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峰教授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数十年孜孜不倦钻研在钢铁冶金领域。从青葱的"钢小伙"到今天的"钢铁冶金男神",他付出的是汗水,拼搏的是青春,收获的梦想,始终不变的是一颗滚烫的爱祖国、爱教育、爱专业的心。  相似文献   

2.
李伟 《金属世界》1998,(1):10-11
<正> 小时候,我是一个爱逮蛐蛐的孩子 后来,我长大了 当一名科学家,成了我的光荣与梦想 — ——周国治 周国治出生于1937年,我国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周国治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留学德国,常以实业报国的思想教育子女。1955年,在父亲的同事、中国科学院老学部委员周宏教授的鼓励下,18岁的周国治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荟萃中国钢铁界精英的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从此走上了实现其做一  相似文献   

3.
《连铸》2015,(5)
<正>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冶金学家、教育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金山同先生,因病于2015年10月11日9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生平简介金山同先生,生于1936年2月20日,浙江省温岭市人。195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炼钢专业学习,1963年10月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从大学时一次实习教师的工作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用"百分之九十献给教育"形容过去;他又把自己看作一名学知无涯的学生,三十年从未停止过在数学、物理与冶金等领域的学习,博士后出站又进修了计算机,他说"教学生得自己先学会"。他是一名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这所著名高校一流学科的教授。他就是程树森。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程树森教授在冶金领域树立了两片森林: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为冶金行业输送了大批青年才俊;他崇尚实践,将多学科知识创新性地应用于冶金企业,在高炉长寿设计、材料选择、砌筑、操作、维护和检测、高炉布料技术及设备、长寿高效热风炉、洁净钢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申请专利20余项,并且绝大部分专利已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  相似文献   

5.
包燕平——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牢记冶金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始终坚守在冶金教育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钢的洁净化和夹杂物控制、优质品种钢开发、冶金反应工程和炼钢过程虚拟仿真等领域的研究。包燕平教授在冶金教育领域成绩斐然,成为国内首位获得"Willy Korf杰出教育奖"的中国教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00余篇,发明专利20余项,培养博士研究生5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相关研究成果在几十家钢铁企业得到了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6.
《金属世界》2005,(5):59-60
<正>2004年12月,在国内各钢铁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北京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钢铁冶金新技术发展论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创了以行业高校与钢铁企业相结合为特色,世界钢铁工业科技发展趋势为引领,先进钢铁冶金技术交流与研讨为主题,优势互补、双赢共进、推进我国钢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目标的科技合作交流的新局面。第二届钢铁冶金新技术发展论坛定于2005年11月24—28日在辽宁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钢铁工业的节能环保”,由主题报告、企业交流、成果推介、论文交流(《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增刊)等五大板块组成。●主题报告:邀请了国际钢铁冶金专家J.A.Philipp教授(德国蒂森·克虏伯原环保能源部长)、国家发改委的领导、专家以及钢铁企业的代表参会并作专题报告。●企业交流:围绕节能环保主题,就企业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正式成立”钢铁企业科技合作委员会”;研讨和协商北京科技大学与企业联合申报国家、地方各类科技攻关项目,共建研发基地等事宜。●成果推介:由北京科技大学知名教授发布最新的科研成果。●论文交流:会后将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增刊的形式,出版各与会...  相似文献   

7.
他,是我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他在冶金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中获得诸多重大成果,为我国乃至世界冶金行业做出巨大贡献;他是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的建校元老之一,躬耕教育数十载,他的学生中不乏两院院士、著名学者;他是学界泰斗,业界宗师,誉满天下却依旧保持谦逊严谨。著名冶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魏寿昆先生于2014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文章充满深情地回顾了魏寿昆先生似水如歌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金属世界》2008,(1):8-8
<正>作为"北京科技大学—钢铁企业科技合作组织"(简称:钢合组织)的重要载体,每年一届的"钢铁冶金新技术发展论坛"自2004年起成功举办三届后,"第四届钢铁冶金新技术发展论坛"于2007  相似文献   

9.
《轧钢》2016,(3)
<正>2016年5月18~21日,《轧钢》杂志编辑部在京成功主办了"钢材生产中的氧化及其控制技术研修班"。近100名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55个生产企业和研究、设计院所的专业人士参加了研修班。《轧钢》杂志编辑部邀请了轧钢界的一流专家——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振宇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余伟教授、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轧机分公司  相似文献   

10.
清洁能源冶金区别于传统冶金,是完全使用清洁能源的冶金技术,不涉及任何石化能源,包括常规电力,是超低环境负荷的高端绿色环保制造技术。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冶金探索实验、风-光耦合发电冶金实验和拓展实验研究。2005年12月,建成独立的太阳能光伏冶金实验系统,进行直流有衬电渣炉重熔实验,获得一枚小钢锭,质量125 g;之后,扩建成独立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进行了"连续生产"模拟实验、以及水溶液电解制铁、水溶液电解制铜实验;进行了电解水制氢实验。文章指出,可以预见依托分布式的清洁能源局网、依托当地的废钢资源、建设新能源小钢厂,形成区域性的"钢"循环经济;利用废弃的清洁能源制氢、发展"氢经济"的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有一名勤恳为师、执着科研的青年教师——冯春副教授。自1999年进入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学士学位以来,他就一直秉承"低调做人、虚心为先"的师训,勤奋严谨、勇于创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荣誉面前,他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地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上,付出的是一如既往的热爱,不变的是无悔青春的奉献。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12月25日,第七届钢铁冶金新技术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本届论坛是北京科技大学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联合主办。同时,扩大邀请吸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矿业公司作为钢合组织的成员单位。期间,钢合组织各成员单位同仁相聚成都,以"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潜心砥砺、协力登攀"主题为引领,深入探讨钢铁行业当前和长远发展大  相似文献   

13.
<正>人人都有梦想,个个追逐梦想。好梦成真是你我的夙愿,但圆梦的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有梦想就有希冀,有希冀就会产生压力,有压力就会催生动力,有动力就能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不断探索、积极努力。也许是作为一名有色矿工后代的缘故,小时候天真无邪,成为一个"公家人"是我许许多多的梦想之一。80年代初,怀揣为国家镍钴工业尽绵薄之力,过上幸福生活的梦想,我荣幸地成为国有特大型采矿、选矿、冶炼、化工联合企业——金川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不知不觉中,  相似文献   

14.
《金属世界》2015,(1):14-16
2015年12月25日冶金工业出版社组织冶金行业相关专家学者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了《中国冶金通史》编撰出版启动会。徐匡迪先生讲话指出:冶金工业出版社组织撰写出版一部翔实可信的《中国冶金通史》,系统总结中国从古至今的冶金发展历程,这是一项重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带有紧迫性的抢救工程。《中国冶金通史》的撰写和出版,将成为中国冶金史研究的一件大事,也是对中国冶金工业的一个贡献。随着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编撰《中国冶金通史》的时机已经成熟。作为一个冶金大国,应该有这样一部通史,来展现中国冶金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韩静涛 《锻压技术》2006,31(6):105-105
由北京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主办、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2006先进轧钢精整工艺、装备和工具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5-17日在北京科技大学会议中心召开。 会议是在冶金降低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背景下召开的,是国内首次以“轧钢精整工艺、装备和工具技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业内信息     
《金属世界》2005,(4):57-60
<正>北京科技大学与鞍钢建立冶金技术研发中心5月15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建立冶金技术研发中心及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在鞍钢科技馆举行。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玠、党委副书记杨宝星、副总经理唐复平、于万源、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维东、校长徐金梧、副校长谢建新、科技处处长孙冬柏和相关项目负责人等参加了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17.
<正>怀揣一颗匠心,坚守在平凡的电气岗位上,持之以恒追求完美和极致,王炜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标兵的使命和担当。1993年出生的王炜博,有着超出同龄人的老成持重,做事严谨、一丝不苟。他热爱学习、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以匠人之心打磨技能,跻身国投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投金城冶金”)“标兵员工”行列,让电气岗位成为实现梦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0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东南亚海洋工程用先进钢铁材料制备与防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科技大学腐蚀和防护中心顺利召开。该项目依托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由北京科技大学、鞍钢以及泰国农业大学联合申请并立项,是我国首个"一带一路"材料环境腐蚀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旨在加强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合作,为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为服务我  相似文献   

19.
《金属世界》2010,(5):88-89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2000年起正式运行。正式运行的标志首先是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成立了以轧制中心为主体的北京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开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2005年,北京科技大学将原属于学校冶金与生态学院的冶金工艺研究所并入到轧制中心.在工程中心基础上成立了冶金工程研究院,并独立招收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钢铁工业的建设发展时期,他在工厂车间挥汗如雨,鼎力实践;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他在科技前沿苦心钻研,探索创新;钢铁工业的转型发展时期,他在教育一线惠泽桃李,放眼未来;他就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荣。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朱荣教授踏入冶金领域近40年来,以一颗初心矢志求索,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勇担"钢铁强国"的历史使命。他首次提出并形成了新一代电弧炉冶炼技术"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研发了CO2-O2混合喷吹炼钢技术,先后主持国家"973"、"863"等重大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相关专利30余项,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