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端羟基聚丁二烯、聚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2-氯苯胺为原料制备有优良物理力学性能的聚丁二烯型聚氨酯弹性体和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嵌段复合物.此种嵌段复合物改善了聚酯型聚氨酯的耐水性及耐酸碱性,保持了其本身的高强度、高弹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以聚己二酸-乙二醇聚酯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聚酯二醇、聚己二酸-己二醇聚酯二醇为软链段的含羟基的聚氨酯胶粘剂样品。利用DSC和TEM等现代测试手段对聚氨酯胶粘剂的结晶行为和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软链段结构对聚氨酯胶粘剂粘接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软链段结构对聚酯弹性体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以聚已二酸-乙二醇聚酯二醇,聚已二酸-丁二醇聚酯二醇,聚已二酸-已二醇聚酯二醇为软链段的含羟基的聚氨酯胶粘剂样品,利用DSC和TEM等现代测试手段对聚氨酯胶粘剂的结晶行为和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软链段结构对聚氨酯胶粘剂粘接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适当条件下,以PEA、PBA、PHA三种聚酯二醇与MDI反应,用溶液一步法合成了三个系列的线型嵌段聚酯型聚氨酯胶粘剂PEAU、PBAU、PHAU;采用IR,GPC、X射线、DSC和粘度测定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酯品种、聚酯分子量、聚氨酯分子量、聚氨酯分子中硬软段比例等因素对该类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相权 《中国涂料》2013,28(1):51-53
利用二步法由二元醇、二元酸及TDI合成一种聚氨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第一步由二元醇和二元酸合成以羟基封端的不饱和聚酯,第二步利用不饱和聚酯的—OH与TDI的—NCO反应合成聚氨酯改性不饱和聚酯,使得树脂分子链段上既有不饱和链节又含有聚氨酯基团,结合了聚氨酯涂料和不饱和聚酯涂料的优点,使其涂膜性能优异。试验发现TDI加入量为1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聚酯聚醚树脂作聚氨酯的柔性链段,带有支化点的有苯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为刚性链段,引进了较多的苯环结构和支化点以增加聚氨酯胶粘剂的内聚强度和固化时的交联密度,使改性后的胶粘剂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良好的粘接强度。文中介绍了制备方法,着重讨论了聚酯聚醚预聚体,羟基聚氨酯,固化条件及固化剂用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前言关于聚醚—聚酯类多嵌段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结构和性能报导较多。浇铸型线型聚醚—聚氨酯弹性和浇铸型网状聚酯—聚氨酯橡胶的应用,亦有报导。本文研究了以聚丙二醇醚和2,4—二异氰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先生成线型聚醚  相似文献   

8.
聚醚-聚酯型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雷  谭美军  王正祥  张娜 《广东化工》2010,37(2):185-187
文章以聚醚二元醇、聚酯二元醇为软段,以甲苯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等为硬段,采用两步法合成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研究了亲水基团的含量、异氰酸酯基(-NCO)与羟基(-OH)的摩尔比、聚醚/聚酯二元醇复配比例等对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性基团含量1.5%~1.7%,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摩尔比为1.13~1.27,聚醚/聚酯复配比例为25/75~35/65时所合成的胶粘剂对BOPP/PET软包装复合材料有较佳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9.
叶宏  王静 《广州化工》2010,38(9):10-11,21
研究通过两步法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聚酯型聚氨酯(包括环糊精嵌段),并采用红外,热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且考察了链段中的环糊精对膜溶胀性能的影响以及膜对不同混合物体系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链段中含环糊精的膜在有机混合物中有较大的溶胀度,聚酯型聚氨酯对于苯-环己烷和水-乙醇体系均有较好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己二酸系列聚酯二元醇为软段,合成了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探讨了聚酯二元醇的分子量、链段长度及支链结构对于水性聚氨酯粒径、吸水率、力学性能、T-型剥离强度、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酯二元醇分子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先降低后增大,耐水性能、力学性能、T-型剥离强度、硬度及耐热性均逐渐提高,当PBA分子量为4 000时,拉伸强度及T-型剥离强度最优,分别可达28.6 MPa和26.8 N/cm;聚酯的链段结构越长,支链结构越少,耐水性能、力学性能及粘接性能越好,其中PHA为软段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综合性能最优,拉伸强度可达26.3 MPa,T-型剥离强度可达26.1 N/cm。  相似文献   

11.
以己二酸系列聚酯二元醇为软段,合成了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探讨了聚酯二元醇的分子量、链段长度及支链结构对于水性聚氨酯粒径、吸水率、力学性能、T-型剥离强度、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酯二元醇分子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先降低后增大,耐水性能、力学性能、T-型剥离强度、硬度及耐热性均逐渐提高,当PBA分子量为4 000时,拉伸强度及T-型剥离强度最优,分别可达28.6 MPa和26.8 N/cm;聚酯的链段结构越长,支链结构越少,耐水性能、力学性能及粘接性能越好,其中PHA为软段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综合性能最优,拉伸强度可达26.3 MPa,T-型剥离强度可达26.1 N/cm。  相似文献   

12.
前言近年来,以二异氰酸酯和低分子二醇为硬段,以液体聚合物为软段的交替嵌段聚氨酯已成为重要的特种橡胶品种。关于这类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成为越来越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关于聚醚聚氨酯、聚酯  相似文献   

13.
以含有不同离子基团的聚酯多元醇为软段,采用丙酮法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不同离子基团的聚酯多元醇和不同软段结构对其干膜物理机械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含有不同离子基团的聚酯多元醇为软段,采用丙酮法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不同离子基团的聚酯多元醇和不同软段结构对其干膜物理机械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烷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TPS)、聚醚和聚酯二醇作为复合软段,制备了系列有机硅改性的聚醚.聚酯型聚氨酯乳液。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及表面光电子能谱研究证实,有机硅链段已键入聚氨酯分子链中,且硅氧烷链段有表面富集的倾向。表面水接触角测试结果则表明,胶膜的水接触角随着有机硅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成膜温度的提高,先增大后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己二酸系聚酯二醇为软段,二异氰酸酯与扩链剂生成的链段为硬段,制备了聚氨酯热熔胶;研究了软硬段组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扩链剂、异氰酸酯指数等对聚氨酯热熔胶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粘接性能及耐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秸秆木质素、癸二酸、丙三醇、乙二醇和新戊二醇为原料制备了癸二酸系聚酯多元醇,并以其配合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有机铋催化剂制备了木质素基聚酯型聚氨酯胶黏剂,利用黏度和胶接强度测试以及FTIR和TG分析对所制备的聚酯多元醇及木质素基聚氨酯胶黏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新戊二醇参与合成木质素基聚酯多元醇,可以得到液态产品,且新戊二醇含量越多,所得聚酯多元醇的黏度越小,以此制备的聚氨酯胶黏剂的胶接性能越好。以新戊二醇作为100%二元醇得到的木质素基聚酯多元醇配制聚氨酯胶黏剂,其胶接强度可达15.47MPa。红外分析表明,聚氨酯链段中引入了木质素分子。TG结果显示,所制得的木质素基聚酯型聚氨酯胶黏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酯多元醇、改性粉煤灰和2,4-TDI(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粉煤灰单组分聚氨酯。借助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仪探究了软硬段含量对粉煤灰改性单组分聚氨酯的吸水率、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聚酯多元醇的侧链越多,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越差;聚酯多元醇分子越规整,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越好;随着硬段异氰酸酯基和粉煤灰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增大趋势,吸水率则相反;但是随着硬段含量的持续增多,聚氨酯软硬段相分离现象越来越明显,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发生了转折呈减小趋势,耐水性也变差。  相似文献   

19.
《化工文摘》2001,(3):57-57
聚氨酯胶粘剂的突出优点是粘接力强、耐腐蚀、耐低温,其主要缺点是耐热性差、固化速度慢,一般聚氨酯在80~90℃时就开始失去强度,进一步提高温度则会分解。有关耐高温的聚氨酯胶在国外已有研究,但均属专利。有人采用增大高分子链中的氨基甲酸酯硬段的长度或增加交联密度的方法来提高耐温性,但同时必然要损失胶粘层的柔性和弹性。也有人认为增大聚酯或聚醚软段的链长、降低硬段比例有利于高分子的结晶,同样也就提高了聚氨酯的耐温性。另外也有人在聚酯中引入芳杂环以改善聚酯的耐温性能,据报道,  相似文献   

20.
<正>201409035多元醇种类对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涂膜性能的影响[刊,英]/Garcia-Pacios,Vanesa等//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2013,76(12).-1726~1729采用丙酮法,用聚酯、聚醚和聚碳酸酯二醇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 Da的3种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并在304型不锈钢板上制备涂层。分散体和聚氨酯涂膜的性能受多元醇种类的影响。由聚醚或聚酯制得的聚氨酯在软段和硬段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分离程度。由聚碳酸酯二醇制得的水性分散体在接缝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