧制三种不同成分的超低碳贝氏体钢,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对轧态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轧态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并对三种试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对轧态试样进行扫描及能谱分析,评定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超低碳贝氏体钢。  相似文献   

4.
用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的钢锭,经1 150 ℃开轧,两阶段控制轧制,826 ℃终轧成12 mm钢板,驰豫为29 s,737 ℃进水快冷(冷速为30~35 ℃/s)后,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主要是板条贝氏体,晶界以小角度晶界为主,占62 %~65 %.钢板厚度1/4处和心部织构差异大,1/4处(横向)晶粒取向主要趋向{110}、{221}面,而心部(横向)晶粒取向主要趋向{111}面,1/4处和心部的晶界夹角、晶粒尺寸基本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在Gleeble-15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测定变形量为60%,应变速率分别为0.1 s^-1,2.2s^-1,10s^-1,变形温度设置在1 100℃、1 050℃、1 000℃、960℃的含Mo低碳贝氏体钢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钢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时,才有峰值应力出现,发生动态再结晶,在同一变形量下,相对于同一变形温度,变形速率越高,所对应的应力值越高.  相似文献   

6.
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600组织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桂峰  文慕冰  王学敏 《钢铁》2000,35(12):47-49,75
研究了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600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ULCB600钢的基体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其上分布有细小的Nb(C,N)及ε-Cu粒子,板条间有少量M-A岛,以6501℃时效处理后,M-A岛发生回火转变分解成回火索氏体,并有较多的ε-Cu粒子析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网的强韧性匹配良好,其力学性能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工艺,对超低碳贝氏体(ULCB)实验钢进行了不同变形温度、不同弛豫时间、不同变形速率的热模拟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SEM、TEM对钢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热变形参数对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800~850℃之间变形且弛豫50 s后的ULCB钢能够获得约0.5μm宽板条贝氏体组织,其上有大量的高密度位错缠结与Nb(CN)粒子析出.变形速率对ULCB钢的微观组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WDB620钢的焊接性;选用几种常用的可焊性试验方法对这类钢的焊接接头性能进行了评定;针对水电站施工地区多雨潮湿的环境特别提出了焊材及焊接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低碳低合金贝氏体高强度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星逸  刘文昌 《钢铁》1997,32(10):48-51
研究了一种Cr-Mn-Mo-B低碳低合金贝氏体钢热变形后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获得了试验用钢热变形后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钢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0.15℃/s冷却速度在0.15~1.00℃/s范围时可得到全部粒状贝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粒状贝氏体中的小岛尺寸增大,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0%预变形对0.98%~2.90%Cu超低碳贝氏体钢(%:0.042~0.045C,1.43~1.48Mn,0.30~0.33Si,0.70~0.73Ni,0.29~0.30Mo,0.625~0.029Nb,0.011~0.019Ti,0.0013~0.0023B)在450℃和550℃处理1~104rain的时效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钢在时效过程时,ε-Cu析出动力学曲线出现硬度峰值,当经过预变形处理后,ε-Cu析出峰值出现的时间显著降低,峰值高度明显增加。在450℃时效时,预变形的这一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HQ5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中厚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 18 0t转炉 RH LF(Ca处理 ) 连铸坯 (mm) :2 30 (30 0 )× 16 5 0× 6 0 0 0 4 30 0轧机控轧控冷工艺试制了HQ5 90DB超低碳贝氏体钢 (% ) :0 0 5C ,1 5Mn ,0 0 4Nb ,0 0 2Ti,≤ 0 0 0 0 2B的 30~ 4 0mm中板。连铸坯的 [H]1 7× 10 - 6 ,[O]2 1× 10 - 6 ,[N]2 9× 10 - 6 。终轧温度 80 0~ 85 0℃ ,控制终冷温度 5 90~ 6 30℃ ,获得铁素体 板条状贝氏体组织 ,钢板抗拉强度σb6 5 0~ 6 90MPa ,屈服强度σ0 .2 4 90~ 5 90MPa ,延伸率δ52 0 % ,并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热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变形条件及微合金元素Nb(0.018%~0.056%)、V(0.01%-0.02%)、Ti(0.01%-0.02%)对0.06%-0.08%C实验钢的热变形行为的影响。在Sellas-Tartat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动态回复模型σ(e)=σ0 (σp—σ0)[1-exp(-3.23ε/εs)]^0.5,式中:σp-峰值应力,σ0-初始应力,ε-变形应变,σs-加工硬化与回复进入稳态的临界应变;动态再结晶模型σ=σ(e)-(σp-σss){1-exp[-2.363(ε-εc)εc^0.3425)^2]},式中:σss-动态再结晶进入稳态时的应力,εc-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利用该模型对0.07%C-0.018%Nb实验钢工业轧制时轧制压力进行了预测,其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基于双亚点阵模型的 (NbxTi1-x) (CyN1-y)复合热力学模型,并计算了1023~1623 K时Nb-Ti微合金化超低碳钢(/%:0.02C,0.12Si,1.70Mn,0.012P,0.004S,0.101Nb,0.009Ti,0.010Als)的析出相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占位比以及析出顺序。通过Gleeble热模拟机、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仪研究了析出物对该钢230 mm铸坯热塑性的影响和验证所建立的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1523 K时,钢中Nb、Ti的固溶摩尔分数分别为5.4×10-4和3.87×10-5,降至1023 K时,Nb、Ti固溶含量趋于0。随温度降低析出物中Ti、N占位比逐渐下降,而Nb、C占位比逐步上升,析出物的演变顺序为Nb0.315Ti0.685C0.02N0.98 , (NbxTi1-x) (CyN1-y) , Nb0.85Ti0.15C0.71 N0.29, 计算值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析出物尺寸小于60 nm,数量高于5个/μm2时,铸坯热塑性明显降低;1241 K钢的抗拉强度临界应力为63.8 MPa,裂纹易形成;同时,Gleeble试样断口处发现Al、Si、Mn、Nb、Ti在晶界处富集,碳氮化物引起空洞,应力作用下形成裂纹。因此连铸过程的铸坯矫直温度应≥1241 K。   相似文献   

14.
34CrNi3Mo钢的高温变形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俊  游理华 《特殊钢》1998,19(1):17-20
利用Formastor-Press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34CrNi3Mo合金结构钢在温度840 ̄1200℃,变形速度0.1 ̄80s^-1的变形条件下的热压缩行为。获得了34CrNi3Mo钢在热变形时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条件(包括临界因子Zc和临界应变εc)及再结晶晶粒大小Ddyn与Zener-Hollomon因子Z、奥氏体起始晶粒尺寸D0和应变ε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15.
张爱文 《特殊钢》2005,26(6):26-28
成分(%)为0.02C-1.55Mn-0.62Ni-0.53Cu-0.003 5 B-0.055V-0.019Ti-0.028Nb的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570,由试验室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80 mm厚板坯,经开轧温度1 150℃,终轧温度900℃空冷轧成25mm厚板材,并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该钢的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该钢形变后在0.130℃/s冷却下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第2相或析出物,轧态抗张强度σb为595 MPa,冲击韧性AKV为180 J,轧态+600℃时效时的σb增加至610 MPa,AKV增加至202 J,达到570 MPa级钢板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了钢厂180 t RH精炼结束到45 t中间包浇铸过程中钢包衬、中间包涂料和覆盖剂等对MA超低碳钢水(≤0.005%C)增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浇铸第1炉增碳较大,增碳量5×10-6~10×10-6,其余炉次增碳量≤3×10-6。通过第1炉缓缓加入覆盖剂控制中间包液面波动,加Al2O3减少钢包渣线侵蚀,减少钢包砖衬、中间包涂料和覆盖剂游离碳含量,可使RH精炼终点-中间包浇铸过程中钢水增碳量≤3×10-6。  相似文献   

17.
Nb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的再结晶和应变诱导析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leeble-20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850~1 050℃双道次变形(第1道次60%,20 s-1,第2道次20%,10 s-1)及不同道次间隔时间(10~50 s)对含铌低碳贝氏体钢(%:0.21C、1.50Cr、0.20Mo、0.047Nb)再结晶的影响和应变诱导析出Nb(CN)与热变形奥氏体再结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钢在1 000~900℃变形10 s后,开始应变诱导析出Nb(CN),延迟静态再结晶过程;通过双道次变形,可获得≤10 μm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18.
采用1 t 3相有衬电渣炉-底吹氩精炼-铸φ90 mm棒-100 kg电渣重熔工艺流程成功地生产出满足生产φ0.018 mm超细丝洁净度要求的316L不锈钢原料(/%:≤0.03C、≤1.0Si、≤2.0Mn、≤0.035P、≤0.030S、16~18 Cr、12~15Ni、2~3Mo)。通过渣料为(/%)25CaF2-25Al2O3-50CaO,3根纯铁自耗电极的熔炼过程逐步加铬铁、镍板和硅铁,获得要求的成分,并用AlSiMn合金和SiCa粉脱氧,底吹氩气搅拌,直接浇铸成φ90 mm铸棒,再经φ160mm电渣重熔炉精炼成100 kg锭。结果表明,电渣锭中总氧含量为(15~20)×10-6,平均夹杂物含量为16.2个/mm2,95%夹杂物尺寸小于5μm,没有发现大于10μm的夹杂物,可满足生产超细不锈钢丝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金相法研究了经950℃奥氏体化的0.41C-1.OCr-0.23Mo(42rMo)钢在550~380℃盐浴等温处理时贝氏体组织转变。观察结果表明,42CrMo钢550~510。c等温处理的组织为无碳贝氏体(粗大条片状贝氏体铁素体 残留奥氏体组成的整合组织) 马氏体,470℃等温处理为羽毛状上贝氏体 黑色针状下贝氏体 马氏体组织,380℃为黑色针状下贝氏体 马氏体组织;上贝氏体在奥氏体晶界形核,随等温处理的温度降低,下贝氏体在奥氏体晶内形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