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u2O粉为供氧方式的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分析了Al2O3/Cu复合材料的组织,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及高温下退火后的硬度特性。研究表明,细小的Al2O3颗粒在Cu基体内的弥散分布,阻碍了位错及晶界、亚晶界运动,抑制了再结晶,从而使制备的Al2O3/Cu复合材料电导性能好,而且高温退火后仍保持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醋酸锂和醋酸锰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旋转涂布法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了LiMn2O4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研究了退火温度对LiMn2O4薄膜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薄膜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影响显著。在500~750℃下退火所制得的薄膜表面都呈现褶皱状的微观形貌,650℃以下退火的薄膜样品表面均匀致密,无裂痕。薄膜颗粒粒径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结晶化程度也随之提高。650℃退火的薄膜样品为纯相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并且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0mA/cm2的电流下,初始比容量为35.9mAh/cm2·mm,经2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33.8mAh/cm2·mm,容量保持了93.6%,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0.3%Y2O3/0.3%Al2O3/Cu复合材料冷拉拔以及随后的退火工艺,研究了形变及热处理对材料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拉拔变形量的增加,0.3%Y2O3/0.3%Al2O3/Cu复合材料的等轴晶粒逐渐沿其变形方向被拉长,材料的抗拉强度增加,导电率下降。变形量为70%时抗拉强度达到峰值,进一步形变后材料出现加工软化。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导电率提高,显微硬度下降。显微组织中重新生成无畸变的等轴晶粒。退火后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断口形貌呈现出大而深的韧窝组织与撕裂棱。  相似文献   

5.
CuO/g-Al2O3和CuO-CeO2-Na2O/g-Al2O3催化吸附剂的脱硝性能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孔径的CuO/γ-Al2O3和CuO-CeO2-Na2O/γ-Al2O3催化吸附剂颗粒,在固定床上测试其催化脱硝活性。两类催化吸附剂250~400℃范围内脱硝效率稳定在70%以上。在350℃时效率稳定在最高值。利用程序升温方法研究了两类催化剂对NH3和NO的氧化性能,发现NH3在高于400℃下急剧氧化,是脱硝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CuO/γ-Al2O3催化剂能将NO氧化生成NO2,NO2生成有利于脱硝反应的进行。N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对脱硝过程有重要作用。改进的CuO-CeO2-Na2O/γ-Al2O3催化剂能使NH3在高温400℃下不被氧化,也促进了N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从而提高催化剂了脱硝效率。催化剂反应的机理为N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氧化生成吸附态的NO2,其再与吸附催化剂上的NH3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含氧氮气(N2/O2)雾化喷射沉积技术制备Y-La-Al-Cu系多元系合金,通过化学反应原位生成(内氧化法)Y2O3/La2O3/Al2O3/Cu多相氧化物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物理性能和电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喷射沉积技术并结合内氧化工艺,可制得具有较好微观组织、形成的增强相弥散分布于基体、组织致密的Y2O3/La2O3/Al2O3/Cu多相氧化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随着冷加工变形量的增加,Y2O3/La2O3/Al2O3/Cu多相氧化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提高,而材料的延伸率与导电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纳米Al2O3对植物绝缘油微观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对纳米Al2O3与植物油分子的表面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未改性和改性后的植物油模型,研究分析其中的氢键、油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RDF)和水分子的扩散系数等参数,同时对不同改性浓度纳米Al2O3的植物油进行了热老化实验.结果 表明:改性植物油模型中的氢键数量更多,RDF的峰值更大,水分子的扩散系数更小.热老化过程中改性油的介质损耗小于未改性油,表明纳米Al2O3改性植物绝缘油具有优良的稳定性,改性植物绝缘油的热稳定性和绝缘性能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8.
章敬斌  解勤兴 《电池》2021,51(4):356-360
将前驱体Al-金属有机骨架(MOF)高温炭化,得到衍生的Al2 O3/C复合材料,然后与导电剂导电碳黑Super P混合,制备Al2 O3/C@Super P@PP改性隔膜,并用于锂硫电池.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及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和纳米结构.通过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等研究材料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设计搭建的活性测试试验台,对CuO/Al_2O_3催化剂以及Plasma(等离子体)协同CuO/Al_2O_3催化剂脱硝进行实验研究,研究测试CuO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催化剂与等离子体协同作用以及布置方式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uO质量分数的增加,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质量分数为8%时催化剂拥有最高的反应效率;NO脱除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350℃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达到最大值;催化剂与等离子体之间存在协同反应;布置方式的不同对反应器脱硝效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材料的绝缘性能,减少电气设备闪络事故的发生,利用纳米Al_2O_3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研究了纳米Al_2O_3的粒径、含量以及偶联剂处理对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直流闪络电压和介电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闪络电压随纳米Al_2O_3粒径的减小和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纳米Al_2O_3的偶联剂处理使得复合材料的沿面闪络电压得到提升;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变化趋势与闪络电压相反。  相似文献   

11.
靳芳芳  任丽  赵德 《电池》2016,(6):306-30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并用三氧化二铝(Al_2O_3)进行表面包覆改性。通过XRD、SEM对材料晶体结构、形貌进行分析,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对材料进行测试。Al_2O_3包覆的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具有典型的空间群,为R-3m的六方层状α-Na Fe O2结构。以0.2 C在2.5~4.3 V循环,Al_2O_3包覆量为1%的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45.7 m Ah/g,第3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4.0%,比未包覆Al_2O_3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放电比容量提高了6.3%。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射频溅射方法成功制备了由过渡族元素Fe和半导体材料In2O3交替生长构成的Fe/In2O3/Fe多层膜、室温下,磁性测量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超顺磁性,符合朗之万方程;磁电阻比的最大值为2.93%,遵从颗粒膜磁电阻的平方律。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该多层膜样品具有类似于颗粒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掺杂1 mol%Al2O3和1mol%Al2O3-2mol%BaO两组钛酸钡陶瓷样品。结果表明:Al2O3两种掺杂方式对钛酸钡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Al2O3-2BaO共掺杂的作用效果较强,这与不同掺杂方式所引起的钛酸钡陶瓷的晶格变化差异有关。两种掺杂方式均使钛酸钡陶瓷的εmax减小,居里温度降低,介质损耗降低,同时伴有介温峰展宽,且由于弥散相变的存在其室温介电常数呈增大之势。  相似文献   

14.
铝阳极最佳退火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祁洪飞  梁广川  李国禄  梁金生 《电池》2005,35(4):306-307
通过添加适量的Ga、In、Sn、Bi、Pb和Mn等合金元素,制备了活性优良的铝合金阳极;采用极化曲线测试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研究了退火对铝合金阳极的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低于400℃时,晶体缺陷的大量减少是导致铝阳极活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活性随退火温度提高而降低;退火温度高于400℃后,铝阳极析出大量固溶体,成为导致活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活性随退火温度提高而增强.整个退火过程中,晶体缺陷的变化对铝阳极活性改变影响最大.铝合金阳极的退火最佳温度为550℃.  相似文献   

15.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1/3Mn1/3Co1/3(OH)2,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正极材料Li Ni1/3Co1/3Mn1/3O2。用XRD、SEM、电化学性能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了煅烧温度和补锂量的影响。样品具有完整的α-NaFeO2层状结构。n(Li)∶n(Ni+Co+Mn)=1.12∶1.00、在840℃下煅烧12 h所得样品,在4.30~2.75 V的0.2C首次可逆放电比容量为154.50mAh/g,第2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2%。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钠源在醋酸盐燃烧下合成P2结构的Na_(2/3)Ni_(1/3)Mn_(2/3)O_2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及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等测试,分析钠源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碳酸钠为钠源合成的样品的层状结构较好、颗粒粒径较均一,电化学性能最好。该材料以0.1 C在2.0~4.0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9.8 m Ah/g,库仑效率为123.3%。1.0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4.3 m Ah/g,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71.1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5.7%。  相似文献   

17.
采用XRD分析和充放电测试,研究氧化铝(Al_2O_3)掺杂量x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_(1/3)Co_(1/3-x)Mn_(1/3)Al_xO_2(x=0、1/40、1/20和1/10)性能的影响。当Al_2O_3掺杂量为1/20时,所得LiNi_(1/3)Co_(1/3-1/20)Mn_(1/3)Al_(1/20)O_2材料的结晶度较好且完整,混排度较低。以0.1 C在2.0~4.8 V充放电,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64.47 mAh/g,第2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3.01%,库仑效率为98.37%。  相似文献   

18.
前驱体制备条件对LiNi1/3Co1/3Mn1/3O2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1/3Co1/3Mn1/3(OH)2,考察了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性能测试、能谱分析、XRD和SEM等方法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了分析.制备前驱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12.5,温度50℃,搅拌速度1000r/min.此条件制得的前驱体粒度均匀、大小适中,为非晶态,n(Ni):n(Co):n(Mn)=1.00:1.03:1.01.制备的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8.4mAh/g,0.1C循环1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51.7mAh/g,容量损失率为4.2%,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