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齐鲁炼油厂生产的减压渣油为主要原料,可生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JC/T 2218—2014防水卷材用沥青技术要求Ⅰ型的防水卷材专用沥青。重点对胜利减压渣油生产防水卷材专用沥青的可行性、深拔温度对减压渣油性质的影响、进口油掺炼比例的选择、防水卷材专用沥青的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讨论。用胜利减压渣油直接生产防水卷材专用沥青,不仅可提高产品附加值,且经济效益显著,并降低了齐鲁炼油厂的炼油综合能耗。  相似文献   

2.
在延迟焦化实验室装置上,考察了减压渣油掺炼煤焦油的焦化性能。结果表明,在500℃下反应4 h,掺炼30%(占混合原料的质量分数)煤焦油的混合原料其总液体收率较仅以减压渣油为原料时提高5.53个百分点,柴油、蜡油馏分收率分别提高2.31,2.58个百分点,同时焦化汽油及柴油的硫、氮含量降低。热重分析表明,减压渣油和煤焦油的共热解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掺炼煤焦油能够促进渣油的热裂解。  相似文献   

3.
候铁军 《胜炼科技》2003,25(1):8-11
以胜利炼油厂第二催化裂化装置生产数据为依据,揭示了催化裂化装置掺渣率与成本、收入、利润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第二催化装置掺炼VR减压渣油最高利润下的掺渣率,为全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化操作,实现效量最大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某炼油厂减压渣油为焦化原料,选用该厂焦化蜡油作为供氢剂,并将焦化蜡油切割成小于400℃馏分(A)、400~430℃馏分(B)和430~460℃馏分(C)3个窄馏分,测定了3个窄馏分的结构参数和供氢指数,并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在减压渣油中分别掺炼质量分数10%的3个窄馏分,考察了各焦化产物的收率,并与纯减压渣油焦化反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个窄馏分供氢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掺炼窄馏分A的焦化反应液体收率明显高于纯减压渣油焦化反应;在3个窄馏分中,掺炼A时的液体收率最高,掺炼B时次之,掺炼C时最低,这与3个窄馏分供氢指数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掺炼煤焦油(CT)对减压渣油(VR)溶剂脱沥青过程(SDA)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压渣油掺炼煤焦油的溶剂脱沥青(VCSDA)过程是对减压渣油溶剂脱沥青(VRSDA)过程的一种改善。在较优条件下,掺炼质量分数10% CT 的 VCSDA 过程的脱沥青油(DAO)收率比 VRSDA 提高约2百分点,Ni+V 质量分数下降5百分点,S 含量略下降,同时残炭、N 含量基本不变。对 VR、CT 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分析、核磁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并提出结构模型,进而得到其溶解度参数分别为17.03和17.63 (J/cm3)1/2,表明掺炼 CT 有利于提高原料溶解度参数。另外根据溶解平衡理论、萃取液的表面张力变化及 DAO 平均分子结构的分析结果,解释了掺炼 CT 改善 SDA 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茂名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Ⅱ套催化裂化装置使用DCA-112抑焦剂的情况。应用结果表明:在掺炼41.22%减压渣油、DCA-112抑焦剂加注量为145μg/g的情况下,轻液体收率提高约1.35个百分点。标定期间该装置还进行了掺渣爬坡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剂能使减压渣油掺炼率提高5~8个百分点,对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原料的烃组成、掺炼直馏柴油和减压渣油(VR)以及原料加氢预处理对FCC装置性能的影响,认为原料中的氢含量越高对生产装置越有利,掺炼直馏柴油只有在柴油过剩或者价格很低时才有利润,掺炼石蜡基VR效益较好,FCC原料加氢预处理比产品加氢精制利润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扩大减粘裂化装置的原料来源,解决脱油沥青的出路问题,进行了减压渣油掺沥青减粘裂化的实验室及工业应用试验,并对原0.40 Mt/a减粘裂化装置进行了改造。试验采用大庆和涠洲混合减压渣油,掺入30%和50%的大庆丙烷脱油沥青,并在掺炼50%沥青时加入4%~8%的高芳烃组分。工业试生产结果表明掺炼沥青后产品质量和能耗均达到改造设计要求,高芳烃组分有抑制结焦的作用,同时可提高沥青掺入量,减粘裂化装置掺炼沥青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针对减粘裂化装置原料紧缺造成的燃料油供应紧张及沥青出厂困难等情况,采取了以减压渣油掺炼部分沥青作为减粘装置原料的措施。根据对装置实际生产中掺炼10%、20%及30%沥青的标定和停工设备检查结果,认为减粘装置完全有能力掺炼30%沥青,掺炼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改造设计要求,其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0.
在减压渣油中掺炼不同比例的裂解重油,对其基本物性及延迟焦化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混合原料的密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具有按掺炼比(裂解重油占混合原料的质量分数)累加的特性(加和性),而其黏度、残炭和四组分组成等不具有加和性;随着掺炼比的增大,混合原料的结焦诱导期逐渐缩短,当掺炼比高于20%后,体系结焦趋势陡增;混合原料焦化产物焦炭和气体收率均不大于减压渣油和裂解重油按照其在混合原料中所占的相同比例单独焦化时所得焦炭和气体收率的加权值,液体收率则略高于相应加权值。  相似文献   

11.
稠油注蒸汽等热采开发方式面临着油层出砂、气窜和采油成本高等问题,而稠油冷采过程中形成的泡沫油,则使稠油油藏具有采油速度快、采收率高和生产气油比低等特点。在论述STARS模拟泡沫油机理及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稠油冷采泡沫油溶解气驱油藏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与常规溶解气驱油藏相比,泡沫油溶解气驱油藏具有生产气油比上升缓慢、累积产油量高等特点;在油相中气泡形成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气泡破裂速度越快,生产气油比越大,产油量越低;原油粘度越高,地层渗透率越低,开发效果越好,稳产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2.
张立娟  岳湘安 《油田化学》2006,23(3):243-247
水驱后的残余油膜将贴于孔隙壁面,为壁面边界层流体,处于三相界面的包围和共同作用下。目前的调研结果显示,油膜的组成及力学特性沿孔壁方向上是变化的。在化学驱过程中油膜不仅受到驱油剂的驱替作用。还受驱油剂/油界面张力、油/固体界面张力及驱油剂/固体界面张力的阻碍作用。由于油膜组成、力学特性及相间作用的复杂性.以往对油膜驱替机理的研究都是从微观实验的角度对现象作观察和定性解释。本文根据水驱后残余油膜在油藏孔隙中存在的特点,提出了油膜驱替的简化模型。基于油膜驱替的微观实验,采用数值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黏弹性驱油剂在不同的驱油剂/原油界面张力作用下对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考察了驱油剂的流变性、驱油剂/油界面张力、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不同厚度油膜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探讨了驱油剂/原油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在驱替残余油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驱油剂对油膜的驱替始于驱油剂/油界面,要同时克服驱油剂/油界面约束力和油膜的屈服应力。降低界面张力、增强驱油剂的黏弹性、增加驱替速度,有利于提高驱替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适当增加驱油刑的黏弹性可以放宽驱替薄油膜时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图13参9。  相似文献   

13.
冯彦辉  崔鹤 《润滑油》2020,35(1):25-28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对发动机油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用FMEA指导发动机油的失效分析。对于潜在的故障分析及预防故障发生,要分析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制、润滑油对发动机的保护机制、换油方式的影响,关注润滑系工作的有效性。从润滑油的功能、发动机油失效的危害、发动机油的适用性等方面分析发动机油对发动机的保护机制。从发动机油的质量变化原因、发动机油失效模式、发动机油失效原因等方面分析发动机油的失效。综合判断发动机油的有效性,运用因果关系图分析发动机油失效模式,全面分析发动机油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发育40多个背斜构造、5套有效烃源岩,大多数背斜构造发现了油气或存在油气苗,原油性质呈现多样性变化,长期以来对该地区不同构造原油的来源存在多种观点。在南缘地区典型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的基础上,选择了南缘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背斜构造油藏,对其原油油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南缘地区绝大多数背斜构造油藏原油为单一烃源来源,不同时代烃源岩生成原油混合现象并不普遍,只有少数油藏存在混源油。不同区域背斜构造原油油源存在较大差异,原油来源严格受控于有效烃源岩的分布:二叠系来源的原油主要分布于南缘中部以东的山前构造,侏罗系来源的原油主要分布于南缘西部及南缘东部构造,白垩系来源的原油仅分布于南缘中部构造,古近系来源的原油仅分布于南缘西部构造;齐古油田侏罗系油藏原油为二叠系与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各自的贡献约占50%。  相似文献   

15.
非常规油的成因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晓光 《石油学报》2012,33(Z1):20-26
非常规油指勘探开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的油品,主要有3大类。第一类为重油和油砂, 系正常原油经过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形成,分布广泛、潜力巨大,已被大量开采。第二类为油页岩,是干酪根与黏土和细粒无机矿物的混合物,有机质丰度高但不成熟,要经过人工加热生成石油,油页岩的发现很早,分布广泛,以美国所占比例最高。第三类为页岩(致密)油,存在于成熟度较高的高有机质烃源岩夹持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中,要通过对储层的压裂改造,产生人工裂缝才能生产石油。页岩(致密)油在美国、加拿大已开始生产,但其勘探潜力及其全球分布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世界原油正在变重变劣;新疆稠油资源丰富,大部分北疆稠油是生产低凝柴油、环烷基润滑油和高等级道路沥青的优质原料;随着国内外石油资源不足、原油变重变劣和轻质油、中间馏分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稠油加工更加重要和迫切。本文在对世界石油资源、北疆原油资源、北疆稠油性质分析及稠油加工形势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北疆稠油进行了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流变特性对稠油油藏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稠油的流变特性不同于常规稀油,稠油油藏的产能分析也有别于常规稀油油藏。通过分析研究垂直井产能计算、稠油流变特性分析及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建立了稠油油藏垂直井产能分析方法,指出了稠油油藏产能计算必须结合稠油流变特性和试井解释资料。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准确地估算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对于估算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可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核心是剩余油饱和度的精度。目前,确定剩余油尚无一种最佳的方法,通常应用多种方法研究,以便达到提高剩余油饱和度精度的目的。各种方法确定的剩余油饱和度反映不同范围内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在总结了开发地质学、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物质平衡、水驱特征曲线、数值模拟法等剩余油的研究方法后,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葡一组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通过天然岩心水驱油和聚合物驱油实验,应用岩心磨片荧光分析技术,利用面积法计算出了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饱和度值,同时定量地测定出水驱时存在的簇状、膜状、盲端和角隅等四种类型微观剩余油在聚驱后剩余的比例,得出水驱后不同类型的微观剩余油在聚驱后降低幅度不同的结论:膜状剩余油大幅度降低,簇状和盲端剩余油降低幅度次之,角隅剩余油降低幅度最小。给出了高、中、低不同强度水淹部位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高水淹部位四种类型剩余油均较少,中水淹部位主要以盲端和角隅剩余油构成,低水淹部位四种类型剩余油均较多,尤其是膜状和簇状剩余油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20.
围岩含油饱和度控制岩性油藏成藏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营凹陷已发现的岩性油藏基本处于沙四上亚段、沙三段烃源岩的排烃门限范围内,烃源岩的排烃范围及排烃强度对岩性圈闭成藏有明显控制作用。为研究不同围岩含油饱和度对岩性圈闭成藏的控制作用,在剖析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基础上,使用三维高温高压岩性油藏成藏实验设备,通过计算机和可视化技术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实验温度、压力、位移和电阻数据,通过标定实验,得出砂体模型内含水饱和度及含油饱和度与其电阻的关系,进行数学拟合,将模拟实验获得的电阻转换成含油饱和度,用以研究含油饱和度与实验条件的关系。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围岩含油饱和度越大,砂体中含油饱和度就越大,越有利于砂体的成藏。模拟实验中围岩电阻和砂体电阻变化规律相反,围岩电阻呈非线性降低,而砂体的电阻呈非线性增加,并且电阻的变化率都是先快后慢,最后达到平衡。图7表1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