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敏化态304不锈钢在10%草酸溶液中电解浸蚀不同时间的腐蚀形貌及产生晶间腐蚀后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并拟合了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钝化膜表面界面电容Cc及晶间腐蚀活性区界面电容Cd随敏化态不锈钢晶间腐蚀程度的加剧呈上升趋势,电荷传递电阻Rt呈现下降趋势,与晶间腐蚀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为运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检测不锈钢晶间腐蚀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铸态、固溶态、深冷态和时效态2906铸造超级双相不锈钢在人工海水中的电化学阻抗谱(EIS)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得到的2906铸造超级双相不锈钢在人工海水中呈现出相同的EIS特征,均由一个时间常数的容抗弧组成;相对铸态而言,固溶和深冷处理可降低双电层电容、提高阻抗模;而时效处理可使组织产生金属间相,导致双相不锈钢与人工海水之间的双电层电容提高,阻抗模降低7个数量级,且随时效时间的延长,两个参数的变化量越大,耐蚀性越差.  相似文献   

4.
利用动电位电化学阻抗谱(DEIS)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0.1mol/L NaCl溶液中的孔蚀行为,比较了孔蚀前后钝化膜的电化学阻抗谱的变化。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层膜结构,用以评价不锈钢在孔蚀的初始阶段和再钝化阶段各个参数的不同,指出孔蚀对钝化膜外层破坏较内层严重。使用活化控制的膜破裂模式评价孔蚀的初始阶段和再钝化阶段各个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5.
敏化态304L不锈钢在0.5mol/LH2SO4+10(-3)mol/LCH3CSNH2溶液中晶间腐蚀存在两个敏感电位区间,一个是活化-钝化过渡电位区,另一个敏感电位区间的晶间腐蚀的临界电位值是1040mV(SCE),高于这个电位值,材料对晶间腐蚀敏感.用恒电位法可以评价材料晶间腐蚀的倾向,恒电位实验法测量的电流和电流-时间曲线的斜率越大,材料的晶间腐蚀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H2SO4-Fe2(SO4)3腐蚀浸泡实验研究了304不锈钢经两种特定形变热处理工艺后晶界特征分布及其对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轧制前的固溶状态,小形变量(5%)冷轧退火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合金中低重位(CSL)晶界的比例,使其由49%增加到75%,并且非共格的可动∑3晶界在迁移过程中生成较多∑9和∑27晶界并与其构成特殊晶界团,有效地阻断了一般大角度晶界的网络连通性,改善合金的晶间腐蚀抗力;而大变形量(70%)冷轧试样在退火过程中发生了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中低∑特殊晶界被迁移的大角度晶界吞噬,因此特殊晶界较少,一般大角度晶界相互贯通,腐蚀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评价308L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测得的反向扫描电流的最大值与正向扫描电流的最大值的比值(ir/ia)评价各种敏化程度的308L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不出现过敏化条件下,比值ir/ia与材料的敏化程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随着敏化处理温度的提高和敏化时间的延长,电流比值ir/ia增大。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可以灵敏并且定量地评价308L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并且与草酸实验中得到的金相评级有对应性,ir/ia≤2.97×10-3对应草酸浸蚀实验中的“阶梯”组织,2.97×10-3相似文献   

8.
通过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环氧防锈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丙烯酸聚氨酯面漆 (P1) 和环氧防锈底漆/氯化橡胶面漆 (P2) 两种复合涂层体系在60 ℃,3.5%NaCl溶液中恒温浸泡失效过程,得到不同浸泡时期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了电化学阻抗谱中Bode图,涂层电阻,高频电容及特征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浸泡初期,复合涂层体系低频阻抗值和涂层电阻下降较快,而后下降速率减缓,浸泡中期出现小幅度波动现象;高频电容和特征频率前期增大缓慢,后期增大速率加快,浸泡中期出现小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9.
碳钢在土壤中腐蚀的电化学阻抗谱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根据钢铁材料在不同湿度的沈阳、大港和鹰潭三种类型土壤介质听电化学阻抗谱特征,提出了土壤腐蚀的的等效电路模型,同时讨论了湿度对钢铁土壤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植入不锈钢腐蚀疲劳过程中的晶间腐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EM研究了浸在Hank模拟体液中的轧态316L和铸态316L和铸态317L不锈钢在腐蚀疲劳期间产生的间晶腐蚀。结果表明,腐蚀疲劳初始裂纹是在腐蚀晶界上孕育产生的,在疲劳应力作用下,由沿晶扩展变为穿晶扩展;晶间腐蚀不是由碳化物析出造成晶界贫Cr产生的。而是一种非敏化晶间腐蚀。  相似文献   

12.
18-8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机理,讨论了C、C、N等元素以及加热时间、温度、冷却速度和焊接等工艺条件对晶间腐蚀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要介绍了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机理。讨论了C、Cr、P等元素以及冷加工、铸造、焊接、热作成型等热加工方法对晶间腐蚀的影响;降低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主要是限制不锈钢中的C和N的含量分别不超过0.03%和0.10%的和进行固溶处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法)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在H_2SO_4+Na_2S_4O_6溶液中钝化区回扫电位、扫描速度、溶液温度、溶液浓度等因素对测试灵敏度的影响,确定了AISI304、316系列奥氏体不锈钢在此溶液中的最佳实验条件。并进行了不同敏化状态的奥氏体不锈钢在此溶液中的EPR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a_2S_4O_6作为活化剂的EPR法同样是一种快速、定量、非破坏性的评价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时,对于304系列不锈钢选用H_2SO_4+KSCN溶液比较灵敏,而对于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评定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法)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在H_2SO_4+Na_2S_4O_6溶液中钝化区回扫电位、扫描速度、溶液温度、溶液浓度等因素对测试灵敏度的影响,确定了AISI304、316系列奥氏体不锈钢在此溶液中的最佳实验条件。并进行了不同敏化状态的奥氏体不锈钢在此溶液中的EPR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a_2S_4O_6作为活化剂的EPR法同样是一种快速、定量、非破坏性的评价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时,对于304系列不锈钢选用H_2SO_4+KSCN溶液比较灵敏,而对于316系列不锈钢则选用H_2SO_4+Na_2S_4O_6溶液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16.
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Cu-CuSO4-16% H2SO4沸腾试验和电化学再活化方法研究了八种400系列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C含量及稳定化元素是影响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性能的关键因素;电化学测量方法评价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性能时易受晶粒再活化的影响,可结合电镜观察表面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用恒电位浸蚀方法研究了304L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并用EPR法对恒电位浸蚀法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恒电位浸蚀法有可能发展成一种快速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技术(EPR)研究了不同含量氮(N)、铌(Nb)元素的添加对304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点蚀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元素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耐点蚀性能,但对于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却有不同的机制。少量的N会降低材料的耐晶间腐蚀性能,但含量增加到0.2%时,却可以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Nb元素的添加会明显增加材料的耐晶间腐蚀性能,但会降低其耐点蚀性能。基于以上结果,确定了N和Nb添加的最佳含量,并给出上述微量元素改变材料耐腐蚀性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典型不锈钢晶间腐蚀敏化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EPR)法、硫酸—硫酸铜法及扫描电镜研究了典型的202、304奥氏体不锈钢与409、430铁素体不锈钢在不同敏化温度下晶间腐蚀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奥氏体与铁素体不锈钢敏感温度区间不同,奥氏体不锈钢诱发晶间腐蚀的敏感温度约为650℃,铁素体不锈钢诱发晶间腐蚀的敏感温度约为950℃。研究结果为正确地评判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及优化生产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