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菁 《广东化工》2013,(23):51-52
对含氧煤层气进行直接深冷液化可回收其中的甲烷生产LNG,减少污染排放.产品LNG中主要杂质为氧气,氧气含量对LNG产品的安全性有影响.通过对热量吸入和压力变化导致LNG部分气化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LNG刚开始气化时气相中氧气浓度最高,并随着气化量增加而减小,LNG产品中氧含量应小于5%.  相似文献   

2.
含氧煤层气脱氧过程中硫化物的脱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含氧煤层气,采用硫化物氧化法,利用热重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含氧煤层气脱氧过程中温度、流速及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床上,硫化钠作为脱氧剂,低于500℃的条件下,可有效降低含氧煤层气中的氧含量.利用硫化钠脱氧的过程中,分子筛相对其他金属离子催化剂有明显的催化效果.整个脱氧反应过程受外扩散影响较大,小流量有利于提高反应转化率,但Na2S反应转化率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3.
肖娅  诸林 《化学工业》2013,31(4):31-34
对含氧煤层气脱氧后分离技术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了简要概括,提出了低浓度煤层气(CH4体积分数≤30%)的脱氧提浓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含氧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氧气和氮气,为了回收利用煤层气中的甲烷,需要对煤层气进行脱氧和脱氮处理,以提高甲烷浓度.通过调研统计,甲烷提浓技术主要包括三种:含氧-低温精馏、脱氧-低温精馏和脱氧-吸附分离-液化技术.并从安全、造价和功耗三个方面对这三种提浓技术的工艺方案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脱氧-低温精馏提浓技术的安全性高、造价较低,功耗居中.因此,含氧煤层气提浓甲烷推荐使用脱氧-低温精馏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5.
含氧煤层气液化流程爆炸极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秋英  王莉  巨永林 《化工学报》2011,62(5):1471-1477
大部分含氧煤层气由于技术限制没有被合理利用,而是直接放空,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大气环境。针对某一典型煤层气气源条件和组分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化精馏工艺流程,结合HYSYS软件模拟计算结果以及爆炸极限理论,对该液化精馏工艺流程的爆炸极限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煤层气中甲烷浓度在压缩、液化以及节流过程中都高于爆炸上限,操作过程安全性比较高。但在精馏塔顶部甲烷浓度开始低于爆炸上限而导致精馏过程存在安全隐患。首先对原料气进行初步脱氧,然后再通过调整精馏塔塔底采出量来控制塔顶杂质气体中甲烷含量,使得其在整个液化及精馏流程中始终高于爆炸上限。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安全措施后整个流程都不存在爆炸危险性,甲烷回收率和产品纯度都较高,而且整个流程能耗也比较低。模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液化及精馏流程对不同气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分析计算结果为含氧煤层气的杂质分离、操作过程的爆炸极限分析以及安全措施的采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业催化》2009,(12):49-49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树东研究员领导的能源环境工程研究组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含氧煤层气催化脱氧技术(D-O2^TE),在大连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主持的成果鉴定。以谢克昌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该技术首次将整体催化剂用于煤层气脱氧过程,经示范运行后表明,催化剂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近几年替代氢气对生物质油加氢脱氧的几种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催化转移氢化反应(CTH),结合重整和原位HDO,结合金属水解和原位HDO,重点介绍了各个方法脱氧转化的反应机理以及目前取得的最新成果,最后对目前面临的挑战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近几年替代氢气对生物质油加氢脱氧的几种新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催化转移氢化反应(CTH),结合重整和原位HDO,结合金属水解和原位HDO,重点介绍了各个方法脱氧转化的反应机理以及目前取得的最新成果,最后对目前面临的挑战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甘海龙 《煤化工》2018,(2):13-16
煤层气制LNG流程中,含氧煤层气在进入冷箱液化之前,必须进行深度脱水。详述了氮气循环脱水再生工艺流程:采用两台干燥塔,干燥塔装填复合床层吸附剂,利用吸附剂的选择吸附特性,脱除煤层气中的水分及剩余CO2,以满足LNG液化单元要求,利用氮气循环干燥脱水的方法实现干燥塔再生。相比传统的干燥塔再生方法,氮气循环再生法能显著降低氮气消耗量,降低整个工艺流程的能耗。在贵州山脚树矿煤层气提纯制LNG项目中,采用氮气循环再生脱水工艺,其氮气的消耗量只有传统工艺氮气消耗量的4.76%,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是我国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接替能源,开发利用煤层气对于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皆具有重要意义。以井下抽放煤层气即含氧煤层气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离提纯开展了理论方面的研究。首先,修正了压力操作条件下煤层气的爆炸极限,确定了其安全分离提纯的临界参数;其次,建立了中空纤维膜组件分离含氧煤层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数学软件实现了求解;最后,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分析法考察了膜组件参数和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指导膜组件的选择和膜过程的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11.
LNG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因为其易燃、易爆性,且必须在低温-162℃下保存,所以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在LNG的工业链中,储存和运输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LNG的储存不仅要保持这种低温状态,更是要防止分层,翻滚,老化,泄漏等可能引发的事故。所以LNG储存设备及相关技术是LNG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LNG储存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06Ni9钢是太钢自主研发的用于LNG低温储罐的低碳中合金马氏体型低温钢。通过分析06Ni9钢的焊接性特点,制定了合理的焊接工艺,对06Ni9钢的焊接接头力学性能、低温(-196℃)冲击韧度进行了测试,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宏观金相检验。评定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国产06Ni9钢的综合性能可以满足LNG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LNG产业的蓬勃发展,构建利用LNG冷能发电系统成为回收冷能的重要途径。通过HYSYS流程模拟软件对朗肯循环进行流程模拟,并根据模拟得到的过程参数以及输出功进行分析,针对系统进行算法优化设计,以系统火用效率最大为目标函数,得到最优的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14.
基于LNG低温阀门专利和标准数据,分析了LNG低温阀门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技术竞争者、研发团队、利益相关者以及相关标准等内容。分析结果表明,LNG低温阀门材料越来越成熟,密封材料、低温处理、结构设计将是LNG低温阀门技术的重点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焦炉气联产液化合成天然气、纯氢气和甲醇的新工艺,此工艺具有原料损耗较少、各系统技术成熟简单、产品结构多元化等优势;并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此联产工艺的合成甲烷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LNG接收站及其工艺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名瑞  陈天佐 《当代化工》2014,(6):1056-1059,1063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接收站是LNG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促进LNG贸易具有关键作用。总结国内外LNG接收站发展及现状,比较LNG接收站的两种主要处理工艺及流程,分析现有LNG接收站工艺中能耗偏高、操作困难等问题及相关优化方案,并对我国LNG接收站技术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严涛  刘玉丰  刘丰 《化工进展》2015,34(Z1):51-54
随着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比例的上升,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如雨后春笋,发展非常快。而在LNG接收站中,再冷凝器是一个核心工艺设备,工艺操作参数及结构尺寸的是否合理,对接收站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影响很大,而且也是接收站能否长期稳定操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隧道内液化天然气管道泄漏火灾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新明  刘牧  刘振翼 《化工学报》2009,60(12):3184-3188
以某实际液化天然气(LNG)输运工程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隧道内LNG管道泄漏火灾的数学模型,分别以3种不同的泄漏情况对LNG泄漏火灾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3种不同泄漏强度的LNG火灾温度场的实时分布情况,并分别对其火灾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及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泄漏强度最小的情况下,火灾发生后隧道温度升幅不大,温度变化幅度平缓,危险性相对较小;泄漏强度居中的情况下,火灾发生后隧道内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趋势较为剧烈,危险性显著增加;泄漏强度最大的情况下,火灾发生后隧道内温度是3种情况中最高的,且隧道内会出现烟气堆积的情况,十分危险,应着力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进入LNG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了100余座LNG工厂。BOG气体处理工艺是LNG工厂工艺技术中的关键工艺和难点技术。文章介绍了BOG增压外输工艺中常用的两种压缩机的特点,同时介绍了两种BOG加热工艺的优缺点,为LNG工厂的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两种常见保冷工艺的特点及优劣,为旧站的工艺变更和新站的设计方向提供依据。从运行能耗、操控性能、应急操作、最小外输量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工艺各有优劣的结论,故应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保冷工艺,才能有效实现平稳运行、节能降耗等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