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破坏模式是GFRP/钢绞线复合筋(GFRP: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纤维增强塑料)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之一,而破坏模式主要由GFRP/钢绞线复合筋混凝土梁的配筋率决定。鉴于配筋率对GFRP/钢绞线复合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重要作用,该文设计了16根GFRP/钢绞线复合筋混凝土梁试件。试验变量为混凝土强度等级和GFRP/钢绞线复合筋的配筋率。通过对混凝土梁试件进行三分点静载试验,系统研究GFRP/钢绞线复合筋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GFRP/钢绞线复合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式、抗裂承载力、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裂缝间距、裂缝宽度、裂缝深度、挠度等的影响。试验数据可为GFRP/钢绞线复合筋混凝土梁安全配筋率计算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钢筋高延性混凝土(RHDC)梁裂缝开展机理,共设计四根钢筋高延性混凝土梁和一根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高延性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和配筋率对构件裂缝宽度、裂缝间距以及裂缝发展高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RC梁相比,RHDC梁的裂缝数量多且宽度小,加载过程中裂缝发展缓慢;(2)RHDC梁的裂缝宽度和裂缝高度随材料极限拉应变的增大而减小;(3)配筋率对RHDC梁裂缝宽度的影响与对RC梁的影响规律相同,随配筋率增大,RHDC梁裂缝宽度、裂缝高度以及平均裂缝间距均减小.基于试验和相关文献,考虑纤维桥联的贡献,建立RHDC梁的平均裂缝间距和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只有采取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粱,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等措旌,才能杜绝危险的发生。此外最关键的就在于采取措施控制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这样才能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虑混凝土强度、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强度和横向高强钢绞线配筋率等因素,研究新型复合材料“高强钢绞线网/ECC约束素混凝土”(以下简称HSE约束素混凝土)的受压性能。HSE约束素混凝土轴心受压试验显示,达到最大荷载的30%左右时,约束层ECC出现约为0.01 mm的竖向裂缝;约为最大荷载的85%时,表面最大裂缝宽度约为0.07 mm;达到最大荷载时,最大裂缝宽度仅为0.20 mm;说明该新型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裂缝分散和控制能力。之后荷载缓慢下降至最大荷载75%左右,第一根横向钢绞线断裂;达到破坏时裂而不碎,约束层和核心混凝土未发生黏结破坏,完整性良好。HSE约束素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相比,其开裂应力提高了88%~116%;轴心抗压强度提高了21%~49%、轴心压应变增加了约45%;极限压应变提高了106%~175%。ECC强度和混凝土强度及横向钢绞线配筋率的提高,均增大其开裂和最大荷载及极限压应变。   相似文献   

5.
王军 《中国科技博览》2011,(16):301-301
本文对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体系中梁、柱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梁裂缝宽度的调整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探讨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体系中梁、柱的截面尺寸、配筋率和梁裂缝宽度的调整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榫卯剪力墙的精细化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配筋率对低剪跨比榫卯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库仑摩擦模型可模拟榫卯接缝中存在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数值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反映榫卯剪力墙的破坏特征;提高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配筋率提高墙体的承载力,配筋率较低时增幅较为明显;榫卯剪力墙沿横向凸起根部出现竖向裂缝,表现出较好的变形能力,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配筋率达到4.62%,墙体未发生脆性剪切破坏;当水平分布钢筋为■8@200时,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配筋率超过2.36%,峰值荷载时纵筋不屈服,墙体不再发生弯曲破坏。  相似文献   

8.
冲击后剩余承载性能是评估结构抗冲击性能的重要指标。为研究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梁冲击后剩余承载力及损伤后承载机制,对12片简支RC梁进行了落锤冲击以及冲击后静力加载试验,基于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冲击及其冲击后静载全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探讨了冲击能量和构件参数(拉筋率、压筋率、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对RC梁冲击后剩余承载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数据得到了损伤后RC梁剩余承载力的预测公式,分析了影响冲击损伤RC梁剩余承载力的本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RC梁冲击接触局部区域混凝土破损,跨中区域产生较为严重的垂直裂缝和斜裂缝;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梁的冲击损伤更为严重。不同冲击参数下RC梁的承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压钢筋和箍筋配筋率的增加降低了承载力退化程度,而增加受拉钢筋配筋率虽然可以提高RC梁原始承载力,但其冲击后承载力下降比例也越大,混凝土强度对于受冲击损伤的RC梁剩余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冲击后RC梁承载力下降与否与其在极限状态的破坏控制模式相关。  相似文献   

9.
邓明科  代洁  梁兴文  张明玥 《工程力学》2016,33(10):208-217
提出采用高延性混凝土改善梁的抗剪性能和变形能力,设计了8个高延性混凝土梁和3个作为对比试件的混凝土梁,并通过静力试验研究不同剪跨比和配筋率高延性混凝土无腹筋梁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高延性混凝土无腹筋梁的剪切破坏形态有挤压破坏、剪压破坏、弯剪破坏和剪拉破坏。试验结果表明:高延性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均表现出一定的延性,与普通混凝土梁的脆性剪切破坏具有明显不同;高延性混凝土梁的剪切裂缝开展缓慢,说明高延性混凝土良好的拉伸应变硬化和多裂缝开展特性能够有效控制剪切裂缝的发展,防止混凝土压碎剥落,显著提高梁的抗剪性能和耐损伤能力;相比普通混凝土无腹筋梁,高延性混凝土无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表明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可以显著改善无腹筋梁的脆性剪切破坏模式;剪跨比和纵筋配筋率对高延性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形态和承载力影响较大,其受剪承载力随剪跨比的增大而降低,随配筋率的增大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复合材料“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简称HSME)”的力学性能和约束素混凝土受压性能研究基础上,将钢筋混凝土(RC)短柱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以及加固层的ECC强度和横向钢绞线配筋率作为参数,试验研究高强不锈钢绞线网增强ECC加固RC短柱轴心受压性能。结果表明,和未加固RC短柱相比,HSME加固RC短柱不仅承载力大幅度提升,而且破坏时裂而不碎、具有明显的延性破坏特征,开裂荷载、峰值荷载及峰值位移显著提高;荷载达峰值荷载80%左右和峰值荷载时,试件表面最大裂缝宽度仅为0.09 mm和0.25 mm,表现出优良的多缝开裂和裂缝控制能力。HSME加固RC短柱荷载-位移曲线属于偏态的单峰曲线,包含弹性、裂缝发展、最大荷载和承载力下降四个阶段。随着ECC抗压强度和横向不锈钢绞线配筋率增大,HSME加固柱开裂荷载和峰值荷载均明显增大;增大RC柱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可提高加固柱峰值荷载和延性。  相似文献   

11.
欧祝明 《硅谷》2008,(16):84
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只有采取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粱,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等措施,才能杜绝危险的发生.此外最关键的就在于采取措施控制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这样才能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2.
龙炳煌 《工程力学》1998,(A02):366-370
本文根据单筋矩形梁的基本方程,按梁的开裂弯矩等于屈服弯矩的条件,导出了叠合梁的最小配筋率方程,通过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计算,给出了最小配筋率依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叠合梁的配筋率特征值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叠合梁最小配筋率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配置HRB600级纵筋的高强混凝土梁受剪性能,以纵筋配筋率、混凝土钢纤维掺量为变化参数,对5根配置HRB600级纵筋的无腹筋梁进行了受剪试验,对比分析了各试验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荷载-挠度曲线、裂缝宽度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纵筋配筋率的提高,HRB600级钢筋高强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和斜截面极限荷载增大,斜裂缝宽度减小;钢纤维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强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开裂荷载,限制斜裂缝的产生与发展;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高强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增大;使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配置HRB600级纵筋的高强混凝土梁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其结果是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水池的渗漏多由裂缝开始,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是钢筋混凝土水池设计中的要点。文中介绍了裂缝的成因及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对4组8块钢筋混凝土板进行抗爆性能试验,研究钢筋类型、配筋率、爆炸荷载峰值等因素对破坏形态、跨中位移、加速度及钢筋应变影响。结果表明,用导爆索代替炸药可获得典型的爆炸冲击波荷载,并能施加预定的均布荷载作用。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板相比,高强钢筋混凝土板裂缝宽度减小、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抗爆性能。提高配筋率可明显减小高强钢筋混凝土板位移,配筋率为0.78%时较0.62%时位移减小64.02%;配筋率大于0.62%时加速度时程曲线较一致,高强钢筋混凝土板整体刚度较好;随配筋率增大,钢筋应变峰值、残余应变均明显减小。爆炸荷载峰值对高强钢筋混凝土板的动态响应有显著影响,当荷载峰值由0.0318 MPa增大到0.0945 MPa时,位移峰值、残余位移分别增大3.63倍、4.80倍,加速度峰值增大近3倍。  相似文献   

16.
张洁  管仲国  李建中 《工程力学》2017,34(2):120-128
该文以某双层高架桥为背景,设计了两个配筋率不同的双层高架桥梁框架墩模型,采用拟静力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立柱纵筋配筋率对双层高架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立柱配筋率较高时,横梁和节点会发生严重的损伤;减小立柱配筋率后,破坏主要集中于立柱,横梁和节点的损伤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桥墩的延性能力提高。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桥墩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增加,双层高架桥梁的延性能力逐渐下降,同时横梁会先于立柱发生破坏,导致结构不能满足强梁弱柱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7.
魏慧  吴涛  孙俐欣  李磊  刘喜 《工程力学》2020,37(8):40-54
偶然的超越荷载、长期的环境侵蚀及温度变形等易导致深受弯构件斜截面的服役能力降低,出现开裂,影响正常使用。完成15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受剪性能全过程试验,系统研究了剪切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了剪跨比、加载板宽度和截面高度对构件受剪服役能力的影响,基于裂缝发展趋势建立裂缝宽度与荷载水平的宏观对应关系,探讨了相关规范中正常使用阶段斜裂缝宽度限值对该类构件的适用性。研究表明:随剪跨比和加载板宽度增大,试件最大斜裂缝宽度呈增长趋势,且配置足够数量的水平和竖向腹筋能够有效抑制深受弯构件的斜向开裂,试件名义斜向开裂强度和最大斜裂缝宽度均受尺寸效应影响较小;受剪全过程中试件的宏观剪切裂缝宽度与相应承担荷载水平呈现显著对应关系,且基于普通混凝土深受弯构件试验数据建立的服役性能评价指标可用于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服役性能预测;按我国规范中最小腹筋配筋率设计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难以满足斜裂缝宽度限值要求,建议适当增大腹筋最小配筋率。  相似文献   

18.
地下室结构裂缝的控制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了该类裂缝产生的原因对裂缝出现后的治理提出了建议,并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总结了裂缝控制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刚性防水屋面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对裂缝的控制,从实际出发分析了裂缝的种类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裂缝的预防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秦士洪  姚爱军 《工程力学》1998,(A02):303-310
本文通过对GBJ10-89及TJ10-74规范裂缝控制标准的分析,对新旧规范进行了可靠性探讨及对比,提出了正常室内环境下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