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舒朝霞 《中外能源》2009,14(5):76-80
受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步人全面衰退。分析了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欧洲经济形势比美国更严峻;日本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新兴经济体成为亮点,但增速减缓;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较大。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围相关行业的影响,指出2009年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中国成品油市场和石化市场所受的影响。最后预计未来几年世界石化市场将再现供大于求态势,化工盈利预期下降。  相似文献   

2.
陈秀芝 《中国能源》2003,25(5):32-34,45
随着2003年第1季度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石油消费需求强劲增长。在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政策的引导下,国内石油资源大幅增长。此季度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高位,使得我国石化行业经济效益显著增长,但同时也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及石油下游行业生产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对2003年石油市场供需进行了预测,认为随着伊拉克问题的解决,本年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总体上说,战后国际原油市场供给基本可以保证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在国内的经济带动下,我国市场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内燃机配件》2010,(2):86-88
[本报讯]在金融危机过程中,汽车产业受到较大影响.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出现一系列调整。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渐趋减弱,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也将迎来后危机时代。有关专家认为,在后危机时代,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趋势,主要体现在汽车市场、技术创新、产业重组和生产成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世界石油与金融的历史,指出当今世界金融行业大规模介入石油市场,石油等大宗商品成为很多基金的投资目标,国际石油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分析了我国加紧构建石油金融体系的紧迫性,指出在我国油气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大量依靠进口已成定局;我国石油安全的真正问题并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市场上的价格风险,我国经济金融将对国际油价的波动非常敏感。为了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和长期稳定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以发展石油期货市场为核心的石油金融战略。对新形势下我国石油金融体系构建的战略取向提出了建议,包括构建我国多层次的石油交易市场体系、多渠道营造石油银行系统、多途径形成石油基金组合、多方位灵活运用石油外汇等。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范同内,风电产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为风电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文章分析了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风电设备制造业应发挥政策法规的促进作用、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把握世界风电设备发展趋势和发挥本土企业低成本优势的战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节能》2023,(4):18-19
<正>2023年11月23日,广西石油化工企业协会参加了在四川举办的第六届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大会暨西部化工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并在“‘双碳’目标下西部化工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分论坛上对广西石化化工产业相关情况作了介绍。一、广西石化化工发展重点及资源情况(一)行业情况广西石化化工产业已形成了从炼油、烯烃生产到下游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包括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肥料制造业、农药制造业、涂料油墨类制造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际石油价格与世界、OPEC、OECD、北美和中国这几类有代表性的石油供应区域进行定性分析,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VECM、格兰杰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研究得出经济增长期、衰退期和经济平稳期几类石油供应量与油价之间长期与短期关系。从长期来看,不同经济条件下油价与几类石油供应区域的石油供应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油价是石油供应量的因;不同经济背景下的世界石油供应量对油价预测均方误差的解释比例约为13%左右,油价波动更多地取决于其他因素。建立了我国油价与石油供应联立方程,发现在经济衰退期,石油企业重组对我国石油产量有负向影响;金融危机、战争等因素几乎未对我国石油产量造成影响,说明我国石油供应策略并未考虑国际环境变化,并得出我国石油供应量与油价均衡点为(3727.98kbbl/d,57.37美元/bbl)。最后给出了经济高涨期、低迷期和平稳期三种条件下我国应制定的相应油价供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石油需求下降、国际油价下跌,但世界主要石化及化工公司的能源战略并未改变。它们继续为未来能源需求的增长投资,仍然把加强能源管理、节能、提高能效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及电动车等新能源市场的技术研发,开发各种替代能源的创新技术,以期对替代能源市场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扩大效益增长源。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当前中国石油供应的状况,指出了中国步入世界石油进口大国行列的必然趋势。阐明了世界石油供应市场存在的巨大风险,并引入风险分析方法和概率统计原理对当前世界石油供应市场的潜在风险对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石化装备国产化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十五"末期,我国炼油装备国产化率约为90%,乙烯装备国产化率约为70%。炼油装备国产化重点是催化裂化和加氢装置的关键设备,石化设备的国产化主要集中在乙烯裂解炉、"三机"、冷箱及聚合物反应器等方面。然而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力量薄弱,设备制造达不到专业化、成套化、系列化,缺乏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的工程公司和经验,计算机技术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石化装备国产化工作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石化工业的高速发展也有效地拉动了石化装备的市场需求。装备的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石化装备的发展趋势。我国石化装备国产化发展重点是百万吨级乙烯工程配套的压缩机组和冷箱,大型聚合反应器和挤压造粒机组,实现大型干燥机、过滤机及离心机的专业化和系列化以及大型聚酯装置成套设备等。应形成"一条龙"攻关模式,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金三林 《中外能源》2011,16(4):14-17
"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格局将继续调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全球经济将寻求结构再平衡,若干国家将在新能源、节能减排、信息技术、物联网等领域形成新的战略优势,这对我国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同期,我国还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仍具有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总体来说,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度放缓,同时"调结构、促转型"将会取得实质性进展;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产业等现代产业将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会进一步优化;两型社会建设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生产和消费重心将继续东移,围绕着上游资源和下游产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将成为行业焦点。我国能源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但能源供求关系总体上趋于缓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应以石油和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以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为重点,实现创新发展和内生增长;进一步夯实安全环保和节约发展基础,占领绿色发展的制高点;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激励和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金三林 《中外能源》2009,14(9):9-14
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已企稳向好,但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如经济回升主要依靠政策推动,信贷井喷式增长存在潜在风险,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显不足,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严峻。下半年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定,经济增速继续缓慢回升.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我国1~3季度经济增速为7.6%.全年经济增速在8%左右。2009年上半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趋好,石油生产回暖.但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没有改变。预计2009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仍可能在每桶60~80美元的较合理的区间震荡,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仍将在景气低位运行。我国石油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短期冲击,并增强可持续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任东明 《中外能源》2011,16(1):31-36
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由此驱动了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新能源技术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产业规模迅速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水平和产业化技术研发水平提升迅速。"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从起步阶段步入大规模发展的关键转折时期。但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化的瓶颈。如成本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力弱;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体系薄弱,配套能力不强;行业管理松散,标准体系和人才建设严重滞后;政策体系不完善,措施不配套等。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对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性仍然认识不足,电网体制僵化,缺少灵活、合理的定价机制。其中,全国各大电网能否相互支撑,实现同步连接已成为制约我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电力的最大瓶颈。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为新能源发展创造条件,制度创新内容主要包括改革立法体制、改革决策机制、引入激励机制和完善政策框架等。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石化行业周期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石化行业周期的主要因素: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原油价格、石化产品的市场供需。指出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原油价格震荡加剧以及中东新增产能投产,全球乙烯行业利润将减少,竞争将日趋激烈,石化装置开工率将降低。2008年石化行业景气周期开始下行,预计2009~2012年全球石化工业将处于景气低迷周期.石化行业谷底将出现在2010~2011年。  相似文献   

15.
Chinese coal consumption continues to rise as the country's economy and industry expand. Coal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for China's fast-growing power sector, generating about 80% of electricity output. Notwith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coal and electricity, many international forecasts today underestimate their rising use in China. This paper acknowledges the current world financial crisis and assumes that Chinese GDP growth to 2025 will not again approach double-digit levels. Using the scenario analysi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even with conservative assumptions about Chinese GDP growth and income elasticity of electric demand to 2025, the country will likely experience much higher coal demand and emit much greater volumes of carbon dioxide than forecast by variou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ies.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how China's domestic coal reserves may be threatened within two decades, possibly affecting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s well as world coal prices.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者对油价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系统的实证分析。利用1992~2011年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国际原油价格(以WTI代表)和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季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VEC模型对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国际油价是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或先行指标;由于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缺乏发言权和定价权,导致被动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反应存在时滞。建立了国际油价变动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反映出短时间内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即国际油价每增加1%,引起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056%。为规避油价风险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建议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逐步摆脱"能源消耗式"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应加强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缓解和预防剧烈的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二甲苯(PX)是一种轻芳烃(BTX),目前主要从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过程中获得。PX/石油芳烃是一类世界性的重要化工产品,近年来受需求的刺激,世界BTX芳烃产能稳步增长。2011年全球PX总产能3730×104t/a,一半以上都是由大石油公司所控制。我国从1965年开始生产石油芳烃,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生产PX也已经36年,期间从未发生过一起因PX引起的重大环境卫生事故。2011年我国苯、甲苯和PX产能分别为11.2Mt/a、7.3Mt/a和8.0Mt/a,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19.1%、21.1%和21.5%。虽然芳烃产量有较大增长,但仍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其中PX缺口最大,2011年我国PX净进口量4.634Mt,比2010年增加1.316Mt。PX项目的建设和生产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各国都没有把PX项目单列在炼油或石化产业之外进行布局,国外很多PX工厂与居民区的距离都是比较近的。对于PX的毒性,国内外科学界和产业界的结论是"微毒和可控"。PX项目要在毒性可控的前提下合理选址,并达到我国规定的环境标准。PX产业是一个值得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炼油化工产业链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油化工产业链就是以原油为主要原料,经过不同工艺流程所进行的各类油品的生产及深加工,并包括以其副产品为原料进行各类化工产品的生产而构成的产业集合。一体化、园区化、大型化已成为当前完善的炼油化工产业链应具备的3个特点。2007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已达3.8×10^8t/a,成为世界第二大炼油国;我国乙烯产能为996.5×10^4t/a,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炼油业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柴汽比低于消费柴汽比;炼厂规模偏小,分布不合理;原油加工适应性差,装置结构不合理:深加工能力不足,能耗偏高等问题。我国石化工业乙烯自给率低,油化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不够经济,产品档次低。应借鉴发达国家炼油化工产业集中化、基地化发展的经验,加强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突出核心业务。针对影响炼油化工产业链效益的内外部因素,建议应强化国家宏观政策指导,协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关系,重视科技创新,加强产品的升级换代,注重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