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构造破碎、断块发育、地层倾角大、速度横向变化大,导致地震成像难度大,储层纵横向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结果上难以准确识别构造.无法满足解释要求,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成为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的首选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及勘探面临的问题及地震资料的特点和成像难点,并给出相应技术对策,即剩余静校正技术、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技术及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参数选取,展示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深度成像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有利于构造识别。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陡坡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五块新老资料高精度地震资料研究分析,找出影响本地区成像的三个关键因素,采用子波匹配、叠前数据规则化等融合一致性处理技术解决了新老资料融合一致性的问题;采用叠前数据净化处理技术和高精度迭代静校正技术解决去噪和山前带静校正问题,提高了信噪比;针对陡坡帶地区横向速度变化大,研究应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提高了山前带高陡构造成像精度和准确度,其中高精度速度场的准确求取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李埠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汉盆地江陵李埠地区地下断层、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利用常规的叠后时间偏移技术很难得到高质量的地下地质信患。因此,针对江汉油田的Inline146、Inline166的地震资料,经GeoDepth软件的常规分析处理,其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较叠后时间偏移有许多优点:断层成像效果好、偏移归位准确、复杂构造成像效果好等。  相似文献   

4.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浅层复杂断块群成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构造破碎,小断块发育,储层埋藏浅(只有50~800 m),地震波纵、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和保护浅层反射信息的处理,包括叠前数据的基础处理,速度模型的建立和偏移参数的确定三个重要环节.通过叠前去噪、高精度静校正、远偏移距拉伸处理、分偏移距能量均衡等得到了高品质的叠前数据体;通过偏移、速度分析,再偏移、再速度分析多次迭代,确定了最佳偏移速度;根据目的层倾角分布情况,选择最佳偏移孔径和偏移倾角参数,提高了成像精度.最终时间偏移成果剖面上断层清楚、信息丰富.通过综合解释,对泌阳凹陷新庄地区断裂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批新圈闭,经钻探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5.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在红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和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的对比说明,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剖面上断点清楚,断层清晰,地震波组特征明显,与井的吻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6.
王集地区复杂断裂构造带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集地区目的层埋藏浅,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小断块发育,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大,小断层难以有效识别。针对上述特点,采用层析反演静校正和拉伸畸变切除技术提高了浅层信号的信噪比,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复杂断裂带断层的成像精度。在速度模型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构造特点及速度变化规律,利用水平与垂直速度切片约束,求取更为精确的速度场。在高精度三维地震成像研究中,对叠前偏移中的偏移孔径、偏移速度和偏移角度等关键参数的选取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倾角确定孔径,通过迭代确定最佳偏移速度,通过综合解释研究,在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核三下段发现了一批新的断块圈闭,经钻探在新层系核三下段首次获得工业油流,扩大了该区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XDLZ地区构造较复杂,以往开展的二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精度低且空间位置不够准确,为此进行了二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研究。首先分析了K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关键技术和参数(如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静校正、均方根速度建模和偏移孔径选取)对研究区复杂构造成像的影响及处理技巧;然后对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时间偏移在该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的地震信息更加丰富,深层复杂构造成像得到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和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趋合理,成像相位和振幅误差较小,构造成图精度较高(约提高了4%);最后,指出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断裂复杂、断块多,寻找含油气圈闭的关键是搞清楚断层位置和断块形态。泌阳凹陷断裂发育,构造倾角变化大,叠前偏移技术比叠后偏移技术能更清晰、更准确的反映构造形态。叠前偏移技术在这一复杂断裂区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偏移成像效果,断点清楚、断层清晰,能够准确地落实断层位置和认识断块之间的关系,与钻井资料的吻合程度较高,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同时研究出了一套以速度迭代为核心、地质信息为约束的求取偏移速度场的方法,提高了偏移速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陡倾角资料成像处理方法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柴达木盆地陡倾角资料特点后认为 :较大静校正量的存在和去噪方法选择不当影响了叠加成像效果 ,速度剧烈变化影响了偏移成像精度 ;解决大静校正量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初至波折射静校正 ;在陡倾角情况下适合选用 L OGFIL T非线性滤波方法压制线性干扰 ;提高速度剧烈变化条件下成像精度的正确方法是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建模是作好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环节。将以上方法应用于柴北缘地区 ,使成果剖面成像精度有了明显提高 ,为地震资料的合理解释提供了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叠后时间偏移是在时问叠加剖面上进行的。当地下构造较复杂时,反射时距曲线不再是双曲线,时间叠加处理的效果不太理想。叠前深度偏移通过直接对叠前数据进行偏移而避免了时间叠加处理过程,而且它能有效地控制横向速度变化,因而它能提供比叠后时间偏移更好的成像效果。通过运用GeoDepth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对江汉探区的盐丘、逆掩断层、陡倾角构造的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例效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的理想技术。  相似文献   

11.
�߶����ӹ���ĵ����������չ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高陡复杂构造及其油气藏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高陡复杂构造的准确成像是高陡复杂构造及其油气藏地震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影响高陡复杂构造准确成像的主要问题有:①山地条件下,因地形起伏、表层结构横向剧烈变化所引起的静校正问题;②地层速度的各向异性对速度分析和动校叠加的影响;③复杂构造对共中心点叠加的影响和复杂波场的准确归位问题。通过多年研究,在高陡复杂构造成像技术上取得了四项重要进展:一是形成了基于大炮初至层析反演表层结构的配套静校正技术;二是形成了基于各向异性条件的动校叠加技术;三是形成了构造模式指导下的叠后偏移技术和叠前叠后相结合的混合偏移技术;四是开发出了复杂构造的变层速度成图技术。应用这些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具有地表及地下双复杂特性,获得地下准确成像困难,采用“真”地表TTI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及成像技术序列能够较好地解决该问题。目前形成的“真”地表TTI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及成像技术序列,主要包含适应叠前深度偏移的配套静校正技术、叠前体去噪技术、TTI各向异性速度建模与深度偏移技术等,将静校正、去噪与速度建模有机结合,这种全层系速度建模思路为叠前深度偏移提供了准确的速度模型,改善了复杂构造成像品质,提高了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钻井吻合率逐年上升,有力支撑了天山南北前陆冲断带的井位部署与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3.
张亚斌  江谋勇  郑祝堂 《石油物探》2012,51(4):408-413,318
ZD地区地表地震条件复杂,地下断层发育,构造较复杂,目的层地震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为了改善该地区东部丘陵地带中深层反射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对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静校正方法的试验与应用,解决了静校正问题;采用多域去噪技术进行叠前多域去噪,压制各种干扰,突出有效反射;利用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消除各种非一致性因素的影响;通过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偏移成像效果。最终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波组特征清楚,中深层信噪比有较大提高,连续性增强,断点、断面清晰可靠,成像精度比老剖面有明显提高。通过综合解释,对该区构造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批新圈闭,经钻探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4.
复杂山区的静校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33,自引:18,他引:15  
静校正问题是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本文针对柴达木盆地复杂山地资料,分析了静校正问题的特征,总结了在复杂山区静校正问题中所采用的几种方法(包括多域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广义线性反演法、地表一致性的剩余静校正法、非地表一致性的剩余静校法)。 这些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只有“因地制宜”地采用这些方法,才能见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在西部复杂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校正技术在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处理中至关重要。在中国西部地区,地表起伏剧烈,表层低速带横向速度变化较大,静校正问题严重。传统的野外静校正和初至折射静校正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准近地表速度模型和静校正量。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通过非线性算法反演出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求出准确的静校正量。给出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包括射线追踪和联立迭代重构法反演。通过在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的实际应用,明显改善了地震叠加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渤海地区地震勘探中存在的次生断层发育区、高陡构造区、局部速度异常区和潜山内幕等复杂构造区域的地震成像问题,提出了一种以高精度速度建模为基础,应用高斯射线束深度偏移改善复杂构造成像质量的技术方法。高精度速度建模是配合倾斜横向各向同性(TTI)速度模型,利用高精度层析反演技术得到较准确的速度模型。高斯射线束偏移方法是弹性动力学方程集中于射线附近的高频渐近时间调和解,它克服了标准射线方法在焦散面附近振幅急剧、不固定变化的缺点,在复杂构造区也能保证正常响应。实际资料处理表明,两种技术在渤海地区的联合应用改善了高陡构造和复杂断裂的成像质量,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西部复杂山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除整体速度模型精度不够的固有因素外,近地表速度模型与时间域静校正的关系、层析成像方法和偏移策略也是影响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应用的关键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目前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地表圆滑偏移基准面与浅层速度建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复杂山地的真地表浅层速度建模技术。首先通过微测井约束回折波分层层析反演建立准确的深度域近地表速度模型,避免时间域静校正对实际地震波场的改造;然后在井控地质导向约束下,通过包含高精度旅行时算法的各向异性多方位层析反演迭代,使得浅层以及中、深层深度偏移速度模型更准确;最后利用TTI逆时偏移实现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该技术的核心思想包括微测井约束下的初至回折波层析反演、真地表偏移基准面选取和数据校正的综合应用。实际复杂山地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提高了速度模型精度,提高了断裂及构造成像质量,较好地解决了井震深度误差,为复杂山地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震勘探进入四川盆地周边大山区以及盆地内低、降速带极其严重的复杂近地表区,即便是采用最佳拟合的浮动基准面来处理,其剩余动校正量也足以破坏浅、中层数据叠加成像。研究动校时差理论发现,动校正量客观地存在于野外采集记录中,它不仅与炮检距有关,而且还与近地表、地下速度结构紧密相关,而与地表一致性静校正结果则无关。因此,动、静校正应该是相互独立而有序的两件事,不应该把两者混在一起,更不应该先作静校正、后作动校正。这是近些年来在研究浮动基准面所没有触及的实质性问题。为此,在分析大山区复杂近地表数据受剩余动校正量的实际影响之后,提出了把动、静校正分开,先作动校正、后作静校正处理,视浮动基准面为静校正中一个概念的一套真地表动校叠加技术。该技术方案既适应复杂近地表情况,又满足了各种复杂条件的要求,处理的地震资料浅、中层成像普遍得到改善,也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为后续的深度偏移处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